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冬天悄悄地到来了,平日里那些活泼可爱的小昆虫都销声匿迹了。
B. 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C. 某些同学在食堂就餐时的浪费行为,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D. 这幅画原已破损,经过郑师傅修补,简直是天衣无缝,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岸势犬牙参互,不可知其源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小石潭记》)
B.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居:居住。 (《小石潭记》)
C. 教学相长也 长:促进。 《虽有嘉肴》)
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花源记》)
3、下列文学文化知识说法有误的两项是( )( )
A. 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苏轼评价唐代王维的诗和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两句诗,就是很好的例证。
B. “元夕”即“元宵”,在我国有元宵节夜晚观灯、猜灯谜的习俗,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就是描写这一场景的名句。
C. “记”一种记叙性文体,可以记人、事、山川名胜、器物建筑等,如柳宗元《小石潭记》中记述自己被贬永州后,探访山水,以排解心中郁积的闷苦的境遇。
D. 在《沙乡年鉴》中,作者分12个月,记录自己美丽富饶的故乡——沙乡一年四季的物候风情、生活趣事,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全新思考。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几十年过去了,老师的话仿佛历历在目,时常在我耳边响起。
B.这些人对个人的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C.为了锻炼我的自理能力,妈妈常常在我手忙脚乱的收拾房间时也忙得袖手旁观。
D.2019第13届中国(临沂)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开幕后,参观的人接踵而至。
5、阅读下面的曲,完成下列小题。
水仙子·咏江南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擔,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贴。爱杀江南。
【1】这首小令中“________”一句点明所写景象的时节。
【2】对这首小令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小令着重描写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象。
B.这首小令集中表现了江南风物的明丽娟美。
C.这首小令主要表明了江南水乡人家的富庶。
D.这首小令充分表达了对江南真切的喜爱。
6、默写
(1)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___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3)_________________,不识字烟波钓叟。(《沉醉东风·渔夫》)
(4)_________________,满川风雨看潮生。(《淮中晚泊犊头》)
(5)孤村落日残霞,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
音乐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天舅舅说你小时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曼·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河,莱茵,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滔滔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岸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茵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牛斗的表现才对。
(乙)雨还在不停地下着。
保尔费了好大力气才把他的一只脚从泥里拔出来。他觉得脚底下冷得刺骨,这下才明白,是他的一只靴子的烂底子已经完全掉下来了。自从来到这里以后,他就为了这双烂皮靴吃了很多苦……他拿着靴底跑到厨房里去,坐在行军灶旁边,打开沾满泥浆的包脚布,把那只冻得麻木的脚伸到炉子旁边。
养路工的妻子奥达尔卡在这儿当厨子的助手。
她轻蔑地看了保尔一眼,挖苦他说:
“你到这儿来干什么,等着吃饭吗?还太早点。小伙子,谁都可以看出你是开小差。你把脚伸到哪儿去了?这儿是厨房不是澡堂呀!”她教训柯察金说。
一个上年纪的厨子走了进来。
“我的一只靴子完全烂掉了。”保尔解释他为什么到厨房里。
厨子看了看那只破得不成样子的靴子,对奥达尔卡点了点头,然后对保尔说:
“她的男人会一点靴匠手艺,他会替你缝起来。没有靴子可真要命!”
奥达尔卡听到这话,同情地看一看保尔,开始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我还把您当作一条懒虫哩。”她道歉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分第2节)
【1】甲文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所谈到的“赤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这段文字出自《钢铁是怎炼成的》,作者借助保尔的一只破靴子,写出了筑路环境的________,展示了保尔_______________的顽强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8、文段一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_______(A. 清醒B. 苏醒;C. 醒悟;D. 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 次第;B. 连续;C. 陆续;D. 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____(A. 纷纷;B. 刷刷;C. 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
销声匿迹——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 物候现象; B. 气候变化;
C. 物候规律; D. 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粒麦种,因为不想忍受风吹日晒之苦,趁农夫不注意时,从盆里逃出来,躲到凉爽的树下。等到七月金黄的麦浪翻滚时,大树下的这株麦子却还绿得能掐出水来。前来收割的农夫对它视而不见。它惆怅地问:“为什么冷落我呢?”农夫回答:“当你逃避日光照晒、风吹雨淋的时候,也同时失去了成熟的机会!”
根据上面的材料,请你以“_______的经历”为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补充完整题目;②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选好角度,可以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记述身边的故事,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③不得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有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