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是( )
A. 这坛酒已经酝酿好几年了。
B. 这个难题困扰得他在床上认真地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C. 现在很多人既信中医又信西医,两者兼而有之,各得其所。
D. 魁梧粗犷的体育老师对受伤队员的关怀细致入微。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被一座城市吸引,可能源于它的某处美景。譬如,洪崖洞之于重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依山就势,踞山城崖壁,沿江而建,挟两江奔腾
②而今,它大胆融入创新,不仅复原巴渝古都风貌
③它之美,美在那磅礴的气势,美在那悠久的历史,美在那革新的性格
④相传,它始于战国,成于大明,历来为军事要塞,固若金汤,扼敌于千里之外,史称“洪崖门”。后来,有一仙人曾住在门边洞里,由此更名“洪崖洞”
⑤而且将木条变石条,竹墙变砖壁,飞檐陡壁雕龙画凤,犹如镶嵌在现代化都市脖子上的一串项链
A.③①④②⑤
B.③④①②⑤
C.①④②③⑤
D.④①②⑤③
3、文化积累——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冰心,原名谢婉莹,著有以歌颂自然、母爱、童真为主题的《繁星》和《春水》。
B.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第二辆车是在车行刘四爷的女儿虎妞的帮助下得到的。
C.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一文掲露了“名医”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行径。
D.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4、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 ,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 它依傍一株枯槐爬的很高 , 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 别的紫藤花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联系。我曾遗憾地想 :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
(节选自宗璞 《紫藤萝瀑布》 )
A. 文中加点的短语均为偏正短语,其中“的” “得” “地”为结构助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语。
B. “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中的“着”为动态助词,表示香气正持续地弥漫在周围。
C. “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中的“但”为连词,用来表示转折关系。
D. 末句中的“再”为副词,流露出作者对紫藤萝被拆的惋惜与不舍。
5、下列关于名著表述错误的一项( )
A.《海底两万里》中的尼·德兰,忠诚,老实本分,对分类学非常入迷。
B.《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
C.《骆驼祥子》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D.《红岩》中描述了被捕的地下党人在渣宰洞、白公馆开展争取自由、反对压迫的革命斗争,刻画了一批意志坚定、形象高大的共产党人形象。
6、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能与它构成对偶句的一项是( )
A. 柳絮池塘淡淡风
B. 榆荚临窗片片雪
C. 带水芙蕖点点雨
D. 丁香初绽悠悠云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辈(háng) 蓦然(mù) 缄默(jiān) 风雪载途(zài)
B.糜子(mí) 龟裂(jūn) 归省(xĭng) 戛然而止(jiá)
C.怅惘(chàng) 连翘(qiào) 斡旋(wò) 雾霭(ǎi)
D.幽悄(qiăo) 翩然(piān) 冗杂(rǒng) 褶皱(zhě)
8、阅读下面甲乙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全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水陆草水之花,可爱者甚萫。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有仙则名( ) (2)无案牍之劳形( )
(3)亭亭净植( ) (4)宜乎众矣(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下列关于选文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乙文使用了衬托手法,用牡丹从正面衬托莲花的形象,用菊花从反面衬托莲花的形象。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
C.乙文赋予莲花丰富的意蕴,“出淤泥而不染”比喻君子志洁行康,庄重而又令人敬佩。
D.甲乙两文骈散相间,错落有致,节奏分明,音韵和谐,但甲文句式更整齐,大多有对仗的特征。
【4】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你认为“链接材料”所写内容与哪篇选文相似?相似之处有哪些?请结合内容具体回答。
【链接材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⑤,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唤取(兰的香味)。②氲氲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古,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⑤馀:即“余”。
9、钟山即事①
宋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①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这首诗写于王安石变法失利、辞去相位之后。
【1】这首诗的诗眼是“_________”字,诗中的景致_________、花草摇曳、_________都围绕这个特点来写。
【2】王安石曾对黄庭坚说过,古诗“鸟鸣山更幽”,我以为不如“不鸣山更幽”。你认为哪一句诗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10、初一某班语开展“关注生活中的语文”活动,请你参与。
【1】书法欣赏
(1)这幅书法作品明显是学习哪位唐代大书法家的?请结合这幅字的结构、笔画、法写出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从字的角度谈一点即可)。
(2)有人称赞这位大书法家的作品如“金刚怒目,壮士挥拳”,请用正楷字将这八个字抄在田字格中。
【2】马年说马
(1)我国历史上或传说中有不少名马,请写出一匹名马的名字。
(2)小菲为同学们推荐了一幅创意书法,请说说这幅作品的书写创意。
11、品味多彩生活,积累多彩诗文。
(1)客路青山外, 。 (王湾《次北固山下》)
(2)角声满天秋色里, 。 <李贺《雁门太守行》)
(3) ,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4)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 (范仲淹《苏幕遮》)
(5)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用寥寥十余字描写了一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这个句子是:
, 。
(6)龚自珍《己亥杂诗》“_ , ”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常用来形否无私幂顽的精神。
12、资料助读
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_______________、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主持设计的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晚年,他编写了专著《_____________》。
13、阅读《秋天的怀念》选段,完成11-13各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的睡不了觉。
……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第一段中哪几句话体现了“我”双腿瘫痪以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2】结合文段内容,说说“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中的动词“扑”和“抓”为什么用得好。
【3】文章标题《秋天的怀念》有什么寓意?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丁立梅
①朋友去北京,给我带回两盒包装精美的月饼。红漆木盒装着,华丽、雍容。
②揭开盒盖,不多的几只月饼,躺在质地柔软的丝绒上,是皇家女儿,金枝玉叶着。
③洗净了手,和家人带着虔诚的心,切了一只月饼来尝。为此,我还特地拿出宝贝样收藏着的印花水晶盘,把月饼摆成菊的模样。一家人欢欢喜喜拿了吃,鱼翅做的馅,味道怪异,家人都只吃了一口,就放下了。我坚持吃两块,但终究,也受不了那份怪异。余下的,狠狠心,丢进垃圾筒。丢的时候,我祖母似地念叨,作孽啊作孽啊。
④便格外怀念起小时的月饼来。是些小作坊做的,用桂花或松仁做馅,外面的面粉,层层起酥,洇着金黄的油。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⑤在中秋前一个星期,村部的惟一一家小商店,就把月饼买回来了。散装的,搁在一个大缸里。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可以闻得见空气里的月饼味,香甜香甜的,很浓。探头去看,总看到面皮白白的店主,在用牛皮纸包装月饼,五个一包,十个一包。他动作舒缓,在那时的我们眼里,那动作无疑是美的,充满甜蜜的味道。我们的心,开始生了翅膀,朝着一个日子飞翔。
⑥终于等到中秋这一天了。起早祖父就答应了的,晚上,每人可以分到一只月饼。那一天,我们再没了心思做其他的事,只盼着月亮快快升起来。等月亮真的升起来了,我们不赏月,眼睛都聚到门口的小路上。祖父出现了,手里提着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隔了老远,我们都能闻到月饼的味道。兄妹几个,跑过去迎接,在他身边跳。祖父说,小店里挤满了人,好不容易才买到月饼。语气里有得意,仿佛他做了一件很了不得的事。
⑦煤油灯下,祖父小心地揭开一层一层的牛皮纸,我们得到了向往中的月饼,用小手托着,日子幸福得能滴出蜜来。母亲在一边教育我们,好东西要留着慢慢吃。于是我们把月饼分成一点一点的碎屑,舔着吃。总能把一只月饼吃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
⑧大人们也一人一只月饼,但他们多半舍不得吃,藏着,只等我们嘴馋了时,分了去吃。但生活的琐碎和忙碌,会让他们忘掉藏月饼这件事。我祖母有一次藏了一只月饼,等她记起时,月饼上面已长了很长的毛了,不得不扔掉,一家人为此痛心了好多天。
⑨祖母也曾把月饼分送给邻家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跟着寡母过活,自是没钱买月饼。中秋时,别人家欢歌笑语,他们家却冷冷清清的。祖母说,可怜啊。遂踮着小脚,给他们送了月饼去。回家来安慰我们,让别人吃掉,比自己吃掉好。那时年幼,不明白这句话,现在明白了。如今那两个孩子早已长大,都出息了,一个在南京,一个在杭州。我祖母在世的时候,他们每年回来,都会去看看她。他们说,忘不了小时候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1】本文以“牛皮纸包着的月饼”为叙事线索,文章可以这样概括:
店主包月饼——( )——祖父分月饼——大家吃月饼——( )
【2】文中两次写丢月饼的情形有何不同?请从原因和心情两方面概括
【3】请赏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不多的几只月饼,躺在质地柔软的丝绒上,是皇家女儿,金枝玉叶着。”
(2)“我们得到了向往中的月饼,用小手托着,日子幸福得能滴出蜜来。”
【4】文章最后一段:“(祖母)回家来安慰我们,让别人吃掉, 比自己吃掉好。那时年幼,不明折白这句话,现在明白了。”“我”明白了什么?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5、请以《你让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