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陇南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关于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号叫:原指大声叫,文中形容海燕的极度欢乐。)

    B.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

    C.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精灵:旧指鬼怪或神仙,这里指海燕英勇、机智,具有反抗精神。)

    D.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预言家:能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预先料到结果的人。文中指海燕预知革命风暴将至,将席卷一切。)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郭巨埋儿”、“黄香温席”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性命,“以不情的纶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B. 《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而且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

    C. 《骆驼祥子》中的虎妞一方面有着追求自己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着真诚的一面;另一方面又有着剥削者的意识,她想控制样子,成为家中的占有者,支配者。

    D. 《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 3、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伙伴去坟地“试验”用死猫治疣子的方法时,意外地遇上了一场谋杀案——去盗尸的三个人发生争执,一怒之下,印第安人乔把大夫杀了。

    B. 《朝花夕拾》中,作者曾在两篇文章中提到自己儿时保姆长妈妈“谋害”隐鼠一事,说明了童年的作者对阿长的某些行为是有些埋怨的。

    C. 《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章节是:大闹天宫。天宫是人间朝廷的代称;玉帝是封建皇帝的化身;孙悟空是人民意愿的化身和民主主义思想的代表。

    D. 《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 杨志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

    B.不一会儿,妈妈把脏乱不堪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洁,简直是妙手回春

    C.有的游客明明看到景点有“禁止拍照”的提示,还是义无反顾地拍照留影。

    D.人生路上有时山高难攀,我们只有锲而不舍,才能登上理想之巅。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乙)

    黄生借书说

    清·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1解释下列词语。

    ①无从书以观    致:_________ ②尝百里外   趋:_________

    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_________白玉之环    腰:_________

    ⑤子孙弃者无论   无论: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只划两处)

    余 幼 好 书 家 贫 难 致 有 张 氏 藏 书 甚 富。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请简要说一说。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研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诗人在诗中反复运用“我是……”的句式,在传达情感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2)本诗的第一、二节都写祖国的历史,从内容上来说,它们有何区别?

    (3)“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么,“我”用什么来报答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呢?请用诗歌的原文回答。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柳,又名杨柳,极易成活,插条而生,“ ”,就是柳生命力旺盛的生动写照。柳遇春而发,叶细枝长,翠绿蓊郁,漂逸柔美。自古以来,柳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成为我国诗词中意蕴丰富的意象。

    在众多植物中,柳抽丝发芽最早,善于观察的诗人常用柳作为报春的使者。“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借柳寓指美好春光,表达逢春的欣喜之情。“柳”与“留”谐音,垂柳的“依依”情态又与人们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心绪相似,所以就有了亲人或朋友离别时折柳赠别的习俗。李白的“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真切地写出了诗人折柳送别时的离愁别绪。“柳”还常被作为故乡的象征,寄寓人们对家园故土的思念之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诗句,写出诗人夜晚听到折柳之曲而触发的思乡情怀。此外,柳的枝叶柔韧细,婀娜多姿,古人常用柳枝柳叶形容女子的身姿容颜。“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即是形容女子腰肢的纤柔。柳还代表着君子形象,刘禹锡《杨柳枝词》中“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的诗句,将“垂杨”与“桃李”作对比,使“垂杨”朴实无华的君子形象跃然纸上。在中华传统文化各具特色的体中,柳意象丰富的内含、独特的韵味一直为历代文人所青睐。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黑体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细(qiān) 载(zǎi)体 漂逸

    B. 细(xiān) 载(zǎi)体 柔韧

    C. 细(qiān) 载(zài)体 内含

    D. 细(xiān) 载(zài)体 青睐

    2根据语意,在文段横线处填写俗语或谚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房前屋后,栽桑种柳   B.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C. 柳树不怕淹,松树不怕干   D. 高山松树核桃沟,溪河两岸栽杨柳

    3在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垂柳

    屋后落花红。

    A. ①院落 ②绿枝条 ③疏蕊   B. ①院落 ②飞叶翠 ③桃李

    C. ①庭前 ②飞叶翠 ③疏蕊   D. ①庭前 ②绿枝条 ③桃李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名句默写。

    ⑴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⑶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⑷畜之以道则民和,_____________。(《管子》)

    ⑸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⑹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张养浩《潼关怀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⑻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而言之,是为中国……(鲁迅《藤野先生》)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古代酒器“尊”和“卑

    ①“尊”和“卑”都是古代酒器,因其   不同而身份大异。

    ②尊是一种大中型盛酒器,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商、周时代,贵族举行祭祀或款待宾客时用它。《周礼·小宗伯》上说:“辨六尊之名物,以待祭祀宾客。”古代统治者对尊极为重视,从地下出土的青铜器尊来看,大都造型优美,形态逼真。有的塑造成犀牛形,有的塑造成大象形,有的塑造成羊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湖南宁乡出土的商代四羊方尊,在尊的肩、腹、足的每一角上都铸有一只肥硕的卷角羊,极为可爱。

    ③尊非寻常之物,非祭祀及款待宾客时不能使用,而这些活动也必须在祖庙及厅堂中进行,故古书中有“牲象不出门”的说法。“牲象”指的是犀尊和象尊一类。另据古书记载,祭祀或宴请宾客时,主人将酒盛于尊中,待饮用时再用勺子将酒舀到爵之类的饮酒器中,而不能直接用尊来饮酒。由于尊只能为统治者在特定场合所使用,所以尊便成了显示权位的象征,“尊”由此而有了尊贵、高贵等义。

    ④“卑”字的造字本义众说纷纭,这里提出一种可能与“尊卑”有关的说法。在铜器铭文中卑”字的构形是一只手拿着器皿。这器皿,清人朱骏声认为就是“裨”,所以“卑”即“裨”之古文。裨又称榼(kē,饮酒的壶),是一种扁圆形的饮酒器。从出土文物看,战国时的扁形壶般是扁圆腹、椭圆口、方足,两肩上有环。汉代出土的扁壶甚多,如湖北江陵凤凰山土有漆扁壶,江苏金坛出土有青瓷扁壶。

    ⑤古代,用扁壶盛酒、饮酒是一般人日常所为,尊贵者是不用扁壶的。尊贵者用稗榼盛酒、饮酒就要受到指责。《太平御览》引《后汉书》。记载了刺史周敞和豫州别驾陈茂为用扁壶装酒而争吵之事:一天,他俩驱车同往一个地方,周敞在车上用扁壶“载酒以行”,“茂取裨击柱,破之,曰:‘使君车榼载酒非宜。”这是指责周敞做了与他身份不符的事,身为一位有身份的刺史,竟在乘车的车辆上用裨載酒,陈茂生气地将裨摔倒柱子上,摔破了。

    ⑥比起尊来,卑为“便于提携常用之器,故为贱”。所以,卑贱、卑劣、卑微等由此引申而来。另外,因卑为扁形酒壶的缘故,某些从卑的字,也带有扁的意思,如:“稗是一种瘪谷子,即秕谷;鞠是刀鞘,刀鞘是扁的。

    1联系全文,第①段划线处应选入的一项是 (   )

    A. 使用场合   B. 分量轻重   C. 形状大小   D. 艺术价值

    2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酒器

    外形特点

    使用方式

    文化意义

    (1)________

    将酒盛于尊中,再用勺子将

    酒舀到爵之类的饮酒器中

    (3) ____________

    扁圆形

    (2)______________

    有了卑贱、卑劣、卑微等的含义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 尊是古代统治者直接使用的饮酒器物。

    B. 在古代尊贵者是不能使用卑来饮酒的。

    C. 尊卑的本义都是由饮酒器物而产生的。

    D. 尊样式形态多样而卑的样式形态单一。

    4根据第⑥段文意,解释“碑”字的含义。

  •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我的高中是在文革中度过的。说到这个时候,大家很快会想到一个词,叫“荒漠”。因为这是一个一望无际的荒漠的时代。可是你们大概谁都不能想到,本人受到的最好的教育恰恰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为什么?因为当时有一批苏州城、无锡城名校里头的名师,下放在江苏盐城那一大片芦苇荡里。他们到了我所在的中学,做了我的老师。

    我的物理老师,我的化学老师,我的数学老师,乃至教我们打篮球、跳绳的体育老师,都是苏州城里头名校的名师。今天再要找到这样一所学校,我以为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讲,本人在文革中受到的教育是“盛宴”,是“满汉全席”。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奇怪,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这个小小的环境,和大的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的所有的老师都学养深厚,比如说我的数学老师,他讲课绝对不会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因为在他看来,我讲过的孩子们就一定懂了,不用再去复习的,所以他讲过的课永远是一条直线,起点在哪儿,那么就从哪个地方出发。

    他的板书也特别棒,因为我们特别喜欢他的板书,所以每次他在上数学课之前,我们都不是用黑板擦,而是用湿毛巾反复地擦拭,直到把这块黑板擦得黑亮黑亮的。他讲数学课的时候,一边讲一边从右上角开始写那些公式,那些定理,等把课讲完,正好是一面黑板字。可惜当时没有相机,如果有相机把那个镜头拍下来,今天装裱在家里,挂在墙上,就是非常有装饰感的、现代性很强的一幅画。

    那些老师们各有各的品性,各有各的脾气。比如我的数学老师,他的性格非常缓慢,我的语文老师曾经形容过他说,有一天他的衣服着火了,他首先会问这个火是从哪里来的呢?他就是这样的一个数学老师。

    特别要感激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个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度寻找过,但是也没有找到过像这样的一位女性。

    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了一句话,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冬天是冬天的雨。”

    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晚上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不是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把脑袋转向了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我们至今还记得,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又开始走上讲台,那一天是讲作文课。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间,我的历届的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她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是这些字,你的那些作文,字非常地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地认真。你再看看那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看看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们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卧室,走进校园,月亮特别的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的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们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个学校的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个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选自《读者》2016.23)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1)稚(_______)(2)臃(_______)(3)(_______)(4)(______)

    2本文的题目是“回忆我的语文老师”,为什么文章的前面用大量的笔墨写我的其他老师?

    3文章回忆了语文老师的哪几件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4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5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 11、(18届福建省福州市春季与福州屏东中学九年级联考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小题:

    话说诗经之风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地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 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

    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 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的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 风俗、风情、风致等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是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 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 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 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 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 风火人家,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 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 些所谓的“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 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 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它书籍 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 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 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

    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 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 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 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 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 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 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 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

    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

    (选自“国际儒学网”,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请你说说《诗经》之指什么?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重读《诗 经》有什么意义?

    2.文章第4 段举《周易》中的十五卦之风的例子用意是什么?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自然界中,因为大气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大地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生机;人类社会 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没有美好生活。

    B. 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草随风动,强调百姓在领导者的影响下,自然会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或社会风貌。

    C.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 会行为规范,而符不符合法律法规并不重要。

    D. 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 实现民族和解与世界和平。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2020年春节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打赢了一场抗击“新冠”病毒的人民战争。在这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件,下面是网上的一张图片和文字说明,请你据此写一篇作文,自选角度,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020222日,绍兴市中心医院一名小男孩病愈出院,护士长曹玲玲按惯例送病人出门,刚打算挥手告别,小男孩突然回头向她鞠了一躬,曹玲玲立马还礼向他鞠躬。而这一刻,凑巧被一旁的其他医护人员给拍了下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