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海东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842年,割香港岛给英国

    B.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

    C.1895年,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 2、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举人们上书光绪帝,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这场变法维新运动的口号是

    A.自强求富

    B.救亡图存

    C.“扶清灭洋”

    D.反帝反封建

  • 3、19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为目的发动的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 4、“痛毁卖国罪,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民族阶级革命时代

    D.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 5、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事件是

    A.羊马河战役

    B.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C.青化砭战役

    D.沙家店战役

  • 6、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邀请留居上海的宋庆龄:“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中共七大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共八大

  • 7、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火烧圆明园 B.占领香港岛

    C.割占台湾 D.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 8、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门艺术后,我国书法名家辈出。其中,兼有颜骨赵姿之美的书法家是( 

    A.颜真卿    B.柳公权

    C.赵孟頫    D.董其昌

     

  • 9、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反华历史的破坏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D.大跃进等“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 10、1917年,《新青年》载文,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此文是

     

    A.陈独秀《敬告青年》 B.鲁迅《狂人日记》

    C.胡适《文学改革刍议》 D.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 11、东沟海战天如黑,炮震烟弥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根据所学历史知识,下列选项中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 12、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点,这两部文献都

    A. 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脱离了社会现实,未能实行

    C. 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 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 13、标志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历史事件是(  )

    A.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 抗日战争胜利

    C. 三大战役胜利   D. 孟良崮战役胜利

  • 14、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

    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两党都达成了停止内战的意向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 15、邓小平主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邓小平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

    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

    C.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

    D.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

  • 16、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制定社会主义宪法

    B.实现祖国统一

    C.筹备成立新中国

    D.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 17、我国商品粮食和工业原料生产水平很低,而国家对这些物资的需要却在增大,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就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这叙述了农业合作化的(     

    A.必要性

    B.内容

    C.措施

    D.影响

  • 18、2017年3月22日,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中韩双方举行第四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韩国向中方送还28具志愿军遗骸。这些烈士牺牲在下列哪次战争中(   

    A.甲午战争

    B.抗日战争

    C.辽沈战役

    D.抗美援朝

  • 19、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心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修建的,碑的基座四周镶有十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     

    A.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B.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

    C.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D.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略的战争

  • 20、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图中“战略转移”指的是

    A. 井冈山会师

    B. 秋收起义

    C. 长征开始

    D. 长征结束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交接入列;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_____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 22、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辛亥革命纪念馆陈列着一幅黄兴撰写的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该对联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 23、后期努力

    (1)重建领导核心:封________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2)纲领:洪仁玕写成________,提出向________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3)军事胜利: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依据是( );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依据是( )

  • 25、1952年底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完成,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__________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 26、百日维新是一场以康有为、_______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爱国变法运动,_______成为变法捐躯第一人。

  • 2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28、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确定以《________》为代国歌。

  • 29、请写出下面图片中的人物的名字和他们的美称。

    1)图1:姓名:   ;美称:

    2)图2:姓名:   ;美称:

    3)图3:姓名:   ;美称:

    (4)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 30、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党中央一举粉碎__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想一想:怎样评价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你怎样评价洋务运动?

  • 32、如下图,请将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地点  B.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

     

  • 33、洋务运动前期和后期不同阶段的口号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时期

    代表人物

    土地政策

    ①时期

    洪秀全

    “有田同耕”

    辛亥革命时期

    “平均地权”

    土地革命时期

    毛泽东

    材料二   《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二百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五百八十多万人,襄中有四百八十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拾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来自翻身农民。

    (1)材料一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近代土地政策变迁“为主题进行的部分研究性学习成果,请在表格①②③处补充一下相应的内容。

    (2)依据材料三指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这场改革的影响。

    (3)纵观材料二、三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你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