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表为西汉至宋朝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
朝代地区 | 西汉(2年) | 西晋(280年) | 唐代(742年) | 宋代(1080年) |
北方 | 965 | 149 | 493 | 459 |
南方 | 111 | 65 | 257 | 830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民族交融的趋势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中外关系的发展
2、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
A. 靖康之难
B. 陈桥(驿)兵变
C. 玄武门之变
D. 葵丘会盟
3、一位外国使节在太和殿前度诚跪地:“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而是中国伟大的建筑。“伟大建筑”的建造者是( )
A. 忽必烈 B. 明太祖 C. 明成祖 D. 康熙帝
4、宋朝时期,政府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并大力提倡种植水稻,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并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材料表明,此时南方经济发展主要是由于
A.江南地区地理条件优越
B.南方农业技术更先进
C.南方的政治相对安定
D.政府政策的大力推动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顺口溜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B.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数一流
C.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D.吃饭凭粮票,穿衣凭布票
6、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距今约
A. 170 万年 B. 70 万年 C. 20 万年 D. 1 8000 年
7、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手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这一时期国民党所做的努力有
A.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8、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 在搜寻历史文物论证时,以下哪个文物最能证明这一史实
A.宣政院印
B.司南
C.唐蕃会盟碑
D.《榜葛剌进麒麟图》
9、《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材料中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①秦的暴政和多年战乱 ②人民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芜
③战乱导致人口锐减,社会动荡 ④王与马,共天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同时又承认和肯定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下列杰出人物与相关事迹搭配正确的是( )
A.一统六合,始创帝制,严刑暴政——刘彻
B.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黄帝
C.南门立木、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商鞅
D.击匈奴,铸五铢,罢百家,尊儒术——嬴政
11、《史记》记载,尧年老时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商讨由谁继位,经民主推举和自己长期考察,确认舜才德出众,将首领位置让给舜;舜年老时,如法炮制,传位于禹.这种推举首领的办法是我国上古时期的民主制度.材料中推举首领的原则是( )
A.推举自己的亲人
B.推举金钱多的人
C.推举贤德的人
D.推举实力强大的人
12、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想“新其貌,而不新其心”。这里的“握旧物”和“新其心”分别是指:
A.旧式武器和新式武器
B.旧式武器和新的制度
C.旧的制度和新式武器
D.旧的制度和新的制度
13、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的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14、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下列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以后行政制度的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B.建立县制
C.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15、420年,东晋灭亡。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建康(今南京)历史上称为
A.南朝
B.北朝
C.北齐
D.北周
16、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人们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下列人物与成就相对应并符合题意,正确的是( )
①蔡伦—造纸术 ②祖冲之—圆周率 ③华佗—麻沸散 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记载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 的思想
A. “因材施教”
B. “仁”
C. “兼爱”、“非攻”
D. “无为而治”
18、学了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19、两千多年前修建了一项了不起的水利工程,它经受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考验,至今仍然造福于民,此项工程是
A.隋朝大运河
B.赵州桥
C.元朝大运河
D.都江堰
20、与①时期对应的历史故事是
A.酒池肉林
B.烽火戏诸侯
C.卧薪尝胆
D.纸上谈兵
21、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_____人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使用自然火的技术;距今约3万年左右的_____人已掌握用骨针缝制衣服的技术,懂得爱美。
22、下图的文物名称是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时期铸造出的大型青铜器。
23、汉武帝接受______(人物)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东汉时,宦官______(人物)改进造纸术,促进了文化传播。
24、秦朝末期,项羽在_______中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东汉末年,曹操在________中胜出,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25、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________。
26、唐朝后期,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___________的局面: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___________”。
27、商朝为巩固统治,设置____________,制定________,加强对________的控制。商朝最后一位王是_____,荒淫无道,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成语________就出于此。
28、约公元前______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公元前______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29、《______》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0、在财政方面宋太祖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后来又在地方设置______,把地方财权收归中央。
31、将下列人物和相关称谓及成果连接起来:
诗仙 苏轼 《静夜思》
词人 李白 《农政全书》
科学家 徐光启 《本草纲目》
发明家 李时珍 改进造纸术
医学家 蔡伦 《浣溪沙》
32、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关的人物
(1)诗圣——
(2)北宋的建立者——
(3)发明活字印刷术——
(4)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
(5)领导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杰出首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蜀地非涝即旱,有“泽国”“赤盆”之称。当时,蜀地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稀少,不仅从物力和财力上,而且从人力上也不可能完成大型的水利工程。秦通过实行商鞅变法,迅速成为“兵革大强”的封建国家。秦并巴蜀后,在政治上实行一系列封建改革,在经济上修筑栈道,移民巴蜀,增加人口,垦荒种田,兴修水利。于是,都江堰应运而生。
——摘编自吴金钟《都江堰兴建史学术讨论会综述》
【材料二】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战国时期秦国修建都江堰存在的困难,并概括都江堰“应运而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都江堰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大型工程建设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