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早在唐代,就有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 ( )
A.鉴真
B.张骞
C.玄奘
D.郑和
2、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下列有关唐太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B. 唐太宗时,魏征敢于直言
C. 唐太宗善于用人 D. 唐太宗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3、我国北方在逢年过节时有吃饺子的习惯,饺子的谐音与古代某种货币有关。这种货币的名称及其产生的时代是
A.交子、北宋
B.银钱、北宋
C.交子、南宋
D.铜钱、南宋
4、清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
A.道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5、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变化。17世纪70年代人均耕地6.08亩,18世纪50年代人均耕地3.54亩,18世纪70年代人均耕地2.38亩,导致这一变化是因为
A.国家遭受外来侵略 B.统治者腐败无能
C.人口的快速增长 D.水土流失严重
6、你能指出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列示意图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7、他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前后5次东渡日本,第六次才成功到达。他在日本传受佛经、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位唐代高僧是( )
A.释迦牟尼
B.鉴真
C.法显
D.玄奘
8、据记载,至乾隆时某座城市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该城市是
A.盛泽镇 B.汉口镇 C.苏州 D.扬州
9、朝为田舍郞,暮为天子堂。科举考试改变了古代读书人的命运。这一改变开始于
A. 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10、“从南北朝一直到南宋,北方汉人迁往江淮的脚步就一刻没有停留,共计数百万”,这段材料指出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是 ( )
A.南方相对稳定
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C.南方政府重视农业
D.北方汉人南迁
11、西安郊外的何家村曾出土过众多文物,下图是一枚铸造于621年的唐开元通宝以及一枚铸造于708年的日本和同开宝,关于这两枚货币你能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A.日本货币参照了唐朝货币样式
B.中日贸易频繁
C.唐朝对外友好交往
D.日本隶属于唐朝
12、某同学在复习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专题后做了时间轴。由②到④的具体表现为
①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②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③国家财政收入约 80%来自南方。④南方的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在全国手工业中占重要地位。
⑤东京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 ⑥外贸收入成为了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
13、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驰骋风云的企业都诞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14、“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伟绩。拔剑光寒倭寇胆。”词中赞扬的是哪位英雄人物
A. 郑和
B. 岳飞
C. 文天祥
D. 戚继光
15、下列选项与明朝灭亡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A.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B.政治腐败,宦官专权
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D.土地兼并严重
16、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农民的需要
C.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D.达官贵人的需要
17、居住在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清朝时称为
A.满族 B.回部 C.维吾尔族 D.蒙古族
18、“顺治元年,规定北起山东、南至广州沿海的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寸板不许下海。”这说明清朝实行
A.海外扩张政策 B.发展海外贸易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发展工业政策
19、下图这项水利工程的作用是
A.发挥防洪、灌溉、排沙等作用
B.沟通湘江和漓江,方便运输
C.形成完整坚固的军事防御体系
D.沟通南北,促进经济交流
20、明朝继续推行科举取士制度,同时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A.朱熹的《四书集注》
B.《论语》
C.道家经典
D.“四书”“五经”
2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是________。
22、唐太宗在位时期非常重视选拔良吏治理国家,被他比喻为的人左膀右臂是_____和_____.
23、读下列图片,将对应书籍名称的代码填入答题卡。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
24、(1)贞观之治
(2)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3)享有“诗仙”美誉的唐代大诗人
(4)“黄袍加身”典故的主角
(5)矢志不渝,东渡日本的大唐僧人
25、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_________完成的。他于______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____________。
26、“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位宰相:________、________。
27、唐朝长安城内的居民区被称为________。
28、(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________;最后一个王朝是________。
(2)在位时期推行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北魏统治者是___________;在元朝的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民族是 __________ 。
(3)为唐代对外交往做出重大贡献的两位高僧分别是西行取经的________和东渡日本的________。
(4)明代科技著作中《__________》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____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5)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_________(朝代),完成于_________(朝代) 。
29、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________。
30、宋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设立__________加以管理海外贸易:宋代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_______”。
31、连线
32、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列举封建社会建都于长安的主要朝代: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崛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都江堰
材料二: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201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都江堰和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有何不同,并概括两大水利工程相同的修建理念。
(2)当今,大运河河南段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对河南的发展有何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