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山东济南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小明从课文中摘抄了一些句子,其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mào),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ní)?

    B.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xiè)(dú)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C.在你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chóng)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你很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次胜利会(jí)予多少赞誉。

    D.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chá)儿戳破了他的脚。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cuàn)。

  • 2、选出关于《朝花夕拾》相关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在1926年先后撰写的十篇回忆性散文,原题叫《旧事重提》,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记叙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闻鸡起舞、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C.《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D.《阿长与<山海经>》写了阿长与“我”之间的许多故事,如讲美女蛇的故事,给我买《山海经》以及一起寻蝉蜕等,表现出她的热情好客与心地善良。

  • 3、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以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如《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菜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

    B.《骆驼祥子》小说的结尾,祥子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宋江等好汉诱使杨志上钩而全然不露痕迹,体现了宋江的足智多谋。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

  •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越深入大别山深处,那些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就越让我们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B.人们提到周总理,总会说起他是那样的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C.在斯洛克上海大师赛中,丁俊晖和梁文博不负众望,取得了中国选手参加本赛事以来最好成绩。

    D.在刚刚召开的市政协经济工作促进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广开言路,畅所欲言,纷纷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①《过零丁洋》中“干戈寥落四周星”的“干戈”指战争。干和戈本是古代两种兵器。“说”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了一种文体,如《爱莲说》。

    B.沿小路来到浦口河段,只见水波粼粼,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浪。——一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C.孙伟的自行车根本没有锁。——这句话没有歧义。

    D.《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一封信,蕴含着无限期望之情。《朝花夕拾》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明明赞扬长妈妈,却从她的缺点说起,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 6、下面四个称谓均出自《范进中举》,其中是谦称的一项是(   )

    A. 宗师   B. 高邻   C. 贤婿   D. 晚生

  • 7、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文中有很多成语沿用至今,如出自《桃花源记》一文的豁然开朗、世外桃源、不知有汉、无人问津、柳暗花明等。

    B.《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运用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保护并了解社戏这种传统艺术,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1滑净,因书之,真草2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3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4,皆此类也。

    (注释)(1)棐几:用棐木做的几案。(2)真草:楷书、草书。(3)王右军:指王羲之。(4)重:看重,推崇。

    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王羲之尝门生家_______   2)皆此________

    2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但是说是王右军书写的,就可以得到一百钱。

    B. 你只要说是王右军的书,就可以得到一百钱。

    C. 但是这是王右军书写的,就可以用它卖一百钱。

    D. 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

    3“姥又持扇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本文通过王羲之的这两件事,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宴词①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②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③,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①宴词:宴会上所作的诗。②畎:田间小沟。③催去棹:催促船儿离开。棹,长的船桨。

    1赏析“长堤春水绿悠悠”一句。

    2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下列诗句中,与“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B.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C.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D.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7月2日为全国低碳日。2020年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为“绿色低碳,全面小康”。

    材料二

    ①为深入贯彻“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落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低碳管理工作方案》的碳中和措施,实现北京冬奥会低碳管理目标,前不久,“低碳冬奥”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

    ②刘新平介绍说:“低碳冬奥”小程序利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计算方法,按照“交互界面友好化、低碳体验趣味化”的原则,全面记录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轨迹。用户在践行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低碳行为的同时,可通过截图上传信息、授权获取微信步数、自主打卡确认、冬奥知识答题、低碳行为拍照记录等方式获得碳积分和“低碳达人”等荣誉,并用碳积分来兑换相应的奖励。

    ③目前,碳积分主要通过步行、自行车骑行、公交出行等5项绿色出行活动和光盘行动、爱用随行杯、自备购物袋等6项低碳生活消费行为,再加上目前全国都在推行的垃圾分类,共计12项行为活动的践行获得。

    ④另外,公众还能通过参与分享活动、发表绿色宣言、知识答题等3项活动获得碳积分。这种将碳积分量化的方式,有助于鼓励和引导社会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培育社会公众的低碳责任感与荣誉感,起到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

    ⑤同时,为了增加趣味性,还设计了非常丰富的互动社交玩法。比如,邀请好友组团践行低碳行为,可获得翻倍的碳积分;好友的碳积分忘了领,你可以帮忙收取;建立低碳排行榜,比比看谁是低碳达人等等。北京冬奥组委号召公众迅速行动起来,与家人、朋友一起,自觉践行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玩转“低碳冬奥”小程序,提高绿色环保意识,争做冬奥低碳达人、低碳家庭。

    (学习强国)

    (1)阅读材料一,该图为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低碳日”宣传画中的其中一幅,请说一说该宣传画的设计优点。

    (2)你的朋友下载了“低碳冬奥”微信小程序,请你帮他出出主意,如何获得比较多的碳积分。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2)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4)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7)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__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小深老师:《孤勇者》这首歌最近真火,我觉得“孤勇者”就是那些身居困境,依然心怀梦想,不屈从于命运、敢于抗争的平凡的奋斗者。小圳同学请你从下列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情节谈谈他(她)是不是“孤勇者”。

    爱你孤身走暗巷

    爱你不跪的模样

    爱你对峙过绝望

    不肯哭一场

    爱你破烂的衣裳

    却敢堵命运的枪

    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

    (《孤勇者》)

    备选人物:

    A.简·爱《简·爱》       B.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祥子《骆驼祥子》       D.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

    小圳同学:我选________,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__________的眼睛

    李汉荣

    ①在农家小院的正中,在光线最集中的地方,我的母亲端坐着,为我们做鞋,做枕头,缝补衣裳,在书包上绣花。此时,阳光投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灌注进母亲手里那小小的针眼。每一个针脚里,每一个图案上,都注满村庄正午的温情和深蓝。

    ②看着沐浴在天光里的母亲,看着跟随母亲的目光穿梭在生活经纬里的小小针线,我终于明白:我们贴身的衣服里和书包上,织进去的不只是母亲细密的眼神,还有来自几光年之外上苍的眼神。

    母亲八十多岁的眼睛,还保持着少女的清澈和纯真。而世间不少的人,涉世稍深或略有阅历,目光就少了清纯,蒙上了或世故或势利或狡黠的尘灰。莫非母亲有什么特殊的“养眼”之法?我想了解其中的缘由。

    ④那年,我回老家养病。我每天都在故乡的原野上走来走去,在清晨,在黄昏,在百万千万颗露珠的照拂里,在百万千万片绿叶的叮咛里,我的心里,我的眼睛里,哪怕藏匿得很深很隐蔽的细小杂念和灰尘,都被一一洗净。我身体里的病,也渐渐离我远去。我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无尘无垢,无嗔无痴,甚至有一点吐气如兰的意思了,连梦都是清洁的。这让我体会到:一个人若保持身体的洁净、心灵的洁净,保持每一个意识和念想的仁慈与洁净,那么,他将会从生命里领受到怎样单纯而又无比丰富的诗意!

    ⑤我在故乡的怀里、在母亲身边养病。病大约不好意思待在我逐渐变得干净、健康的身体里,我的身体里没有了毒素,也没有了病魔赖以存活的养料。病知趣地走了,我养好了身体,也养好了心。那次乡村静养,等于让我对乡村母亲的心灵养成做了一次田野调查。

    ⑥那么,母亲何以有那样洁净无尘的心,何以有那样洁净无尘的眼睛?我想,清晨或黄昏,原野上那无数颗透明的露珠,已经给出了一部分答案。我的母亲,一生善良、纯洁和真诚:她是用一生的田野劳作和行走,与无数颗露珠——与无数颗清澈的天地之眼,交换着心灵的语言,交换着眼神。就这样,上苍把最好的露珠,交给母亲保管,露珠一直滋养和化育着母亲的心,也明净了她的瞳仁。

    ⑦一个人若很少在露珠(包括具有露珠之透明品质的事物)面前停留,激赏、感动于那无邪的纯真,并反观、反省自己内心的不洁和阴影,同时让自己被尘世污染的身体和心灵,接受其消毒、清洗和映照,那么,他的内心和眼神,就少了某种天赐的清澈。一个人若很少将目光投向苍穹的星辰,却总是沉沦于欲望,锁定于功利,那么,他的心城必窄,眼神定然少了某种悠远和深沉。

    ⑧我的母亲,低头与露球交换眼神,抬头与星辰交换眼神,俯仰之间,她都在吐纳天地精神。她识字不多却有天趣,她阅历不多却胸襟宽阔,因为宽厚的原野和澄明的天穹,就是她的心灵老师。

    ⑨一个好朋友曾对我说:“你注意到了吗?你妈妈的眼睛特别清澈,八十多岁了,还像少女的眼睛那么纯洁和深情。”他的父母去世较早,于是把我的母亲当自己的母亲对待。我的母亲是在86岁那年去世的。好朋友写了一篇短文,痛惜一位慈祥的母亲走了,人间少了一双清澈的眼睛。

    ⑩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里荡漾的是内心的光亮和情感的波澜,是一个人心灵世界的折射。想念一双眼睛,其实是想念一种纯洁的感情,缅怀一种干净的人生。

    (摘自2020年5月8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请结合文章内容,在标题的横线上添加一个词或短语,并说明理由。

    【2】“露珠”这一意象在本文中反复出现,作者赋予它怎样的内涵?

    【3】文章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分析这种写法,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母亲八十多岁的眼睛,还保持着少女的清澈和纯真。而世间不少的人,涉世稍深或略有阅历目光就少了清纯,蒙上了或世故或势利或狡點的尘灰。

    【4】阅读④⑤两段,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详写自己在故乡养病。

  • 14、文学作品阅读。

    名人墙

    王伟华

    ①哥已经来弟家三天了。

    ②哥终于支支吾吾,把自己的来意讲明了。

    ③弟是将军,是小清河村里走出去的最能的人,也是乡里有名、县里挂号的人。哥是小清河村村支书,早已退了很多年了。退了的哥偏偏不肯安生,喜欢乱操心,家乡的雨季眼看就要来了,小清河就要变成黄水河。河上无桥,村民出行,村里的孩子们来来回回上学又成了问题。哥在新任村支书面前夸下海口,他去省城找他家老三,一定要把修桥的钱给化来。哥,不是兄弟我不念乡情,我确实有我的难处。家大业大是不差,可向我伸手的地方也多啊……你也这么大年纪了,回去好好跟嫂子过日子吧,折腾啥呢?你一手能翻了咱那穷窝儿的天么?弟满脸真诚,说得哥红着脸低了头。

    ④哥走了……

    ⑤哥没再向弟开过一次口,回家他闷闷地跟新任村支书说:老三有难处,咱不能难为他。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桥,咱自己修吧。

    ⑥哥带头把自己存的那点儿养老钱全拿出来,又挨家挨户去动员:再苦不能苦孩子啊。那些心下犹豫的村民也就不再好说什么,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小清河上人欢马叫,热腾腾地忙活起来。没有谁号召,自然而然,哥成了建桥的大总管,从桥体设计到材料的置备,他都一手操管。七十多岁的老头儿了,驮着背,顶着一头白发,在人声喧嚣的工地上,指挥人,指挥车。有爱开玩笑的年轻人从“嗵嗵嗵”的马达声里冲他大喊:大爷,我看您有大将军的风度。

    ⑦工地上噪音太大,哥听不清,但从对方脸上的表情明白些什么。他咧开嘴,笑得憨,也笑得欢,露出黑黑的空牙洞来,额前的一缕白头发在风里一下一下地翻。

    ⑧桥修成,一座漂亮又结实的双孔石拱桥,青石桥体,白沙路面,神气地横跨在小清河上,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村民们到河对岸去种田,不再用肩挑手提,三轮机动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孩子们上学不再用大人护送,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就过了河。村里再没有牲畜掉下河淹死这些让人烦恼的事儿了。

    ⑨修了一座桥,把哥累得不轻。原来就弱的人,身体越发弱下去。他要拄着拐棍才能从家走到桥上看看。夕光晚照中,村里上空的炊烟袅袅地升上天空。牛羊归圈,孩子放学村民扛着工具慢悠悠回家。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

    ⑩大爷好啊。

    大爷爷好。

    ……

    每一个过路的人,看到桥头上伫立着的哥,都会恭恭敬敬向哥打声招呼。

    哥回应着,脸上的笑意久久不去。

    哥给弟打电话,说小清河上有桥了,小车可以一直开到家门口。哥想弟了,年纪越大,越是牵念。弟却总是那么忙,今天出差,明天开会,一副日理万机的样子。

    哥便不再说什么,叮嘱几句,挂电话。

    弟回来时,哥已经缠绵病榻多日。弟不是专程回来看哥的,是回来参加县里的一个活动。县里要树一面名人墙,把全县在全国各地的显要都召集回来,给他们立传扬名,也是对县里的一项宣传。弟说,这是县里的大事,自己再怎么忙也要回来啊。

    是,是该回来。人不能忘本。哥拉着弟的手亲不够。

    呵,你以为他们白请我回来啊,每个人都要带着货回来。一个名字刻上去,二十万。弟还是那气度,当将军当惯了,说起话来。

    二十万块?二十万啊……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抽凉气。二十万块,我们乡下人几家一年不吃不喝也攒不够二十万。我们修桥才花了四万多……

    花二十万,就为把名字刻到石头里,哥到死也没想明白弟这算的是哪门子账。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改动)

    【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补充故事情节。

    哥找弟筹资修桥,弟→哥,桥修成→哥牵念弟打电话,弟借口忙未归→弟,哥至死不理解弟的心思。

    【2】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句子的含义。

    (1)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

    (2)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抽凉气。(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3】如果让你选择,你认为哥和弟中谁的名字更应该被刻在名人墙上?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话题作文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偏僻的地方、阴暗的角落、孤独的群体,人们不去注意,不去关心,甚至会忽视,但是这些不被注意的角落,往往会出人意料地散发出灿烂的光芒,让人们彻底改变对这些角落的看法。

    请以“光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真题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