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林芝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南宋时,有位商人到临安做生意,下列史实他不可能经历的是

    A.上午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

    B.在瓦子中听到唱曲《窦娥冤》

    C.下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

    D.晚上到临安夜市去看看

  • 2、长城在中国古达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图片展示的是哪一时期的长城(  )

    A.战国 B.汉朝 C.秦朝 D.明朝

  • 3、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使中国再次实现统一的王朝是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 4、他原是农民起义军将领,后因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并于907年建立政权,唐朝至此灭亡。他和他建立的政权分别是(     

    A.朱温 后梁

    B.朱温 后唐

    C.黄巢 后梁

    D.黄巢 后唐

  • 5、下列有关李白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坎坷   

    ②其作品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   

    ③其作品具有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的特点     

    ④他被人们称为“诗仙”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6、他在南宋灭亡后,仍然坚持抗元斗争,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他是

    A.岳飞

    B.辛弃疾

    C.文天祥

    D.陆秀夫

  • 7、下图中,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商人购买货物时可能用的货币是( 

    A. B.

    C. D.

  • 8、明代长城是以城墙、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的军事防御性建筑,如下图所示其起传递讯息功能的建筑物是(   )

    A.

    B.

    C.

    D.

  • 9、下图所示的是明朝北京城平面图。北京城的设计布局意在突出(   )

    A.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B. 宫殿宏伟壮观的景象

    C. 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 D. 紫禁城建筑的时代感

  • 10、北宋前期,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的地区是在( )

    A.四川地区 B.两广地区 C.陕甘地区 D.山西地区

  • 11、《天堂》这首歌,表达了对家乡内蒙古的赞美。历史上蒙古族建立了元朝,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阿保机

  • 12、“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该诗是一位为了反抗唐朝腐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所作,此次农民起义指的是(     

    A.大泽乡起义

    B.黄巾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黄巢起义

  • 13、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北宋时,毕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B. 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C. 指南针由印度人传人欧洲,为欧洲航海创造了条件

    D. 唐朝时,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 14、中国是世界陶瓷大国。唐朝最具代表性的世界陶瓷工艺珍品是

    A.

    B.

    C.

    D.

  • 15、高考作为我国高校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到2015年已经恢复38年了。那么,你知道唐朝主要采用什么制度选拔官吏吗

    A. 世袭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八股取士

  • 16、据史料记载,公元754年全国人口有5280多万,而到公元764年,全国人口只有1690多万。导致这一期间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隋末农民起义

    B.元末农民起义

    C.安史之乱

    D.李自成起义

  • 17、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 18、下列哪一事件属于郑成功的英雄事迹

    A.七下西洋 B.抗击洋枪队 C.收复新疆 D.收复台湾

  • 19、下图反映了北宋地方的财政变化,与这一变化有关的是以下哪一举措(     )

    A.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B.在地方设立转运使

    C.在中央设置通判

    D.分割宰相权力

  • 20、史料记载,汉唐盛世皆是帑藏丰实,充斥汉武太仓的是“陈陈相因”的粟,玄宗开元时的公私仓廪则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引起政府储粮发生变化的主要条件是(     

    A.洲际物种交流影响经济生活

    B.铁器牛耕技术推动农业繁荣

    C.经济重心南移的局面已形成

    D.交通运输网络日益发展完善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明代杰出药物学家李时珍,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________》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被誉为“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________》是一部与农业有关的著作,是明末清初的宋应星所著。

     

  • 22、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官场腐败:________以后,官场贪风更盛,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

    (2)军队腐败:八旗兵久无战事,昔日的尚武精神荡然无存,将领________现象十分普遍。军队长期养尊处优,军备废弛。

    (3)财政危机:嘉庆以后,出现了________危机。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

    (4)社会危机:清朝中期以后,________现象加剧。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社会危机重重。

  • 23、从1405年到______年,郑和率船队________ 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 24、持续八年之久的________是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利加大,逐渐形成唐末________的局面。

  • 25、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起来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分别是____________

  • 26、安史之乱是_________________一起发动的战争,是唐朝______________的转折点。

  • 27、宋代通过实行________政策来防止武将跋扈;宋辽签订的“________”保持了双方之间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 28、宋代毕昇发明了_____,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宋元时期,_____广泛应用于战争。

  • 29、元朝建立的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________

  • 30、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著名的有_____ 和徽商。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著作

    (1)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________________

    (2)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明清时期,我国边疆多次受到外国的骚扰或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佘贼瓜陵江尽死。

    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之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

    材料三  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

    (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明清时期抗击外国侵略的哪两次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元朝和清朝为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面对沙皇俄国的入侵,清朝是如何应对的?之后,沙皇俄国被迫和清朝签订哪一个边界条约?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