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贵州黔西南州中考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表为西汉至宋朝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朝代地区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民族交融的趋势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中外关系的发展

  • 2、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

    A. 靖康之难

    B. 陈桥(驿)兵变

    C. 玄武门之变

    D. 葵丘会盟

  • 3、一位外国使节在太和殿前度诚跪地:“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而是中国伟大的建筑。“伟大建筑”的建造者是(  )

    A. 忽必烈 B. 明太祖 C. 明成祖 D. 康熙帝

  • 4、宋朝时期,政府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并大力提倡种植水稻,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并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材料表明,此时南方经济发展主要是由于

    A.江南地区地理条件优越

    B.南方农业技术更先进

    C.南方的政治相对安定

    D.政府政策的大力推动

  •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顺口溜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B.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数一流

    C.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D.吃饭凭粮票,穿衣凭布票

  • 6、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距今约

    A. 170 万年 B. 70 万年 C. 20 万年 D. 1 8000 年

  • 7、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手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这一时期国民党所做的努力有

    A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 8、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 在搜寻历史文物论证时,以下哪个文物最能证明这一史实

       

    A.宣政院印

    B.司南

    C.唐蕃会盟碑

    D.《榜葛剌进麒麟图》

  • 9、《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材料中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①秦的暴政和多年战乱 ②人民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芜

    ③战乱导致人口锐减,社会动荡  ④王与马,共天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0、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同时又承认和肯定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下列杰出人物与相关事迹搭配正确的是( )

    A.一统六合,始创帝制,严刑暴政——刘彻

    B.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黄帝

    C.南门立木、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商鞅

    D.击匈奴,铸五铢,罢百家,尊儒术——嬴政

  • 11、《史记》记载,尧年老时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商讨由谁继位,经民主推举和自己长期考察,确认舜才德出众,将首领位置让给舜;舜年老时,如法炮制,传位于禹.这种推举首领的办法是我国上古时期的民主制度.材料中推举首领的原则是(     

    A.推举自己的亲人

    B.推举金钱多的人

    C.推举贤德的人

    D.推举实力强大的人

  • 12、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想“新其貌,而不新其心”。这里的“握旧物”和“新其心”分别是指:

    A.旧式武器和新式武器

    B.旧式武器和新的制度

    C.旧的制度和新式武器

    D.旧的制度和新的制度

  • 13、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的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 14、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下列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以后行政制度的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B.建立县制

    C.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 15、420年,东晋灭亡。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建康(今南京)历史上称为

    A.南朝

    B.北朝

    C.北齐

    D.北周

  • 16、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人们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下列人物与成就相对应并符合题意,正确的是(       

    ①蔡伦—造纸术 ②祖冲之—圆周率 ③华佗—麻沸散 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记载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 的思想

    A. “因材施教”

    B. “仁”

    C. “兼爱”、“非攻”

    D. “无为而治”

  • 18、学了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 19、两千多年前修建了一项了不起的水利工程,它经受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考验,至今仍然造福于民,此项工程是

    A.隋朝大运河

    B.赵州桥

    C.元朝大运河

    D.都江堰

  • 20、与①时期对应的历史故事是

    A.酒池肉林

    B.烽火戏诸侯

    C.卧薪尝胆

    D.纸上谈兵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_____人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使用自然火的技术;距今约3万年左右的_____人已掌握用骨针缝制衣服的技术,懂得爱美。

  • 22、下图的文物名称是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时期铸造出的大型青铜器。

  • 23、汉武帝接受______(人物)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东汉时,宦官______(人物)改进造纸术,促进了文化传播。

  • 24、秦朝末期,项羽在_______中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东汉末年,曹操在________中胜出,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 25、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________

  • 26、唐朝后期,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___________的局面: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___________”。

  • 27、商朝为巩固统治,设置____________,制定________,加强对________的控制。商朝最后一位王是_____,荒淫无道,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成语________就出于此。

  • 28、约公元前______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公元前______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 29、______》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30、在财政方面宋太祖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后来又在地方设置______,把地方财权收归中央。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下列人物和相关称谓及成果连接起来:

    诗仙   苏轼   《静夜思》

    词人   李白   《农政全书》

    科学家   徐光启   《本草纲目》

    发明家   李时珍   改进造纸术

    医学家   蔡伦   《浣溪沙》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关的人物

    (1)诗圣——

    (2)北宋的建立者——

    (3)发明活字印刷术——

    (4)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

    (5)领导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杰出首领——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蜀地非涝即旱,有“泽国”“赤盆”之称。当时,蜀地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稀少,不仅从物力和财力上,而且从人力上也不可能完成大型的水利工程。秦通过实行商鞅变法,迅速成为“兵革大强”的封建国家。秦并巴蜀后,在政治上实行一系列封建改革,在经济上修筑栈道,移民巴蜀,增加人口,垦荒种田,兴修水利。于是,都江堰应运而生。

    ——摘编自吴金钟《都江堰兴建史学术讨论会综述》

    【材料二】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战国时期秦国修建都江堰存在的困难,并概括都江堰“应运而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都江堰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大型工程建设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