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下面的文字,提取出的有关“京剧”的主要信息,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京剧是徽剧在吸收了京腔、昆剧等地方戏曲精华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京剧的角色,也叫“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类,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生活中有男女之别,京剧就有生行和旦行;男女都有文、武、老、幼之别,京剧的生行就有小生,老生和武生,旦行就有闺门旦、花旦、老旦、武旦等;有的人粗犷豪放,有的人机巧滑稽,京剧中的男性就又划分出了净行和丑行。在京剧舞台上,唱腔和动作都有一定的程式,一出完整的戏,其实就是表演者根据这些程式把剧情巧妙地连缀起来。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京剧那五光十色、形态生动的脸谱,那精致华美、色彩艳丽的服饰,令人目眩神迷。
A.京剧源自徽剧 B.角色分类细致 C.表演程式化 D.表现形式绚丽多姿
2、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玲珑心地最虚鸣,此是良工巧制成。
②一丝通线索,谁不仰头看?
③秋千对起花阴乱,蹴鞠孤高柳带斜。
④长绳系日住,贯索挽河流。
A.①下围棋 ②荡秋千 ③蹴鞠 ④放风筝
B.①抖空竹 ②荡秋千 ③下围棋 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 ②放风筝 ③蹴鞠 ④荡秋千
D.①抖空竹 ②放风筝 ③蹴鞠 ④拔河
3、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哪里的荷花? ( )
A.无锡太湖
B.扬州瘦西湖
C.杭州西湖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治国理政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正视环境影响人塑造人这一古老而又严肃的话题,避免陷入一傅众咻的境地。
②在国内外深刻变化,特别是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走低的背景下,继续实施国家收储政策是曲突徙薪,反而会导致市场机制失灵。
③时间回到70多年前,李嘉诚还是不名一文的穷小子,少年丧父,不得不早早出来闯荡打拼生活,像一般穷孩子一样尝尽了生活的艰辛。
④他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饱读诗书,待人温和亲切,加之他身材挺拔,容貌英俊,风度翩翩,如同司马青衫,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
⑤郴州市旅游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郴州假日旅游市场普遍呈现强劲态势,体闲游、采摘体验游正在方兴未艾。
⑥我的同事老吕收藏报纸,细大不捐,甚至连广告版,在他眼里都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说他是“老报童”,毫不为过。
A. ①③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②④⑤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读书有 ① 好处, ② 似乎是一个没有什么争议的问题。原因就在于人类的文化、智慧集中保存在书里面。真正能够提高素质、推动思维、改善人的精神品质的方法, ③ 读书。读书 ④ 能帮助我们了解信息,扩展知识,培养精神集中、动脑筋的习惯, ⑤ 教给我们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概括不同的知识、不同的规律的共同道理, ⑥ 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没有 应该 还是 / 也 还
B. 无 对它 定是 不仅 / 而且
C. / 这 只有 不但 还 更
D. 大 它 应是 不只 而且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踏莎行
寇俊杰
春风萧瑟,乍暖还寒,阴雨蒙蒙,芳草萋萋。开封通往陕州的官道更加泥泞,两辆驴车在湿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突然,前面的驴车陷进泥坑,车夫挥鞭抽打毛驴,可任凭怎样使劲儿,木轮车像是被泥水吸住一样,就是出不来。寇准挑起轿帘说,寇安,别打了,还是我下来推吧!寇安没法,只好也下来和寇准及两个随从一起推车。无奈车重人少,力量不够。寇准说,不行就先把车上的书卸下。寇安说,大人,那是你的心头肉啊!怎么舍得弄脏?大家正一筹莫展,路过的几个村民走过来,有人施礼问,是宰相寇准寇大人吗?正是,但我现在已不是宰相了。我们听说大人没有因为澶渊之盟受到封赏,反而被贬陕州,故有此一问。他对其他村民说,我们帮帮寇大人吧!大家一起用力,终于把寇准的驴车推出了泥坑。寇准再三相谢。村民说,寇大人澶渊之功,让中原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我们老百姓还不知怎样感谢寇大人呢。
寇准重新上车,已是满身泥水。车内的宋夫人用毛巾给寇准擦着脸上的汗水和雨水,心疼地说,原来在京师哪有这样的路?看你现在头发都开始白了,还要出来受这样的罪,你要是能把自己的性子收敛一些,何来被贬呢?
寇准说,社稷为重,君为轻。只要对得起天下百姓就行了。
宋夫人说,可你分不清君子和小人,把小人得罪了,他们就会为私怨而报复。我听女婿王曙说,这次就是王钦若在皇上面前说你是拿皇上的性命做赌注,澶渊一仗胜是侥幸,如若败了,他的命就没了,皇上这才把你贬出京师的。
寇准微微一笑说,王曙是怎么知道的?
他和皇上的内侍周怀政关系很好,是周怀政亲耳听到王钦若对皇上说的,还说你居功自傲,到处宣扬说没有你寇准,就没有大宋的江山——他这是诬告啊!
再泥泞的路,太阳一出来就晒干了,寇准说,你看刚才村民为我推车,多好啊!若是奸臣,他们会这样做吗?不过你也别锋芒太露,出头的椽子先烂,想当年,你和太宗意见不合,太宗说不过你,生气地要拂袖而去,你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拽住他的衣服不让走,直到把他说服才罢休!俗话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这是往死路上走哇!得亏太宗英明,不但没杀你,还把你比作魏征!
寇准只是得意地嘿嘿笑着,并不说话。
宋夫人又说,不过,终归是伴君如伴虎。你这是第三次被贬了吧?皇上是个好皇帝,就怨你太耿直,连皇上的面子也不给。特别是上次被贬,有人揭发你酒后说了太宗的坏话,太宗不信,找你问一下。按说太宗也没当真,你随便找个理由太宗就能原谅。可你就是不辩解,不知道趁坡下驴,太宗给你梯子你也不要。人家是皇帝,你“将”人家的军,结果被贬到了邓州。你这不是自己找麻烦吗?
寇准说,我酒后可能真说了太宗的坏话,但那是太宗有不对的地方。大丈夫做事要敢作敢当!我不后悔!
唉!宋夫人叹了一口气,今上能当皇帝,还有澶渊之盟,你都是立了大功的,可皇上就怕你功高震主,你本该急流勇退,但你非但没有,还不知收敛锋芒,皇上这才免了你的宰相,把你贬往陕州。不过这样也好,朝中是非太多,你当个地方官,陕州离我们老家又近,我们还能过个安心日子呢。再不必像以前一样——我们赶紧往前走啊!
踏莎行。寇准的脑海里忽然闪出这样一个词牌名。他叫寇安停车,从箱子里拿出笔墨纸砚,然后铺纸磨墨。他略一沉思,笔走龙蛇,写下一首《踏莎行》:“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宋夫人本想寇准写的是反思过去,从此要淡出朝廷视野,远离政治旋涡,没想到写的却是难离难别、情深意切的“情诗”。她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知道,想让寇准抛弃自己的信念真是太难了。如果皇帝用他,再危险他还是要回去的,可他又不会曲意逢迎,个性又那么张扬,虽然皇帝信任,但他由着自己性子来的做法,就是有一副好牌,也会叫他打得稀里哗啦甚至是性命不保!
宋夫人含着泪看着寇准,寇准拉住夫人的手,坚定地点了点头。夫人知道,今后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条更加艰险的道路!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春风萧瑟、阴雨蒙蒙、芳草萋萋的场景,为下文故事定下感情基调,为寇准写出《踏莎行》作好铺垫,而且颇有诗意,吸引读者。
B.驴车陷进泥坑后村民拜问寇准并帮助推车的情节,通过村民之口交代了寇准有功而被贬的冤屈,反映了百姓对寇准的感恩及作者对人物形象的态度。
C.寇准劝慰夫人说“再泥泞的路,太阳一出来就晒干了”,与上文车子陷入泥中、推车后满身泥水的交代相呼应,结构可谓严谨。
D.寇准借《踏莎行》表达对妻子难以割舍、相爱终老的深情。宋夫人流泪,表明她读懂了丈夫,被丈夫埋藏于内心的爱妻之情深深感动。
【2】请以本篇小说为例,谈谈历史小说创作要注意的原则。
【3】设置宋夫人这一形象有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7、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______,________;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大学》)
(2)________,________,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3)法即一种,见有迟疾,_________,________。(《坛经》)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总结出古人游名山大川而有所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的“客”引用了曹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发怀古之情。
(3)《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勾勒出阿房宫占地的广阔。
(4)《登高》中,杜甫感慨自己年老多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5)《琵琶行》中,白居易既点明江头送客时的环境,又渲染出送别时人物凄凉悲惨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6)《蜀道难》中,李白描写行人走在蜀道上可以摸到星辰,感到呼吸紧张,于是发出了一声长叹,这一句是“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小石潭周围枝蔓互相缠绕、连接,随风摆动的样子。
(2)《氓》中写女主人公不见复关时“___________”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痴情,但是“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男子在心愿达成后对女主人公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2)唐代诗人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记述了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其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沙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着意描绘莺、燕的动态,从而使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古之学者必有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皆出于此乎?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点绛唇·春愁
赵 鼎①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余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②,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尽,薄幕东风紧。
【注】①赵鼎(1085-1147):南宋政治家、词人,宋高宗时曾任宰相。②休文:南朝时才子沈约的字,沈约一生多愁善感,后有“沈约腰瘦”之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两句写醒来时闲雅静谧的场景,“嫩”字运用通感手法,表现出余香的幽淡轻微。
B.上片最后一句用“一枕”修饰“恨”,使抽象情思具体可感,突出主人公不尽的愁绪。
C.下片开头化用典故并运用借代手法来写感受,“顿"字突出消瘦之快,令人感伤。
D.这首婉约词写闺阁之思,通过景物描写曲折含蓄地表露了主人公的情感,意境幽美。
【2】这首词最后两句“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问养生
苏轼
①余问养生于吴子①,得二言也。 ,曰和。曰安。
②何谓和?曰:子不见天地之为寒暑乎?寒暑之极,至于折胶流金,而物不以为病,其变者微( )。寒暑之变,昼与日俱逝,夜与月并驰,俯仰之间,屡变而人不知者,微之至,和之极也。 ,相寻而狎至,则人之死久矣。
③何谓安?曰:吾尝自牢山②浮海达于淮,遇大风焉,舟中之人,如附于枯槔③,而与之上下,如踏车轮而行,反逆炫乱不可止。而吾饮食起居如他日。吾非有异术也,惟莫与之争,而听其所为。故凡病我者,举非物也。食中有蛆,人见之必呕也。其不见而食者,未尝呕也。请察其所以生。论八珍者必咽,言粪秽者必唾。二者未尝与我接也,唾与咽何从生哉。果生于物乎?果生于我乎?知其生于我也,则虽与之接而不变,安之至也。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④吴子,古之静者也。其观于物也,审矣。 ,是以私识其言,而时省观焉。
〔注〕吴子:吴子野,作者友人。②牢山:即崂山。③枯槔:又称吊杆,古代汲水工具,此处形容船身颠簸如吊杆忽上忽下。
【1】可填入第②段括号处的虚词是( )
A.矣
B.焉
C.哉
D.也
【2】下列对第③段所论“安”的含义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不与外物相争,顺其自然,淡然自安。
B.不受外物影响,听从内心的主观感受。
C.不畏人生艰险,安于贫贱,处变不惊。
D.不因外物变化而改变自我,超然物外。
【3】把“使此二极者”这个句子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
A.第①段空格处
B.第②段空格处
C.第③段空格处
D.第④段空格处
【4】本文在说理上颇具特色,试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加以赏析。
14、讨论课上,你所在的小组对《老人与海》中的马林鱼的象征含义有了分歧,有人认为马林鱼是坏运气的象征,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有人认为马林鱼是美好理想追求的象征,是大自然的恩物。你怎样理解小说中的马林鱼的象征含义?请你写一段话,结合小说情节,做一个讨论总结。
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