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南阳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颓然乎其间者(颓废的样子)/元方入门不(回头看)

    B.博学而志(坚定)/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悔恨)

    C.但公亦以此自矜(自夸)/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打猎)

    D.行甚远(紧跟)/未若柳絮风起(趁,乘)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1月26日,篮球巨星科比坠机罹难的消息传出,很多人对此无法接受,潸然泪下

    B.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

    C.用“喜马拉雅”听书,填充了人们的“碎片时间”,丰富了生活,大家趋之若鹜

    D.在本次研学活动中,同学们走访了鞍山钢铁公司,并津津乐道地谈论着鞍钢的故事。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舜于畎亩之中   ②有时朝白帝(《三峡》)

    B.①征于发于声而后喻   ②草入帘青(《陋室铭》)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彼竭我盈,克之(《曹刿论战》

    D.①行乱其所为   ②入则无法家

  •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下(bì)        臧否(zāng fǒu)

    B.恢(hóng)     菲薄(fěi bó)

    C.(shù)          弩钝(nú dùn)

    D.崩(cú)        补(bì)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小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自枉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从以上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所展现的画面。

    2词中围绕一个“异”字,写了边塞的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与“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 (   )

    A.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

    B.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D.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10月11日,国宝《清明上河图》撤展的前一天,上千群众在故宫彻夜排队,次日凌晨四点,最后一位参观者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此次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庆“石渠宝笈”特展,不仅有十年一现的《清明上河图》,还有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五牛图》等国宝级展品。这些珍品承载着中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让人感到无限的自豪。群众观展热情高涨,曾出现过早晨午门一开就有千人跑步冲向武英殿的情形,被网友戏称“故宫跑”。

    【材料二】长长的观展队伍,是国人消费转型升级的小小缩影。已不必再为柴米油盐烦恼的中国百姓,文化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日益增长。依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就会井喷。我国人均GDP 2008年已超过3000美元,2014年已超过7000美元,文化消费走强正逢其时且势不可挡。(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以下是记者对观众观展后的采访:

     

     

    1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石渠宝笈特展”上展出的《五牛图》是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

    B. 依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就会井喷。

    C.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各地的文物展都出现了“故宫跑”这类现象。

    D. 有些观展者表示,目前他们能近距离接触珍宝的机会太少了。

    2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分析群众观展热情高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民众的观展感受,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博物馆“沉睡”的藏品“活”起来?请简要谈谈。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积累填空。

    (1)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2)潮平两岸阔,

    (3)海内存知己

    (4) ,一览众山小。

    (5)大漠孤烟直,

    (6)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7)   ,铜雀春深锁二乔。

    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梦想中的乐园

    李建云

    ①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地球上的人口却是在不断地增长,当地球的各种资源日趋枯竭的时候,人们便把目光投向了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广袤无垠的宇宙。人类试探着要把自己的活动领域扩展到太空去,在那里建电站、建工厂、建农场、建未来的太空城市,建设人类美好的太空乐园。

    ②太空城市不是随便建在太空中就行的,必须保证它是永久的,不会坠落。经过科学家们的计算,在太空中离地球约38.4万千米远的区域,有一些特殊的点,在这些点上太阳、地球、月球的引力相互平衡。物体位于特殊点上就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位置,因此,科学家们便提出把太空城市建在太空中这些特殊的点上。

    ③建太空城的地方有了,但太空城市又该是个什么样子呢?许多人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其中美国科学家奥尼尔1975年设计出了一种称之为“宇宙岛”的太空城方案,它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设计。

    这个“宇宙岛”的外形像一个车轮子,直径为500米,它以一定的速度旋转,以产生模仿地球引力的“人造重力”。人在“岛”内不会四处漂浮,感觉像在地球上一样,同样可以头顶蓝天,脚踏实地。“岛”的外壁有一层约2米的粗糙的外壳,可以抵挡宇宙中外来物的撞击。“岛”内建有太空工厂、太空农场,有住宅、商店、医院、学校、餐厅、娱乐场所等设施,可以容纳上万人,是一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的人造生态系统。

    ⑤还有一种设计,是大型的圆筒形空间城。城市建在一个直径为6.5千米、长32千米的大圆筒内。圆筒围绕竖直轴自转,以产生人工重力,居民可达上百万。

    ⑥太空城中有人造陆地、湖泊、河流,还有大片森林、公园,光照充足,气候宜人,并可人工控制昼夜和季节变化,真可算得上是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天上人间。

    ⑦人们设想中的太空城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可上千万吨的庞然大物怎样才能建造在如此遥远的太空呢?显然,现有的任何火箭都无法将太空城整体发射上天。因此,建造太空城必须要有特殊的交通运输工具,才能解决物资设备和人员的运输问题。

    ⑧航天飞机能自由地往返于地球和太空,它要经过改进完善后,才能担负起如此艰巨而遥远的飞行任务。建造一座太空城,需要航天飞机无数次的往返飞行,将一个个太空舱和所需的设备、人员、机器人等送上太空。先在太空中装配成中型的宇宙站,然后以宇宙站作为立脚点,再建造太空城市,进行太空移民。

    ⑨建造太空城,进行太空移民是一项非常宠大的系统工程。目前,有关国家正在进行相关试验。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太空城市的设想,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现实。人类的优秀子孙将飞离地球摇篮,去太空建造人类的第二故乡,他们是太空城市的建设者,也是第一批太空移民。也许,你就有幸成为太空城市的一位贵客!

    1阅读上述文本,说说人们设想中的太空城有哪些特点。

    2认真阅读选文,完成下面的结构图。 

    建造太空城的条件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去后,哪一句并没有改变文章表述的内容?

    A. 当地球的各种资源日趋枯竭的时候,人们便把目光投向了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广袤无垠的宇宙。

    B. 物体位于特殊点上就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位置,因此,科学家们便提出把太空城市建在太空中这些特殊的点上。

    C. “岛”的外壁有一层2米的粗糙的外壳,可以抵挡宇宙中外来物的撞击。

    D. 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太空城市的设想,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现实。

  • 10、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坚定信心就能取胜

    ①边设计边施工,武汉火神山医院10天时间拔地而起;上海海关开通绿色通道,一批防控物资从落地到放行用时仅15分钟;从谈判采购到运输落地,山西首条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线在48小时内开工投产……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各行各业的勇士们跑出了令人惊叹的“防疫速度”。一位国际友人评价:中国正采取史无前例的措施遏制疫情蔓延。所以,中国只要坚定信心,就一定能战胜疫情。

    ②疫情是一次大考,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好疫情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坚决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再接再厉、英勇斗争,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当前,从共产党员“我先上”的无畏担当,到医务人员“我愿意”的请战誓言,再到人民群众“我支持”的自觉配合,全国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构筑了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

    ③回望历史,中国的发展进步从来都不是在风平浪静中取得的,而是凭着在攻坚克难、踏平坎坷中取得的。从1998年抗洪抢险,到2003年抗击非典,再到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一次又一次考验练就了中国人民不惧任何风险的定力、战胜任何考验的能力。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全民总动员中,有自衣天使的连轴转,有施工人员的三班倒,有车间工人的“自加黑”,有普通群众的精准宣传,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凝聚抗疫合力。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组织群众贡献智慧,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

    ④战胜疫情的信心,也来自那些冲锋在前的担当自觉。哪里有急难险重的任务,哪里就能看到党员舍身忘我、争当先锋的身影。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妻子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自己身患渐冻症,仍然坚守抗疫第一线。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千千万万名党员守土有责、冲锋在前,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万人操日,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广大党员把责任务实在疫情防控的每一个环节,有令必行、有责必担、有求必应、有难必解,定可以集合所有力量,共同驱散疫情阴霾。

    ⑤战胜疫情的信心,来自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防控疫情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如何确定传播途径,如何优化诊疗方案,如何建立及时透明的信息公开机制,如何做好农村地区的防控工作,都需要突出依法、科学、有序三个关键词。从各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到集中医疗专家加强研究,从社区实行网格化、地毯式管理到严厉打击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违法犯罪行为,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成为我们战胜疫情的利器。

    ⑥在湖北武汉中心医院呼吸科医生郭小群的防护服上,写着两个字:必胜。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决心总比挑战大。以必胜的信念、必胜的行动,求取必胜的战果,正是此刻所有人的共同意志。锚定决胜的目标,迈开务实的步伐,我们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如何提出来的?

    2选文②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③段画线句列举的事例是否显得重复?为什么?

    4概括回答为什么说“疫情是一次大考,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好疫情考验”?

    5你认为下面的材料适合做④段还是⑤段的论据?为什么?

    针对当前北京疫情防控形势,加强重点人群筛查,关口前移,区别不同情况,落实防控措施。严格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加强首发病例的溯源分析,打好主动仗。切实抓好医院内部防控,坚决防止交叉感染。城乡结合部人员密集,要抓好群租房管理,做好小餐馆、小旅店等“五小”行业及快递外卖行业人员防疫工作,实现全覆盖。针对节后大人流返京,摸清底数,分级分类细化防控指南。研究制定楼宇、餐饮业等防控指南。抓好防控期间的安全生产。

  • 1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中,红外测温枪与口罩一样,成为几乎所有场合必不可少的“标配”。枪口无论是指向额头还是手腕,只需一扣“扳机”,“打”出来的就是一个人的即时体温,从而把发热者迅速筛查出来。红外测温枪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呢?它测的到底准不准?被红外测温枪打多了会不会对身体有害呢?

    ②为什么测温枪无需接触人体就能测温?我们知道,任何物体,无论是火炉还是冰块,只要它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约﹣273℃),就会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红外辐射能量。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物体的温度越高,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越强。

    ③人体这个“生命火炉”,无时无刻不在发出波长10微米左右的红外辐射。红外测温枪则利用光学系统,把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聚焦到红外探测器上,探测器将采集的红外辐射转换成为电信号,再经过数据处理及校正,最后准确推算出被测人体温度,并以数字方式显示输出。红外测温枪与一般的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不同,不是通过热量传导的方式测温的,所以无需与身体任何部位进行接触。这种测温方式不仅迅捷,而且能避免交叉感染。

    ④为什么测温枪枪口多指向额头或手腕?因手持式使用方式而得名的红外测温枪,也叫额温枪,专业名称叫红外测温仪、红外体温计或红外额温计,也就是说,使用时一般要对准前额。就好比我们觉得自己发烧时,首先会摸摸额头。额头是颞(niè)动脉流经的地方,而且恰好皮肤很薄,面积不小,又暴露在外,所以这个部位是人体内部温度的最佳非接触式观测点。除此之外,手腕、脖子等血管隐藏不深的部位也能作为体温捕捉点:还可以用红外耳温计测量鼓膜温度,但这种测量方式易操作性较差。

    ⑤为什么测温枪真的会射出光线?我们看到,有些红外测温枪是真的有光线射出的。这束能被我们看见的光线当然不是红外线,它其实是用来帮助测量人员“瞄准”的。因为红外测温枪需要尽可能地与目标测量区保持垂直,从而确保收集的红外辐射能量是从目标测量区域散发出的。如果担心测温枪的质量参差不齐,尽量避免直视这束光线就可以了。

    ⑥为什么测温枪测出的体温数值经常偏低?我们在用测温枪测温时,经常发现显示出来的温度低于人体实际温度。这是因为,额头暴露在室外寒冷的环境下,会造成体表热量损失,导致读数偏低。所以,在冬季的室外,测量有衣物遮挡的手腕会比测量额头更准确一些。测温枪读数偏高的情况也有,比如酒后或是运动出汗后测量。此外,测温枪离目标测量区太远或是在温差过大的条件下,读数也不太准,比不上传统的水银体温计或电子体温计。

    ⑦红外测温枪最大的作用不在于准确测出人体温度,而是凭借相对可靠的准确度,快速地从大规模人群中筛查出体温超过正常值的那些人。从这个意义上看,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场上,红外测温枪无疑是人们最拿手的“武器”之一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红外测温枪的?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根据文章推测,在冬季的蜜外,用测温枪测体温时,测量身体的哪个部分,测量结果更准确?为什么?

    【4】选文结尾说“红外测温枪是人们最拿手的‘武器’之一”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

    【5】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红外测温枪的枪口指向额头或手腕,扣动“扳机”,“打”出来的就是一个人的即时体温,从而把发热者迅速筛查出来。

    B.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与它的表面温度联系密切:物体的温度越高,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越强。

    C.额头、手腕、脖子等血管隐藏不深的部位是人体表面温度的最佳非接触式观测点。

    D.有些红外测温枪射出的光线不是红外线,它其实是用来帮助测量人员“瞄准”的。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题目:饭桌边的交流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

    (5)行款格式规范。

    (6)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学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