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近代史上,曾两次派兵攻入北京的外国侵略者是
A.美、日
B.英、法
C.德、俄
D.美、法
2、1898年,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谭嗣同作为洋务派的代表,领导了洋务运动
B.谭嗣同的流血牺牲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
C.谭嗣同等维新派领导的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D.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没有产生积极影响
3、1936年12月,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经过中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该事件得以和平解决,称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扭转时局是指 ( )
A.局部抗战由此开始
B.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C.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黄宇浩同学整理的内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B.中共“十五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共十八大---科学发展观
5、“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血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八年抗战开新篇。”这是一首纪念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律诗(部分)。题目是《冬夜题☐☐☐☐》,请仔细闽读后判断,“☐☐☐☐”应该是
A.一二九运动
B.西安事变
C.长沙保卫战
D.八一三事变
6、下面这份知识表格中的空白处应当填写的是( )
时间 | 1927年8月1日 |
领导人 |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
规模 | 2万多人参加 |
意义 | ? |
A.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成立
B.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7、“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所描述的军事行动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8、1980年,国家规定:在深圳等特区内,中外合资企业外商所得合法利润汇出境外免 征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零配件、原材料等生产资料, 免征进口税;出口产品,除国家限制出口或另有规定的少数产品外,免征工商税。这说明
A.经济特区放弃了关税自主权
B.经济特区享受了政策的优惠
C.经济特区的经济起点非常高
D.经济特区完全依赖外商投资
9、光绪皇帝为晚清爱国将领写下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该将领是( )
A.徐邦道
B.左宝贵
C.聂士成
D.邓世昌
10、“中国梦”砥砺国人前行,近代著名实业家为履行“实业救国”之梦,放弃官禄,回乡创办企业的清末状元是 ( )
A. 侯德榜 B. 范旭东 C. 荣氏兄弟 D. 张謇
11、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太平天国运动
D. 五四运动
12、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列不能反映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A.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B.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C.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D.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13、为更好了解当时的历史,我们应该选择第一手史料进行学习,下列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A.圆明园遗址
B.《李鸿章传》
C.电影《甲午风云》
D.电视剧《太平天国》
14、他研制的“红三角”牌纯碱,打破了西方对制碱技术的垄断。他是 ( )
A.严复 B.侯德榜
C.徐悲鸿 D.魏源
15、13至16世纪,在巴黎大学的师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法国之外的欧亚国家,甚至连校长也有不少外国人。这反映出巴黎大学( )
A.注重培养实用性人才
B.发展教育注重自主性
C.核心目标是国际友好交往
D.办学理念带有一定开放性
16、国有企业改革首先开始于( )
A. 改革经营模式 B. 扩大企业自主权
C. 推进企业改组联合 D.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7、有人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花费一文一钱,不必动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指
A.中国允许俄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
C.强迫清政府开放数处通商口岸
D.从中国抢走了圆明园中的珍藏
18、以下哪一所学校的建立,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
A.京师大学堂
B.抗日军政大学
C.云南讲武堂
D.黄埔军校
19、楹联可反映一定的历史史实。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勇夺魑魅之心”纪念的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
A.邓世昌
B.关天培
C.林则徐
D.谭嗣同
20、黄海海战中,某将领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这位壮烈殉国的将领是( )
A.戚继光
B.林则徐
C.李鸿章
D.邓世昌
21、近代史上,发生了很多称得上第一事件或事物。请同学们阅读下列内容并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答案。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
(2)中国近代史上赔款额第一的不平等条约______。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______。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______。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会议______。
22、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派船舰40余艘,封锁珠江口,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史称________战争。
23、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 ________,后期的口号是________。
24、口号:________。
25、在抗美援朝战争中,________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6、结果: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和______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7、2020年10月,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战略决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____、全面依法治国、____。”
28、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______”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29、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2001年,中国成为______的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30、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_____。
3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心工作各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 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更爱自由和真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查理的断首”是指哪件事情?“王在议会,法为习惯”体现出该国确定了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
(2)材料二中“革命的烈焰”发生在哪个国家?被推上断头台的国王是谁?拿破仑创造的奇迹包括哪些方面?
(3)上述两则材料中的事件,对两国社会制度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33、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时间 | 条约名称 | 影响 |
1840-1842 | 南京条约 |
|
1894-1895 | 马关条约 |
|
1900-1901 | 辛丑条约 |
|
34、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请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探索篇)
材料一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抗争篇)
材料三: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反思篇)
学史明智,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寻找出路。
(1)结合所学知识,答出材料二中说的“自强”“变法”“革命”分别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德、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抗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引发该事件的导火线是什么?
(4)我们应该从材料三的学生身上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