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保山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明朝灭亡的原因有(       

    ①政治腐败        ②土地兼并          ③农民起义        ④吴三桂降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2、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列正确反映北宋时期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 3、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属于“观点”的是

    A.宋岳飞抗击金军

    B.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和欧阳询

    C.隋文帝厉行节俭

    D.唐朝杜甫《三吏》《三别》《春望》

  • 4、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中①处对应的时代特征是

    A.民族关系的发展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5、《元史•地理志》中称:“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从实质上说明元朝时

    A. 政府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B.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C. 边疆地区人民负担沉重   D. 边疆与内地的差别消失

     

  • 6、故宫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大婚、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了

    A.皇权的至高无上 B.高超的建筑技艺

    C.劳动人民的智慧 D.平等的思想理念

  • 7、李清照在文学批评文章《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强调词应合于音律,高雅,讲究情致,如柔情离怀之类。以这样的标准衡量,下列词中李清照创作的作品应是

    A.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C.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D.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8、唐朝的开国皇帝是

    A. 杨坚

    B. 李渊

    C. 李世民

    D. 武则天

  • 9、小明到西亚游历时,在前往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大道旁边的一根黑色石柱上,看到了一种奇怪的、从未见过的字体。这种字体是

    A. 象形文字

    B. 楔形文字

    C. 甲骨文

    D. 金文

  • 10、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伟大转折,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为"它"的召开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是

    A.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完成

  • 11、《“隋何以亡”新论》一文指出:“隋朝的速亡只是由于炀帝在国家立足未稳的情况下不计代价地肆意征伐,穷兵黩武。”下列史实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开凿大运河

    B.三征辽东

    C.修建驰道

    D.巡游江南

  • 12、一首《满江红怒发冲冠》表达了其伟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深沉慨叹,他是

    A.文天祥

    B.岳飞

    C.寇准

    D.元昊

  • 1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A.统一繁荣开放 B.民族政权并立

    C.地方军阀割据 D.南北政权对峙

  • 14、假如你是生活在唐朝都城的一名官员,可能经历的情境有

    ①和同朝官员上朝时,看到了长安大明宫,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②在长安城内的坊里与日本学子和僧侣吟诗作画、欣赏书法作品

    ③帮助朋友在长安城的西市里购买越窑白瓷

    ④在长安城外看到农民用曲辕犁精耕细作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5、两宋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也有议和,但“和”是主流。下列各项中,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共同点的是(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朝都缴纳岁币

    D.辽、西夏、金都向宋称臣

  • 16、唐朝的全盛时期是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唐玄宗前期

    D.唐玄宗后期

  • 17、唐太宗曾问魏征什么是明君,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还经常劝诫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骄戒躁。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这说明唐太宗( )

    A. 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B. 积极进取和勤于政事

    C. 以民为本和轻徭薄赋 D. 励精图治和注重文教

  • 18、《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这三部作品都属于下列哪一剧种( )

    A.昆曲 B.豫剧 C.秦腔 D.京剧

  • 19、下列与黄巢发动农民起义无关的是(   )

    A. 宦官专权 B. 藩镇割据 C. 安史之乱 D. 赋役繁重

  • 20、下列对土改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B.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C.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彻底废除了土地的私有制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宋太宗时期: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________政策

  • 22、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文学艺术的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 23、10世纪初(916年)契丹族首领_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辽)。

     

  • 24、统一蒙古,被称为一代天骄的首领是________

  • 25、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发展,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________”。

     

  • 26、11世纪末________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随后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1206年________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 27、下图中人物是_____

  • 28、司马迁所著的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诗仙是指____________

  • 29、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境条约《______》,这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 30、西汉文景时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治世局面,史称“________”;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配伍连线题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为削夺地方割据势力,北宋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中国政府自古注重民族关系,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为唐蕃会盟碑,公元823年立,至今仍巍然矗立在拉萨大昭寺前。碑文中说,松赞干布于贞观年间迎娶文成公主……景龙年间,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患难相恤,暴掠不作,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

    (1)依据材料一,归纳唐蕃友好交往的方式。

    材料二 见下图

    (2)你认为在哪个朝代的官方文书中能见到材料二中宣政院印戳(chuō)?这一机构的设置对西藏地区有何重要影响?

    材料三 西藏佛教规定,达赖或班禅以其转世“灵童”作为继承人。为了避免纷争,清朝建立了金瓶掣(chè)签制度。该制度规定,达赖或班禅转世时,将几个“灵童”的姓名和生辰分别写在象牙签上,装入瓶内,由驻藏大臣监督掣签确定。然后报请清廷批准,才能成为合法继承人。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四 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4)依据材料四,概括归纳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没能得逞的主要原因。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有何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