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如图所示烟囱中冒的烟和甲、乙两小车上小旗飘动的情况,有关甲、乙两小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小车一定静止
B.甲、乙两小车一定向左运动
C.甲、乙两小车一定向右运动
D.甲小车可能静止,乙小车向左运动
2、下面是小娜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些数据的估测,其中与生活实际相符的是( )
A.人在安静时脉搏跳动一次约1s
B.人打一次哈欠的时间约为1s
C.人正常眨一次眼睛所用时间约为1s
D.人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1s
3、小明通过焦距为8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8cm
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6cm
4、小时候听到的童话故事“猴子捞月”,从物理的角度说法正确的是( )
A.猴子捞的是月亮在井中所成的虚像
B.井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距离水面近
C.井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大
D.井中的“月亮”是光的折射现象
5、“珍爱生命,远离危险水域,谨防溺水”。如图所示,男孩在岸上看到池水不怎么深。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男孩看到池水浅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6、借景抒情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以下对诗词中涉及到的物理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山头云作雾,树杪鹊鸣烟”——雾是液化形成的
B.“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霜是凝固形成的
C.“朔风剪塞草,寒露日夜结”——露是熔化形成的
D.“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是升华形成的
7、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内,乙的平均速度为
C.甲、乙两物体相遇时距起点
D.时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相同
8、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9、古人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吟出“柳絮飞来片片红”的诗句,洁白的柳絮这时看上去却是红色的,这是因为柳絮( )
A.发出红光
B.发出红外线
C.反射夕阳的红光
D.吸收夕阳的红光
10、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36km/h=36×m/s=10m/s
B.36km/h=36×=10m/s
C.36km/h=36km/h×=10m/s
D.36km/h=36 km/h× m/s= 10m/s
11、把琵琶和小提琴分别放在图中的A处,演奏两种乐器使其发出声音,用专业仪器在B点测得相关数据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乐器 | 频率/Hz | 声音强弱等级/dB |
琵琶 | 400 | 60 |
小提琴 | 600 | 30 |
A.用小提琴演奏的乐曲不可能是噪声
B.小提琴发出的声音响度较大
C.琵琶和小提琴的音色相同
D.琵琶的弦在发出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
12、如图是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的情景,在微重力环境下,水滴收缩成一个接近完美球体的水球。从前方能看到水球中的像,能正确反映其成像原理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13、光刻机是用来生产芯片的关键设备,光刻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用紫外光照射镂空掩膜(相当于物体),这样镂空掩膜会更明亮,调整镂空掩膜、缩图透镜的位置,恰好能使镂空掩膜缩小的像成在硅片,从而实现集成电路的“光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缩图透镜相当于凸透镜
B.镂空掩膜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C.镂空掩膜的像是缩小的虚像
D.硅片相当于光屏
14、正在发烧的小明的体温可能是( )
A.18℃
B.35℃
C.39℃
D.55℃
15、用一架已调节好平衡的天平称量物体,由于砝码的使用时间过长,已经有点磨损,用这架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将( )
A.偏小
B.正好相等
C.偏大
D.随称量物体改变
16、橡皮擦是学生必备的文具之一。在使用过程中,橡皮擦会产生碎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时,橡皮擦体积减小,密度不变
B.使用时,橡皮擦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C.橡皮擦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使用过程中橡皮擦的质量不变
17、下列关于测量工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B.实验室温度计读数时不能离开待测液体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D.测量物体质量时,右盘下沉,要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18、《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学生喜爱的一档综艺节目。“飞花令”环节是该节目的亮点,下列对“声”的飞花令诗句描述正确的是( )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物体不需要振动就能产生风雨声
B.“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听见泉水声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C.“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听不见机杼声是因为声音的音调太低
D.“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马车声的传播速度等于马车行驶速度
19、如图所示是冬天河面封冻后河水从上到下温度的分布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在4℃时密度最大
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C.水结冰后质量、体积都变大
D.水在0~4℃之间有反膨胀的性质
20、为了研究鼓面振动发声时的响度与鼓面振动幅度是否有关,可以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来有效显示鼓面的振动幅度,以下做法中与该做法类似的是( )
A.用水波引入声波
B.常用温度计中,通过细管中液柱的变化体现了温度的高低
C.研究钢尺振动时,不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听产生声音音调的高低
D.探究弦的音调高低与长度的关系时控制弦的粗细和松紧相同
21、课外兴趣小组利用手机声音传感器软件探究音叉和笛子声音的波形,得到如下波形(振幅-时间关系图,横坐标时间、纵坐标振幅,每格单位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22、用被磨损的砝码来称物体的质量,其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 )
A.偏小
B.偏大
C.不受影响
D.不能确定
23、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抽去真空罩中的空气,闹钟声音变小
D.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24、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乙物质的密度ρ乙=4g/cm3
C.水的m﹣V图像应在Ⅱ区域内
D.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1︰3
25、疫情期间,很多地方利用无人机喷洒消毒液消菌杀毒。如图所示,一架无人机正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喷洒消毒液,相对地面无人机是______(填“静止”或“运动”)的。某次消毒工作飞行距离18km,耗时2h,则此次消毒工作时平均速度______m/s,喷洒的消毒液小液滴悬浮在空中,过一会消失是______(填“汽化”“液化”或“升华”)现象。
26、2020年绵阳第33届秋季菊花展时间为10月23日至11月24日,500余个品种10万余盆菊花吸引大批市民前往赏菊。某市民用镜头焦距为40mm的照相机近距离拍摄花朵,则花朵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至少间隔______mm;后退一段距离,再次拍摄同一花朵,两次得到的清晰的像中,后者将比前者_______(选填“更大”或“更小”)。
27、《最强大脑》节目中,有一位神奇的挑战者,他把嘴靠近红酒杯发声,就能将红酒杯震碎,震惊了所有人。这个表演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其中魔术师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到红酒杯的。该表演的奥秘在于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使其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从而达到共振震碎红酒杯,表演中魔术师调节的是声音的______,并使红酒杯的______达到最大而碎裂。
28、元宵佳节,许多人燃放孔明灯祈福。如图所示,孔明灯在点燃后加速上升,此时灯内气体密度______灯外气体密度,受到的浮力______(两空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自身重力;一段时间后,灯开始匀速上升,此时灯的动能______,机械能______(两空均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少”)。
29、曾经大量使用的日光灯就是最早的节能灯.日光灯的玻璃灯管实际上是一种低气压放电管,灯管两端装有电极(俗称灯丝),内壁涂有钨酸镁、硅酸锌等荧光物质.制造时抽去空气,充入少量水银和氩气(如图).通电后,管内因水银蒸气放电而产生紫外线,紫外线激发荧光物质使其发出可见光,人们通常将这种发光方式称为“光致发光”.“光致发光”中的第一个“光”指的是_____.再举出这种光在实际中的一个应用_______.
30、亲爱的同学们,物理学科已经学习半个学期,还记得第一堂物理课老师给我们介绍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每节课约45 ___________,物理课本长约25 ___________(填写适当的单位)。
31、如图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
32、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制成的,其中心厚度只有0.05 mm。近视眼患者戴的这种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______0.05 m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眼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
33、同学们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选填“能量”、“信息”)。在教室外没有见到老师,只听见声音就知道是哪个老师在上课,这是因为不同老师的______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4、如图所示,盛有水的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子重1N,高9cm,底面积为30cm2;杯内水重2N、水深6cm,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则水对杯底的压力为______N,水杯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Pa。
35、通过如图所示的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
(1)如图甲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只有用_____色光屏(白/黑),我们才能看到七彩光带.
(2)根据甲图可知,三棱镜对______(红光/紫光)的偏折能力强一些.
(3)如图乙所示,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则______光在凸透镜中的焦距大.
36、一个铜球体积是30cm3,质量是178g。(已知ρ铜=8.9×103kg/m3,ρ水=1.0103kg/m3)求:
(1)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若为空心则空心体积;
(3)若往球空心部分注满水时,铜球和水的总质量。
37、某同学买了一张火车时刻表他注意到在北京和上海间往返的13 次和14次特快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车次 | 到、发站时间 | 北京 | 天津西 | 济南 | 上海 |
13 | 到站时间 | … | 16∶11 | 20∶11 | 08∶04 |
发车时间 | 14∶40 | 16∶16 | 20∶23 | … | |
14 | 到站时间 | 9∶30 | 7∶23 | 3∶14 | … |
发车时间 | … | 7∶28 | 3∶26 | 15∶45 |
他了解到13次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14次由上海开往北京。这两次列车每人齐发一列车。自北京到上海铁路长1462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如果除不尽,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1)13次列车由天津西到济南的时间为多少?
(2)14次列车由上海驶往北京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3)中途13次列车以36km/h的速度,用了3min完全穿过长度为1600m的一个隧道,求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38、人体的密度和水差不多,一个身体质量为45kg的人体积大约有多大?
39、完成图中所示的透镜光路图。
40、在图中根据透镜的入射光线画出出射光线。
( )
41、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物体,请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