1、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这时期产生的伟大戏剧家是
A.但丁
B.达·芬奇
C.莎士比亚
D.麦哲伦
2、9世纪初,哈里发为给伊斯兰神学寻找“理论支持”,竭力鼓励并组织学者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大批希腊、印度和波斯的哲学、科学和医学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这反映出,阿拉伯人( )
A.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B.为古典文化的传承作出了贡献
C.为阿拉伯的扩张作了思想动员
D.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3、有学者说:自从新航路开辟以后,人类历史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主要是指
A.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
B.欧洲开始了殖民掠夺
C.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
4、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国国王是( )
A.巴比伦
B.汉谟拉比
C.腓尼基
D.婆罗门
5、他首先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同时下令成立,一个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他见条件成熟,负责农奴制改革,他在1861年的改革中他扮演了重要角色,他是( )
A.克伦威尔
B.彼得一世
C.亚历山大二世
D.亚历山大大帝
6、有人说:“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瓦特转动了世界”是指( )
A. 研制汽车 B. 发明白炽灯 C. 改良蒸汽机 D. 制成飞机
7、《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干金方》《本草纲目》都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它们在维护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生命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所属的领域是
A.书法绘西
B.文学艺术
C.中医药学
D.农业技术
8、2018年5月1日上午,中多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据此,多米尼加共和国政府即日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B. 1992年,“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重要一步
C.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D. 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9、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
A. 神庙
B. 园林
C. 教堂
D. 石拱门
10、“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在希腊马其顿地区,君主政治代替了城邦政治,而两河流域的政治体制则增添了一些希腊的因素”。该材料反映出亚历山大东征( )
A.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汇
B.促进东西方经济交流
C.给亚洲带来灾难
D.实现欧洲的繁荣
11、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形象地给彼得一世改革以高度评价,说它“让俄罗斯腾空而起”。下列属于“腾空而起”的表现的有( )
①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②削弱了贵族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打破了俄国闭关自守的落后状态④促进了俄国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当时一个雅典公民不可能碰到 的事情是
A.他可能被选为执政官
B.他可能被流放到国外 10 年
C.他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
D.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13、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 )一带。
A. 印度 B. 罗马 C. 麦加 D. 巴勒斯坦
14、亮曰:“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此后,发生了
A. 长平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15、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在教皇居住的卡诺莎城堡外身披悔罪麻衣,在寒冷的雪地里站立了三天三夜,教皇最终同意接见他,这就是著名的“卡诺莎晋见”。.这一故事说明
A.德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集权国家
B.国王的权力依附于教皇的权力
C.西欧实行以土地为纽带的等级制
D.德皇与教皇矛盾从此彻底消除
16、文物是会“说话”的历史。2019年6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邀请下,在俄罗斯涅瓦河畔参观、瞻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习近平表示,该舰对中国人民而言意义非凡,100多年前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所以该舰和中国的这种渊源关系在我们心中是很重很重的分量。文中所指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的重大事件是
A.农奴制改革 B.十月革命 C.二月革命 D.斯大林格勒战役
17、下列有关日本大化改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B.发生于7世纪中期
C.没有改变日本的社会性质
D.改革取得了成功
18、公元4世纪,被称为“拜占庭帝国”的是
A. 东罗马
B. 西罗马
C. 迦太基
D. 罗马
19、“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少年瞿秋白对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的概括。从这八个字可以看出辛亥革命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②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革
③传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④完成了反帝反封的任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伊斯兰历”即伊斯兰教的历法,为世界穆斯林所通用。这种历法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是为了纪念穆罕默德在这一年( )
A.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B.使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
C.使各部落承认了他的独尊地位
D.基本上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21、根据提示信息,填空: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____
(2)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____
(3)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_____
22、大化改新特点:日本仿效______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______”。
23、————————辅助齐桓公取得了霸主地位;————————修筑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
24、______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人主英国这次政变史称 ______。
25、唐朝时,有两次重要的和亲: 时,文成公主与 成亲, 时,金城公主与 成亲。
26、雅典民主政治发达,由雅典公民组成的(________)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
27、古埃及文明被誉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它的母亲河是______。
28、__________会议上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__________会议上决定成立联合国。
29、_______凭借强大的实力战胜了强大的对手,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19世纪初,_______地区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起义烽火燃遍了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
30、《罗马民法大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统称。
31、挽救民族危亡,独立自主创新,这是自近代以来的爱国者们为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不断奋斗的理想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爱国者的奋斗】
(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什么制度?
(2)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他的哪篇文章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3)毛泽东是中国人民心中伟大的领袖。他开创的哪一革命道路为中国赢得了独立?
(4)周恩来的外交智慧令人感叹。请写出一例他在新中国外交史上的突出成就。
(5)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带领党和人民探索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6)袁隆平的伟大成就为他赢得了怎样的称谓?
(7)杨利伟是中国乘坐飞船首飞太空之人,而首次完成出舱任务实行太空行走的又是哪位航天员?
【激励我们前行】
(8)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32、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这项发明对当时机器生产的动力来源有怎样的作用?
(2)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请举出三例在本届博览会上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礼物”(机器产品)。你同意“环境污染也是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重要礼物”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33、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起,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地中海地区,相继诞生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回答问题:
(1)写出尼罗河流域的文明成就一项。
(2)两河流域诞生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请写出其名称。
(3)古代印度形成的严格等级制度叫什么?商人在这一制度中属于哪一等级?(写出等级名称)
(4)谁统治时期,古希腊某个城邦的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34、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分清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和背景原因。1914年6月28日弗兰兹斐迪南大公被刺是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一战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1914—1918年大战以前,从来没有任何一次战争消耗如此众多参战者的总资源,覆盖地球上如此广阔的土地。从来没有那么多的国家被卷入战争。从来没有如此大规模的、不分青红皂白的大屠杀。
——摘编自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直接涉及四大洲、四大洋。61个国家和地区卷入这场战争,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的全球霸权的破坏,留下了两大包括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的地区在内的权力真空,这两大权力真空的存在导致了冷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原子弹、远程轰炸机、半导体、雷达、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发明和改进。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斐迪南大公被刺”是指哪—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殖民地的争夺”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对我们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