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结构和使用方法归纳出来的条例,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
B. 《桃花源记》中“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这是借用人的特征来指一类人的手法,例如“布衣”指平民。
C. 明清的科举制度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院试取中者即为秀才,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小说《范进中举》中范进参加的应是会试。
D.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作者宋濂,宋代文学家,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对公众而言,一事当前,应当先问真假,再断是非,而不能仅凭印象和直觉做出判断。
②当然,囿于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人生阅历的不同,每个人都会有认知盲区,不可能独立判断所有信息的真伪。
③而要努力用科学方法来求证、用理性思维来辨明。
④当此之时,人们应该划一条底线,即未经验证的信息不要轻易转发。
⑤要让“科学”谣言止于“智”,给予事实更多的关注,就意味着理性的回归。
⑥只要人们尊重理性、尊重科学,许多有关科学的现象和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讨论,但决不能忽略事实、夸张渲染。
A. ②④⑥③⑤① B. ③⑥⑤②④①
C. ⑤①②⑥③④ D. ⑤①⑥③②④
3、下列各句中,说法有误的一句是 ( )
A. “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前文对下文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B. 司马迁是西汉文学家、史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C. 词又称“长短句”和“诗余”,句式长短不一,能自由地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
D. “多么自豪、非常疲劳、美丽的风景、保持安静”都是偏正短语。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央视《朗读者》受到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为了防止酒驾行为再发生,无锡警方在市区开展了针对酒驾等不文明交通行为的宣传活动。
C.如果中国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构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印度军方负责人20日称,印度已向印巴边境地区派遣了数百辆坦克、装甲车和军用车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走送之(______) (2)礼愈至(______) (3)腰白玉之环(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 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 “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 作者将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突显作者对“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以下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2】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含义及其表达的情感。
7、材料阅读
50前年,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但他那“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的“雷锋精神”却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50年来,一个又一个雷锋式先进人物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他们像雷锋一样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他们用雷锋式的行为促进了全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
材料一:
1962年8月15日,雷锋同志不幸因公殉职后,他的日记陆续被一些新闻媒体报道出来。《中国青年》杂志社认为雷锋是和平时期青年的楷模,打算在1963年3月2日出一本合刊介绍雷锋事迹。2月17日他们给毛主席写信,希望他能为雷锋题词。毛主席看信后,为了宣传雷锋同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著名题词。3月2日,毛主席的题词在《中国青年》上刊出。4日,新华社发通稿。5日,全国各大报纸纷纷刊载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后来,中央决定,把3月5日定为雷锋纪念日。
材料二:
由于老一代革命家的积极倡导,学习雷锋的活动很快由军队向全国各行各业展开,迅速掀起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学雷锋热潮。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相继做出决定,并以各种形式组织了学习和宣传雷锋的活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纸都用大量篇幅报道了各地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情况,以及雷锋事迹、雷锋日记等。随着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国各行各业和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成千上万雷锋式的先进人物,社会上迅速出现了一种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进一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新风气。
材料三:
(1)阿里木10年前来到贵州省毕节市,以烤羊肉串为生。毕节有不少穷孩子上不起学,阿里木便决定用烤羊肉串挣来的钱资助贫困学生。8年来,阿里木把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钱,全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很多网友被他的故事所感动,亲切地称他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2)颁奖词:快乐的阿里木,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却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1)概况材料一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况材料二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三,有人认为阿里木的条件也不好,他这样做太傻,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理解的雷锋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至少用3个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文填空
1.求之不得, 。(《关雎》)
2.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3.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
4. ,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5.晓镜但愁云鬓改, 。(《无题》)
6. ,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表达游子羁旅之思的句子: _, 。
8.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作者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得到朝廷重用,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的句子 ? 。李白在《行路难》中也有类似的表达: _, 。
9、阅读《一块地的怀念》,完成小题
一块地的怀念
刘静峰
⑴一块地,永远不会闲着。你种它,它就长庄稼。你不种它,它除了庄稼什么都长。
⑵那时这块地就是庄稼地。一年四季,这块地都很忙。
⑶春雨滋润着田野。麦子拔节、分蘖,开始变得稠密。阳光下的麦田如碧绿的地毯,微风吹送,丝绒般的华丽。眼见得麦子抽穗,麦田由绿而黄,金黄遍野,麦浪滚滚。田野里都是沸腾的声响和成熟的味道。麦子伫立成军阵,如威武雄壮的秦俑,马踏黄土,浩荡而来。
⑷庄稼的色彩就是大地的色彩。麦子在轰隆的机器声里完成了生命。这块地的庄稼也会接茬长,没有间断。玉米的小苗躲在土窝里,只露两片叶芽,张开的手掌,如祈祷的仪式。玉米此时应该是个女巫,念动的是大地咒语,立的草睡的草能听见,爬的虫飞的虫也能听见。这些田野里以及田野以外的事物都会听从这咒语的召唤。
⑸我在这片田野行走,遇到的是庄稼的事。庄稼的事情让人有成就感。比如看到麦子灌到麻袋里,玉米装进篓子里,甚至瓜秧上开了一朵花,结了一个瓜纽,人的心都抹了蜜似的甜。那是大地的成果,大地的孩子,也是庄稼人的孩子。我能呼吸到来自庄稼身上的热烈蒸腾的气息,这种炙烤的热力让我迷醉。
⑹这样的美感,持续了几年。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快乐。四季变换的色彩、收获的场景、生长的美丽,都在我的内心珍藏。我触摸着庄稼,融入它们的生长和繁衍,同时,也触动了生命的腾跃、奔跑和飞翔。这里每时每刻都是童年的境界,无邪、天真、纯洁。人怎么能容许一块地长在城市里呢?
⑺这块地被很多眼睛盯着。它是这个城市内部唯一一块还长庄稼的土地。庄稼没有竞争力。庄稼地被许多可以用金钱衡量的眼光瓜分成一个个楼盘,就像一个弱女子遇到残忍的强盗马上溃不成军,支离破碎。这块庄稼地成了最后的黄金,谁都想分一杯羹。价格也因为处在城市内部而急速飙升。你争我夺,胜者为王。终于,今年的春天麦苗没有来得及返青,这块地被插上五彩的旗帜,迎接一批钢铁战士的光临。然后,麦子惨遭蹂躏,土地的肌肤被划开……土地不再柔软、不再温和,它有了钢铁的骨骼,冷硬的身躯。许多可能存活的生命被挤压到无人知晓的去处。
⑻于是,今年的田野不是田野,今年的田野没有庄稼。这里只有尚未建成的楼房,轰鸣的吊车,来往的运输车,飞扬的尘土,还有翻起的土丘,土丘上覆盖的野草。熟土被生土覆盖,乱石趁机浮上表面。许多不知名字的野草,在土丘上长得蓬蓬勃勃。整块土地失去了原来庄稼具有的纯净的植物气息,到处弥漫着无序和放荡的味道。玉米秸秆成为这块地最后的记忆,此后这里只有林立的高楼。一切大地拥有的丰富韵味都消失,只有单调的尘世喧嚣盈耳。没有了建筑的地方,是野草的乐园。庄稼依靠人力与野草争锋,庄稼没有败过。没有了庄稼,野草开始肆意扩张。高高低低的土丘上,野草安营扎寨,野蛮地殖民。
⑼这块地最终的归宿,就是一片巨资搭建的楼台。它将永远失去曾经的丰富性和可以觉察的活力。一块地,一旦失去了庄稼,它的本性就消泯了。农人多少年养熟的土地,现今只有僵硬的质地。即使若干年后此处复归还原,也不知需要多少年可以治愈伤痕。
⑽我每天还是要走过这块地。我经过这块地的时候,想到的都是庄稼。想到庄稼,我才感觉到土地的生机。我的心里,都是对这块庄稼的地的怀念,怀念一块长各种各样庄稼的地的消失,尽管我的怀念无人知晓,或者不一定有什么价值。
【1】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有这样的一个镜头:“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上空了……”本文也有这样的文字:“玉米的小苗躲在土窝里,只露两片叶芽,合十的手掌,如祈祷的仪式。玉米此时应该是个女巫,念动的是大地咒语,立的草睡的草能听见,爬的虫飞的虫也能听见。”试比较这两处景物描写在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异同。
【2】文章题为“一块地的怀念”,请结合文中相关文字,概述作者具体怀念了“这块地”的哪些方面?
【3】“一块地,一旦失去了庄稼,它的本性就消泯了。”这句话有什么样的内涵 ?
【4】分析探究文章结尾处的“尽管我的怀念无人知晓,或者不一定有什么价值”这句话所蕴涵的思想情感。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车站食堂里的老人
〔俄〕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在迈奥尔的车站食堂的一角里,坐着一个清瘦的老人,生着满脸硬胡子。里加湾的上空,冬天的暴风一阵阵呼啸而过。海岸上覆着很厚的坚冰。透过风雪可以听见波涛冲击岸边坚冰的声音。
显然这位老人是到食堂里来取暖的。他什么也没有点,无精打采地坐在长椅上,把两只手笼在补得很坏的渔夫短大衣袖子里。
和老人一起来的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小白狗,它蹲在老人的脚边哆嗦着。
在老人的邻座上,有一群年轻人,后脑勺绷得很紧,而且脸色通红地、大吵大嚷地喝着啤酒。帽子上的雪融化了。雪水滴到啤酒杯里,漏到熏肠面包上。不过,那些年轻人正在争论一场足球赛,所以没注意到这个。
当一个年轻人拿起面包一口咬下一半时,这条狗忍不住了,它到小桌边,举起前脚,阿谀地望着年轻人的嘴。
“彼契!”老人轻轻地叫它道,“你多不害臊!彼契,你干吗去打扰人家?”
可是彼契仍然站在那里,只是它的前腿不住地哆嗦,因为举乏了,耷拉了下来。等到两脚碰到潮湿的肚子上时,便忽然醒悟过来,又重新举了起来。
但是那些年轻人没注意它。他们正谈得津津有味,而且不时把冷啤酒倒到杯子里。
“彼契!”老人又叫,“喂,彼契!过来!”
小狗很快地摆了几下尾巴,好像告诉老人它听见了,请他原谅,不过它一点办法也没有。它不看老人,甚至完全背过身子去。它好像在说:“我自己知道这不好。不过你又不能给我买一块这样的面包。”
“唉,彼契,彼契!”老人低声说,因为心里难过,声音有点发颤。
彼契又重新摇了一下尾巴,顺便哀求地看了老人一眼。它好像请求他别再叫它,因为它自己心里也不好受,若不是万不得已,它当然绝不会向陌生人讨的。
一个颧骨高大、戴着绿色帽子的年轻入终于看见了这条狗。
“要吃的吗,狗崽子?”他问道,“你的主人在哪儿呢?”
彼契欢喜地摇摇尾巴,看了老人一眼,甚至轻轻叫了一声。
“您是怎么回事,先生!”年轻人说,“您既然养狗就得给食吃,不然就不文明。您的狗跟人家讨食吃,我们这儿有法津规定不许讨饭。”
那些年轻人哄堂大笑起来.
“净是胡说八道,瓦尔卡!”其中一个人喊道,掷给狗一片香肠。
“彼契,不许吃!”老人喊道,他的脖子涨得通红。
小狗蜷缩起身子,耷拉下尾巴,回到老人身边来,甚至看都没看一眼香肠。
“一点渣儿都不许动他们的!”老人说。
他开始痉挛地翻他的衣袋,掏出几个银角子和铜子来,放在掌心上,一面数着,一面吹掉钱上粘着的脏东西。
他走到柜台边,把几文零钱放到潮湿的台子上。
“来一块香肠面包!”老人哑着嗓子说。
女售货员在碟子里放了两块面包,递给了老人。
“只要一块!”老人说。
“您拿去吧!”女售货员低声说,“我不会因为您受穷的……”
“谢谢!”老人说,“谢谢啦!"
他拿起面包到月台上去了。月台上一个人也没有,一阵暴风已经吹过,第二阵暴风正在刮来,不过离得还很远,甚至可以在利耶卢皮河对岸的白色树木上看见微弱的阳光。
老人坐到长凳上,给了彼契一块面包,把另一块用灰色手帕包起来,藏在袋里。
小狗痉孪地吃着,老人看着它说道:“哎,彼契呀,彼契呀!真糊涂啊!”
小狗没听他说活,它在吃东西。老人看着它,用袖子揩着眼睛——风吹下了眼泪。
(选自康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有删改)
【1】文章的结尾写到老人落泪,你觉得老人落泪的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全文概括回答。
【2】第一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具体分析。
(1)“唉,彼契,彼契!”老人低声说,因为心里难过,声音有点发颤。
(2)“彼契,不许吃!”老人喊道,他的脖子涨得通红。
【4】文中的“老人”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11、阅读《可爱基因的陷阱》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脑袋圆圆、眼睛眨眨、脸颊胖胖、四肢肉肉,再加上举止笨笨,婴儿的这些特征,相信任何看到他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怜爱之情。
②婴儿长得那么可爱不是为了获得大人的爱,而是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幼年阶段是人生长最为快速的时期,脑袋圆圆是为大脑的成熟预留空间;四肢肉肉是为身体的生长留有余地;而举止笨笨则是因为小孩对自身肌肉的控制还不太娴熟。
③虽然婴儿的可爱特征并非有目的地进化而来,但这些特征让成人心生爱意,这种感觉却是进化的结果。进化学家猜测,对那些具有可爱特征的婴儿,大人们可能更有意愿去保护和照顾。
④《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报道了美国和德国科学家的发现,他们为进化学家的猜测找到了神经学上的证据。在试验中,科学家让受试女性看一些可爱的娃娃照,同时用核磁共振像扫描受试者的脑部。研究发现,娃娃照中的可爱特征越多,这些女性大脑中的“奖励中枢”就越兴奋。因此他们认为,人类“育婴冲动”的动力源泉正是“奖励中枢”产生的欣赏快感。
⑤这些欣赏快感的威力之大,甚至能让人主动归还捡到的钱包。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研究者在大街上随机丢了240个钱包,根据分组的不同,钱包里还分别放有婴儿、小狗、全家福及老年夫妇的照片。经统计,最终有42%的钱包被归还,而婴儿照片组的钱包归还率高达88%,小狗照片组的归还率位居第二,达到了53%。这说明人类对可爱特征的喜爱已跨越了物种界限。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选择可爱的大熊猫作为会徽,或许就有唤起人们关爱之心的作用。人们对宠物猫狗无以复加的喜爱,也是明证之一。饥饿的宠物猫甚至会利用这一点向主人索取食物。饥饿的猫咪在寻找食物时会改变自己惯常的“喵喵”声,加入一种类似婴儿啼哭的声音。
⑥嗅觉灵敏的商家利用人们的这一特征,开发了大量的可爱系产品,动漫人物更是可爱泛滥的“重灾区”。譬如泰迪熊,在上市之初它的外形与一只小熊很相近,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脑袋变圆、额头变宽、眼睛变大,四肢变粗,越来越具有婴儿的可爱特征。与此相对应的是,泰迪熊的销量也越来越广。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米老鼠、蓝精灵、机器猫等许多动漫角色共同经历了一次自然选择:可爱的极致,“萌”不晕人死不休,才是它们的进化终点。
【1】文题“可爱基因的陷阱”的含义是什么?
【2】“《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报道了美国和德国科学家的发现,他们为进化学家的猜测找到了神经学上的证据”,“进化学家的猜想”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美国和德国科学家为这一猜想找到了怎样的证据(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语言特色。
(1)试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作用。
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米老鼠、蓝精灵、机器猫等许多动漫角色共同经历了一次自然选择:可爱的极致,“萌”不晕人死不休,才是它们的进化终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⑤段“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选择可爱的大熊猫作为会徽,或许就有唤起人们关爱之心的作用”一句中的“或许”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5月23日下午4点,从学校小卖部买完东西出来的C/70/班李同学发现自己放在外面储物架上的书包(如图所示,黑底,图中字母A有红、粉、白三种颜色)不见了,里面有很多生地复习备考的学习资料,下个月就要参加生地会考的她心急如焚。她刚准备拿去充餐卡的300元钱和妈妈给她新买的一把蓝色折叠式遮阳全也在书包里。请你帮她拟写一则寻物启事(只写正文部分)。
要求:内容完整,条理清晰,语言得体,不超过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