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海东七年级质量检测地理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秦岭—准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 )

    ①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②半湿润和半干早地区分界线

    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④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⑤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分界线⑥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

    A.①②⑤

    B.④②③④

    C.①④⑥

    D.③④⑥

  • 2、我国北方地区部分城市缺水严重,一些地区大量开采地下水以缓解缺水的问题。 有关北方地区缺水的原因,描述错误的是(   )

    A.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工业需水量大 B.北方地区降水季节差异大

    C.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D.耕地以水田为主,农业需水量大

  • 3、下列景点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 杭州西湖 B. 故宫 C. 古镇周庄 D. 拙政园

  • 4、中南半岛人口稠密地区主要是(     

    A.与中国接壤地区

    B.河流下游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C.内陆高原

    D.沿海岛屿

  • 5、下列河流含沙量最大的是

    A.长江 B.黄河 C.淮河 D.塔里木河

  • 6、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特征主要是由下列哪种因素造成的(  )

    A. 水土流失   B. 人类耕作   C. 风力作用   D. 冰川侵蚀

  • 7、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不到4%的国土面积,创造出中国近1/4的经济总量、1/3的进出口总额,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a、b、c、d四个城市中,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且为长江流域经济发展龙头的城市是(     

    A.a

    B.b

    C.c

    D.d

    【2】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中,长江可提供(     

    ①发达的水运             ②丰富的矿产             ③丰富的水源             ④湿热的气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8、关于港、澳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香港和澳门都地处南海之滨,分布在珠江口东西两侧

    B. 香港和澳门毗邻的经济特区分别是珠海和深圳

    C. 香港和澳门都东、西、南、北四面环海

    D. 香港和澳门连接的省份不同

  • 9、以下关于塔里木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外流河

    B. 位于盆地

    C. 水源来自于大气降水

    D. 夏季进入丰水期

  • 10、下列河流中,属于我国与俄罗斯界河的是:( )

    A.黑龙江 B.鸭绿江 C.辽河 D.淮河

  • 11、下列在宿迁大润发超市出售的水果中,最有可能产自我们宿迁本地的是(  )

    A. 柑橘 B. 苹果 C. 椰子 D. 香蕉

  • 12、小明从北京去新疆乌鲁木齐出差,在北京登机时太阳刚好升起,飞行几小时后,到达乌鲁木齐时他发现太阳也刚好升起,产生这种地理现象的原因是(  )

    A.四季的变化

    B.地球的公转

    C.地球的自转

    D.纬度的差异

  • 13、下列关于我国的叙述,正确的组合是( )

    ①陆地面积和欧洲差不多大 ②内海为渤海和琼州海峡 ③东临大西洋

    ④大部分位于热带,小部分位于北温带 ⑤领土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上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

  • 14、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牲畜是

    A.藏羚羊 B.藏山羊 C.牦牛 D.

  • 15、我国疆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有众多地理分界线。图中秦岭和东侧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东侧河流为( )

    A.黄河 B.淮河 C.长江 D.珠江

  • 16、南水北调工程中中线调水最终到达的城市是( )

    A.天津 B.北京 C.济南 D.郑州

  • 17、下列建筑不在北京的是  (  )

    A. “鸟巢” B. 人民大会堂

    C. 故宫 D. 秦始皇兵马俑

  • 18、八年级(3)班的同学在探讨“如何应对华北平原春旱”。小红提出了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①修建水库   ②种植耐旱作物

    ③跨流域调水   ④减少耕种面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9、住竹楼、欣赏孔雀舞,最适宜到

    A. 黄土高原   B. 西双版纳   C. 珠江三角洲   D. 首都北京

  • 20、不同地区受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呈现不同的景观。下列景观描述三江源地区的是(     

    A.湖泊星罗,沼泽密布

    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C.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D.黄沙漫漫,寸草不生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我国省级行政区中,共有______个直辖市;与北京市相邻的直辖市是________

  • 22、极地科考关系着全球变化和人类的未来,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高科技水平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现。如图为南极科考大事记和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983年中国加入《南极条约》后,在南极建设多个科学考察站,对南极地区特殊地理环境进行大量的科学考察,为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做出贡献。读下图完成各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其内部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分布星点状绿洲的盆地是________

  • 24、2010年,中国在_______________成功举办了第四十一届世界博览会。

  • 25、澳门由澳门半岛、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 26、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南方则是 ,因此北方居民的主食是   ,南方是

  • 27、长江沿江地带气候属_______气候,夏季_______,冬季_______,年降水量在_______毫米以上。

  • 28、香蕉、芒果、桃子和荔枝等水果中,能够在兰州市生成的是_______;椰子树不能够在我国北方生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条件不足。

  • 29、北京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获得迅猛发展。______________就是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 30、台湾经济本来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20世纪60年代后,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型的经济。

三、解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1、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略图,回答问题。

    (1)区域C和区域D的分界线大致是   (山脉)一   (河流)一线。

    (2)甲地与乙地相比,冬季气温较低的是   地,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3)下列项目中属于区域B的是 ,属于区域D的是   。(填代号)

    ①赏冰灯  ②赛龙舟  ③献哈达  ④那达慕大会

    (4)A区域三江源地区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和   ,后者流出中国后称为

  • 32、读图完成问题。

    (1)图中的岛屿是_________岛,也是我国面积_________的岛屿。

    (2)图中岛屿与祖国大陆之间的海峡是_________海峡,该岛屿和祖国大陆的_____省隔海相望。

  • 33、读下图完成问题。

    (1)上图中香港特别行政区是______(填代码),其行政区包括_______岛、_______、新界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面积1104平方千米。

    (2)上图中澳门特别行政区是______(填代码),目前澳门的四大经济支柱是旅游博彩业、出口加工业、金融业和建筑地产业,与他毗邻的城市④是_______市。

    (3)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盛产甘蔗和蔗糖,台湾享有“_______”美称。

  • 34、读北方地区示意图回答:

    (1)山脉A是________,该山脉以西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该山脉以东的地形区是 _________;山脉B 是_________,该山脉以西的地形区是我国第一大平原__________

    (2)海域C是_________;海域D是___________

    (3)省区①是____________;省区②是 ___________

  • 35、读北京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总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请说明判断依据____________

    (2)北京属于__________气候。近几年北京主要的供水源地密云水库的水量日益减少,说明困扰北京城市发展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请提出一项解决办法___________

    (3)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说明北京是我国的_____中心。

    (4)从地形、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泥石流多发的原因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5
题数 35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解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