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吾与徐公孰美
C.忌不自信
D.宋何罪之有
2、下列句子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在赤道,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也不能明白。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儿童就猜测:________________。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儿童就猜测:________________。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儿童就猜测:________________。
老师始终没能告诉孩子雪是什么,考试的时候,出了“雪”的题目,结果有几个儿童这样回答:“雪是淡黄色,味道又甜又粗的沙子。”
①雪是像冰淇淋一样 ②雪是像沙子一样 ③雪是像盐一样 ④雪是纯白的东西 ⑤雪是冷冷的东西 ⑥雪是粗粗的东西
A. ④③⑤①⑥② B. ③④①⑤②⑥
C. ④③⑥①⑤② D. ③④①⑥②⑤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自己虽然不知道是因为懒,还是因为无用,但是觉得自己是一个不肯运动、十分安分守己的人。
B.聪明的山寨人因地制宜,依山建楼,跨水筑桥,让大山呈现一种独特的美。
C.留学生易文婷对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收看央视国际频道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
D.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越是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越是喜欢高谈阔论。
B. 他才思敏捷,写文章时,没有丝毫寻章摘句的痕迹。
C. 李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中常常吹毛求疵。
D. 名著隽永耐读,如果读法得当,你就会感到开卷有益。
5、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担心)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
C.蹴尔而与之(踩踏)
D.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人皆有之
B.得之则生
C.呼尔而与之
D.行道之人弗受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运用对比论证,将鱼与熊掌进行正反对比,提出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
B.“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C.文章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D.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文段的主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①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②,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③!
雕阑玉砌应犹在④,只是朱颜改⑤。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①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②了:了结,完结。③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④雕栏玉砌:即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泛指南唐宫殿。阑,一作“栏”。砌,台阶。⑤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暗指亡国。朱颜,红颜,年轻的容颜,指美人。也泛指人。
【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B.“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可以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只有悲苦愤慨。
C.“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作者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D.“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2】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广为人所传诵,请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7、综合性学习
初中时光已悄然过去。回首逝去的日子,校园里留下了数不清的欢乐。初中的学习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为此你班决定开展“岁月如歌”的主题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集体的记忆】班级组织编委会编写班史,每人珍藏一本,作为对这段生活的永久纪念,请你设计班史的内容。
内容一:班级毕业照
内容二:________________
内容三:________________
内容四:________________
(2)【真诚的邀请】假如你是编委会的组长,去邀请校长为班史题词,你该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歌的行板】班级要组织一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的毕业晚会,请你设计一条主题语,要求语言简洁、紧扣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默写
①不愤不启, 。(《论语》)
② ,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③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④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⑤长江悲已滞, 。(王勃《山中》)
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⑦ ,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⑧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⑨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⑩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9、阅读《啄木鸟真的是益鸟》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啄木鸟真的是益鸟
周大庆
①啄木鸟一直被人们誉为“森林医生”,是益鸟。但近日,一篇宣称啄木鸟的“啄木”行为破坏树木、加速树木死亡的自媒体文章广泛传播,称啄木鸟绝非“益鸟”。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②其实,鸟本无好坏之分。无论是啄木鸟,还是其他鸟,都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往往按照是否有利于农林业生产经营、是否造成经济损失等,将鸟划分为“益鸟”或“害鸟”。然而,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所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正是多样的生物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③啄木鸟确实偏好在“生病”的树上觅食,科学工作者野外观察发现,啄木鸟的啄洞虽然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但是,一般来说,不会导致树木死亡。即使啄洞会导致少量树木死亡,对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而言也基本没有影响,因为森林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系统,树木有生有死,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才会健康运转。
④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啄木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啄木鸟属于初级洞巢鸟,自己开凿树洞并在洞内繁殖。同时,还为次级洞巢鸟(指没有啄洞本领,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的鸟类)提供“住所”。例如猫头鹰和大山雀,它们很多时候就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如果某区域没有初级洞巢鸟,那么次级洞巢鸟也很可能消失。不仅如此,啄木鸟的啄洞还能为花鼠、貂等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可以说,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基石”物种。
⑤此外,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可名不虚传。山东省泰安林科所(今山东省泰山林科院)在1000多亩杨树林中连续了年开展实验,研究发现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其中,仅光肩星天牛就由原来100株树80个幼虫降低至0.8个幼虫。
⑥可见,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真的是“益鸟”,值得大家携手保护。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主要作用是引出下文啄木鸟是益鸟的说明内容,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③段中加点词“一般”表示通常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④段中说啄木鸟是“基石”物种,原因是啄木鸟捕食害虫,在保护森林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D.本文按照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啄木鸟是益鸟的原因,也对文章开头的疑问进行了解答。
【2】第⑤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0、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肠道菌群与肥胖
①在人体微生物群的研究中,肠道细菌是目前最受关注的热点。大量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和肥胖之间存在极强的关联。肥胖的人和苗条的人肠道的菌群有较大差异,肥胖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较低,某些特定种类的细菌数量也更少。美国梅奥诊所的研究也发现,对于采用同样饮食方法和运动方式减肥的人,肠道菌群结构是决定减肥效果的关键。体内克里斯坦森氏菌更多的人更容易减肥成功,而小杆菌则能削弱减肥效果。
②由此看来,健康的肠道菌群或许是保持正常体重的关键。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获得健康的肠道菌群呢?
③饮食习惯对肠道菌群的构成起到了重要作用。高纤维饮食尤其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膳食纤维是指不能被人体消化道酶分解的植物成分,主要是非淀粉的多糖,如纤维素和果胶。膳食纤维只能被生活在结肠中的细菌分解和发酵,并转化为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降低了结肠的PH值,而PH值又决定了在酸性环境中存活的微生物种类。例如,较低的PH值限制了艰难梭菌等有害细菌的生长。人体微生物组研究项目“美国肠道”的一份报告显示,每周吃30种以上不同的植物性食品的人拥有最健康的肠道菌群,这些人的肠道菌群中的耐药性基因也最少。
④一些水溶性膳食纤维对肠道内有益菌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等,它们又被称为“益生元”。益生元还被用作食品添加剂,添加到酸奶、配方奶粉和糖果等食品中,有时会在配料表上以“双歧因子”等名称出现。
⑤相比益生元,你或许对“益生菌”这一概念更加熟悉。益生菌就是当适量摄入时有利于宿主健康的活的微生物。现在,益生菌补充剂和含有益生菌的功能食品已经是很常见的“健康食品”了。
⑥那么,我们需不需要益生菌补充剂呢?很多研究都显示,益生菌补充剂对健康的成人和儿童几乎没有影响。不过有专家说,对于微生物群尚未成形的婴幼儿和肠道菌群衰退的老年人而言,适当补充益生菌可能是有用的。此外,在肠内菌群失调时(由于病原体感染或使用抗生素,导致腹泻等症状),补充益生菌有利于恢复菌群平衡。
⑦饮食影响了肠道菌群构成,反过来,不同结构肠道菌群对食物的反应也千差,万别。一般来说,精加工谷物比粗粮、高纤维食物更容易造成血糖波动。但每个人的实际反应却千差万别:有人一吃面包就血糖骤升,但食用同为精加工谷物的米饭则不会;还有些人则是吃米饭会使血糖剧烈波动,甚至超过吃含大量精制糖的冰淇淋。这是因为他们肠道菌群有差异。如果你能找到适合自己肠道菌群的食物,那么你就能更好地保持自己的血糖水平稳定,从而减少肥胖和糖尿病发病风险。
⑧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进行肠道菌群检测,根据测序(即肠道菌群DNA检测)结果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饮食建议,如建议食用有助于控制血糖或有利于某些益生菌生长的食物,改善其肠道菌群组合。以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这些检测和建议还不可靠。只能当作一项“了解自己”的趣味性科学项目,而不是增进健康的可靠途径。
(选自2019年2期《大自然探索》,作者:陆茜西,有删改)
【1】根据肠道菌群的特点,保持正常体重的途径有哪两种?综合全文,简要回答。
【2】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⑥段加点词语“几乎”“不过”“可能”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1、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因桥上桥下,往返行人,各样船只,必然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也被桥相联而成浓缩的画图。 ① ,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② ,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高山峡谷间,凭铁索桥、竹索桥交通。我画过西藏、西双版纳及四川等地不少索桥,人道索桥险,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1】填入文段空格中相应的句子,最贴切的一项是( )
A.①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②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
B.①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②田野无语,画家们爱于悠然处静听桥之歌唱
C.①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交错和重叠构成丰富的画面②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倾诉
D.①形象的交错和重叠构成丰富的画面,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②田野空旷,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
【2】根据上面的文段,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往往”一词在选文中出现了两次,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的特点。
B.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使文段语言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C.选文举例分说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形式作用,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D.文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具体介绍了各种不同的桥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感。
12、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醒”,一个有温度的文字:山朗水润,万物苏醒;声声叮咛,爱的唤醒;点滴感悟,心灵觉醒;鉴往知来,值得我们警醒……醒来,可以是一种姿态,可以是一种对过往的反思,还可以是一种成长。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择你最有体会的角度,以 “醒来”为 题目 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