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杭准备以“绿色科技让奥运更清洁”为主题布置宣传栏,向同学们宣传“绿色奥运”理念。他搜集了以下素材,请帮其调整顺序,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绿色”是中国办奥的重要理念之一,中国以科技为支撑,力求奉献一场绿色的体育盛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39个场馆,赛期全部使用绿色电能。
①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事使用的服务车辆中,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占比约85%。
②这是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
③赛场外,绿色交通也在为低碳环保助力。
④本届冬奥会,展现了中国在绿色科技方面的能力,以及坚定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A.④②③①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②③①④
2、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让读者透过主人公若瑟夫的一双眼睛洞穿了法国社会虚伪的人情。
B. 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让我们看到了藤野这位异国老师毫无民族偏见的学者之心。
C.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让我们在喜剧中,隐约读出了作者对以夏洛克为代表的犹太商人在批评之余的人文主义关怀。
D. 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让我们感受到洋溢着纯洁的童心和真挚的母爱,母子互动的情境营造出了美与爱的意境。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节选取了一些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表现了祖国的贫困与落后。
B.第二节中“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一句,紧承上句中“痛苦的希望”,表现了千百年来人们盼望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能“落到地面”,变成现实。
C.第三节中以“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比喻思想解放的艰难,以“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比喻希望就在现在。
D.第四节中“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两句,既是写自己,又是写这一代充满希望的青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使我市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B.国家出台“双减”政策,目的是旨在让孩子们健康发展,先“成人”再“成才”。
C.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已经至少建成了60万个“农家书屋”,这些书屋已经成为慰藉农民心灵的精神家园。
D.中国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仅在全球应对气候方面具有建设性意义,也有利于中国自身可持续发展。
5、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担心)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
C.蹴尔而与之(踩踏)
D.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人皆有之
B.得之则生
C.呼尔而与之
D.行道之人弗受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运用对比论证,将鱼与熊掌进行正反对比,提出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
B.“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C.文章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D.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文段的主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咏风
王勃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①。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释)①山楹:指山间的房屋。
【1】诗歌中所写的风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诗中说风“动息如有情”,请问“有情”体现在哪里?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7、(2017届中考宁夏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字数不超过空格限制)
本报讯李传鹏“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月23日成功完成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的首次下潜(总第143潜次)。本次下潜为工程下潜,调查区域为世界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北侧,最大下潜深度4811米。本潜次沿测线开展了近底观察和取样,完成了环境参数测量,并采集了近底海水、岩石和生物等样品,拍摄了大量海底高清视像资料。此次“蛟龙”号下潜作业获取的玄武岩样品,对研究马里亚纳海沟的成因以及其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采集的生物样品对于促进深水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物地理学等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8、诗文默写
⑴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朱元思书》)
⑵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虞世南《蝉》)
⑶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⑷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
⑸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 )
⑹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9、阅读选文,回答下题。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
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让人,乃众妙之门。
B.让人,让沈从文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C.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D.让人,并不是懦弱。
【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5】下面给出的三个论据,有一个不能证明第②段的观点,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1)是可忍,孰不可忍?
(2)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
(3)韩信曾甘受市井屠夫的胯下之辱,后来成为一代名将。
10、孤独的老乡
夏 阳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漓江出版社,有删改。)
【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
情节 | 主要事件 |
开端 | 小吴找老乡被盘问。 |
发展 | (1) |
高潮 | (2) |
结局 | 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
【2】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怀疑→ ( )→( )→认同
【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2)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 他总是一脸黯然。
【4】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5】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朝闻道①(节选)
刘慈欣
前情提要:在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爱因斯坦赤道即将启动探寻宇宙大一统模型的时刻,宇宙的排险者出现了,并把爱因斯坦赤道蒸发了!在告诉科学家们大一统模型的证明会带来宇宙的毁灭后却因为“知识密封准则”没有说出大一统模型的真相!于是科学家们便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宇宙的终极奥秘告诉他们,然后毁灭他们!排险者答应了!并且在戈壁滩上制造了一个“真理祭坛”……
生命和真理的交换开始了。
第一批八位数学家沿着长长的坡道向真理祭坛上走去。这时,沙漠上没有一丝风,仿佛大自然屏住了呼吸,寂静庞罩着一切,刚刚升起的太阳把他们的影子长长地投在沙漠上,那几条长影是这个凝固的世界中唯一能动的东西。
数学家们的身影消失在真理祭坛上,下面的人们看不到他们了。所有的人都凝神听着,他们首先听到祭坛上传来的排险者的声音,在死一般的寂静中这声音很清晰:
“请提出问题。”
接着是一位数学家的声音:“我们想看到费尔玛和哥德巴赫两个猜想的最后证明。”
“好的,但证明很长,时间只够你们看关键的部分,其余用文字说明。”
排险者是如何向科学家们传授知识的,以后对人类一直是个谜。在远处的监视飞机上拍下的图像中,科学家们都在仰起头看着天空,而他们看的方向上空无一物,一个普遍被接受的说法是:外星人用某种思维波把信息直接输入到他们的大脑中。但实际情况比那要简单的多:排险者把信息投射在天空上,在真理祭坛上的人看来,整个地球的天空变成了一个显示屏,而在祭坛之外的角度什么都看不到。
一个小时过去了,真理祭坛上有个声音打破了寂静,有人说:“我们看完了。”
接着是排险者平静的回答:“你们还有十分钟的时间。”
真理祭坛上隐隐传来了多个人的交谈声,只能听清只言片语,但能清楚地感受到那些人的兴奋和喜悦,像是一群在黑暗的隧道中跋涉了一年的人突然看到了洞口的光亮。
“……这完全是全新的……”,“……怎么可能……”,“……我以前在直觉上……”,“……天啊,真是……”
当十分钟就要结束时间,真理祭坛上响起了一个清晰的声音:“请接受我们八个人真诚的谢意。”
真理祭坛上闪起一片强光,强光消失后,下面的人们看到八个等离子体火球从祭坛上升起,轻盈地向高处飘升,它们的光度渐渐减弱,由明亮的黄色变成柔和的桔红色,最后一个接一个地消失在蓝色的天空中,整个过程悄无声息。从监视飞机上看,真理祭坛上只剩下排险者站在圆心。
“下一批!”他高声说。
在上万人的凝视下,又有十一个人走上了真理祭坛。
“请提出问题。”
“我们是古生物学家,想知道地球上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
古生物学家们开始仰望长空,但所用的时间比刚才数学家们短得多,很快有人对排险者说:“我们知道了,谢谢!”
“你们还有十分钟。”
“……好了,七巧板对上了……”,“……做梦也不会想到那方面去……”,……难道还有比这更……”
然后强光出现又消失,十一个火球从真理祭坛上飘起,很快消失在沙漠上空。
……
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走上真理祭坛,完成了生命和真理的交换,在强光中化为美丽的火球飘逝而去。
一切都在庄严与宁静中进行,真理祭坛下面,预料中生离死别的景象并没有出现,全世界的人们静静地看着这壮丽的景象,心灵被深深地震摄了,人类在经历着一场有史以来最大的灵魂洗礼。
一个白天的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太阳已在西方地平线处落下了一半,夕阳给真理祭坛撒上了一层金辉。物理学家们开始走向祭坛,他们是人数最多的一批,有八十六人。就在这一群人刚刚走上坡道时,从日出时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寂静被一个童声打破了。
“爸爸!!”文文哭喊着从草坪上的人群中冲出来,一直跑到坡道前,冲进那群物理学家中,抱住了丁仪的腿,“爸爸,我不让你变成火球飞走!!”
丁仪轻轻抱起了女儿,问她:“文文,告诉爸爸,你能记起来的最让自己难受的事是什么?”
文文抽泣着想了几秒钟,说:“我一直在沙漠里长大,最……最想去动物园,上次爸爸去南方开会,带我去了那边的一个大大的动物园,可刚进去,你的电话就响了,说工作上有急事,那是个天然动物园,小孩儿一定要大人们带着才能进去,我也只好跟你回去了,后来你再也没时间带我去。爸爸,这是最让我难受的事儿,在回来的飞机上我一直哭。”
丁仪说:“但是,好孩子,那个动物园你以后肯定有机会去,妈妈以后会带文文去的。爸爸现在也在一个大动物园的门口,那里面也有爸爸做梦都想看到的神奇的东西,而爸爸如果这次不去,以后真的再也没机会了。”
文文用泪汪汪的大眼睛呆呆地看了爸爸一会儿,点点头说:“那……那爸爸就去吧。”方琳走过来,从丁仪怀中抱走了女儿,眼睛看着前面矗立的真理祭坛说:“文文,你爸爸是世界上最坏的爸爸,但他真的很想去那个动物园。”
丁仪两眼看着地面,用近乎祈求的声调说:“是的文文,爸爸真的很想去。”
方琳用冷冷的目光看着丁仪说:“冷血的基本粒子,去完成你最后的碰撞吧,记住,我绝不会让你女儿成为物理学家的!”
物理学家们走上了真理祭坛那圆形的顶面,在圆心,排险者微笑着向他们致意。突然间,映着晚霞的天空消失了,地平线处的夕阳消失了,沙漠和草地都消失了,真理祭坛悬浮于无际的黑色太空中,这是创世前的黑夜,没有一颗星星。排险者挥手指向一个方向,物理学家们看到在遥远的黑色深渊中有一颗金色的星星,它开始小得难以看清,后来由一个亮点渐渐增大,开始具有面积和形状,他们看出那是一个向这里漂来的旋涡星系。星系很快增大,显出它滂礴的气势。距离更近一些后,他们发现星系中的恒星都是数字和符号,它们组成的方程式构成了这金色星海中的一排排波浪。
宇宙大统一模型缓慢而庄严地从物理学家们的上空移过。
……
当八十六个火球从真理祭坛上升起时,方琳眼前一黑倒在草地上,她隐约听到文文的声音:
“妈妈,那些哪个是爸爸?”
……
(注)①小说题目化用《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道”指的是宇宙间的一切法则、道理。
(1)(初读梳理)根据选文的阅读,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人物 | 得到的真理 | 面对死亡的态度 |
八位数学家 | 费尔玛和哥德巴赫两个猜想的最后证明 | 在①________中,走向死亡 |
②________ | ③________ | 在热烈的讨论中,走向死亡 |
八十六个物理学家 | 星系中的恒星都是数字和符号,它们组成的方程式构成金色星海中的一排排波浪 | 在④________中,走向死亡 |
(2)(细读鉴赏)请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中划线的语句。
这时,沙漠上没有一丝风,仿佛大自然屏住了呼吸,寂静庞罩着一切,刚刚升起的太阳把他们的影子长长地投在沙漠上,那几条长影是这个凝固的世界中唯一能动的东西。
(3)(研读分析)选文在情节设计中,别具匠心地设计了物理学家丁仪的女儿文文、妻子方琳的出现,作者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4)(猜读想象)选文中写道:“方琳用冷冷的目光看着丁仪说:‘冷血的基本粒子,去完成你最后的碰撞吧,记住,我绝不会让你女儿成为物理学家的!’”如果让你进行小说的续写,你会让丁仪的女儿最后成为一个物理学家吗?为什么?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这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站在何处最能感受世间之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和体验呢?
请以“美在这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