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鸡西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为了牵制地方知州的权力,北宋在各州府设置的官吏是

    A. 刺史

    B. 通判

    C. 转运使

    D. 监御使

  • 2、唐太宗曾说:“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为此,他十分注重( )

    A.爱民如子 B.虚心纳谏

    C.科举选才 D.改善民生

  • 3、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为新航路开辟提供有利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和火药武器

  • 4、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走红荧屏,反响巨大。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句反映的是

    A. 八王之乱

    B. 安史之乱

    C. 黄巢起义

    D. 朱温建立后梁

  • 5、郭沫若称赞其统治时期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注意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继续推进唐朝的社会发展。这里描述的是哪位统治者在位时期的景象

    A.唐玄宗

    B.唐太宗

    C.唐中宗

    D.武则天

  • 6、朝廷在西藏设置地方机构、行使有效的行政管辖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 7、下列图片中反映隋唐时期成就的是(   )

    A. B.

    C. D.

  • 8、唐朝时,我国对外友好往来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不包括( )

    A.中国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B.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唐朝的疆域比过去大 D.唐朝一些皇帝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 9、以下出现于清代的是(  )

    A. 醴陵瓷   B. 蔡侯纸   C. 浏阳花炮   D. 铜官陶

  • 10、有学者认为:“北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 交子的出现

    B. 热闹的夜市

    C. 景德镇的兴起

    D. 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完成

  • 11、“明朝中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沿海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材料认为倭患严重的原因是

    A.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

    B.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

    C.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的政策

    D.沿海居民走私活动猖獗

  • 12、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中记载:“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其中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A.秦、隋、宋 B.隋、元、明 C.秦、宋、元 D.秦、隋、元

  • 13、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到一个细节:康熙曾经对西方科学技术很有兴趣,同时康熙对外国的侵略也曾经进行过坚决抵抗,维护了主权。康熙坚决抵抗外国侵略的事迹是

    A. 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B. 反击沙俄侵略者,收复新疆

    C. 抗击沙俄侵略者,收复雅克萨

    D. 大败倭寇,收复台湾澎湖列岛

  • 14、清代书生秦涧泉在岳飞墓前曾写下“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对联。清代书生“愧姓秦”的原因是

    A. 秦桧与辽签订了澶渊之盟

    B. 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C. 秦桧与西夏议和,宋给西夏岁币

    D. 秦桧割幽云十六州给契丹

  • 15、如图是七年级(9)班为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收集的资料,由此判断此主题是

    A.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B.唐朝民族交往频繁

    C.唐朝商业贸易的繁荣 D.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 16、“世祖即位,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此材料选自明代宋濂所著《元史》之《百官志》,这则材料表明

    ①元代职官制度与前代相比有了一些变化

    ②在地方上设行省,行省之下有路、府、州、县

    ③地方长官中,蒙古人掌实权

    ④元代国土比汉唐更辽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魏晋南北朝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国家大一统。这次统一的时间是在

    A.280年

    B.581年

    C.589年

    D.618年

  • 18、宋代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 蕃学   B. 蕃市

    C. 蕃坊   D. 市舶司

     

  • 19、隋唐时期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勃的活力,下列创新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活字印刷术 ②科举制 ③曲辕犁 ④筒车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20、时光悠悠,千年转瞬即逝。一朝而亡的武周显得那么短暂,但武则天这个名字却从未被人淡忘过,关于她历史地位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我们肯定她的原因是

    A. 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基础

    B. 爱惜人才

    C. 促进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 进一步完善科举制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__________等,在宋代都有了。

  • 22、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文字狱:

    目的

    ________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时期

    康熙、雍正和________三期

    做法

    从知识分子的________、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借题发挥,罗织罪状

    影响

    禁锢了人们的________,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2)文化专制: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________政策。一方面,大力提倡________,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________,收缴并销毁。

  • 23、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

  • 24、司马光的________和司马迁的________被称为"史学双壁"。

  • 25、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建立了四通八达的________

  • 26、1616年,_______称汗,建都赫图阿拉,国号金,史称后金。1635年,_______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并在1636年改国号金为清。

  • 27、唐诗

    (1)概况:唐朝是中国历史上________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

    (2)诗人代表

    李白

    他的诗歌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他因此享有“________”的美誉。

    杜甫

    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________”。

    ________

    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

  • 28、唐与吐蕃

    (1)吐蕃概况: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________

    (2)唐蕃和亲

    史实

    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________嫁给他。

    意义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29、在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_____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 30、康熙帝平定了蒙古贵族噶尔丹的叛乱;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之后清朝政府设置______来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对号连线(请将朝代、人物、作品正确连线)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皇帝。

    (1)吸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最后统一全国——

    (2)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

    (3)开创行省制度——

    (4)“澶渊之盟”——

    (5)创立殿试制度——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管理出现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2)材料二中,“政院”管辖的是哪一地区?它的设立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由左侧示意图向右侧示意图的变化出现在何时?这一变化过程,反映的问题本质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