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商场要海选一则关于让利促销的广播用广告词,下列四句最好的一句是()
A. 走过路过,不能错过:您错过了太阳,不能再错星星,错过了光临本店会后悔的!
B. 让利促销,火暴进行,光临本店,好货与您结缘,带给您的,一定是极好的心情!
C. 君子购物,取之心仪;让利促销,君子之道。本店笑迎天下君子,竭诚为君服务!
D. 瞧一瞧看一看了啊,本店放血大甩卖了啊,有不怕花钱少买好货的吗?请站过来!
2、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 ( )
A.面部表情
B.舞蹈动作
C.器械表演
D.杂技
3、下列各项中,作家、作品人物的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是( )
A.曹雪芹——《红楼梦》——史湘云
B.曹禺——《雷雨》——翠翠
C.雨果——《巴黎圣母院》——卡西莫多
D.海明威——《老人与海》——桑地亚哥
4、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掌舵(tuó) 吮血(shǔn) 荻花(dí) 环珮(pèi)
B.抚膺(yīnɡ) 锦瑟(sè) 恬然(tián) 霓裳(shǎnɡ)
C.栈道(zhàn) 嗟叹(jiē) 商贾(ɡǔ) 钿头(diàn)
D.溯源(sù) 惘然(mǎnɡ) 悯然(mǐn) 江渚(zhǔ)
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艾平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阳的光谱,遍地熠熠生辉。这就是草原的春天,明亮,寒冷,空旷,漫长。呼伦贝尔草原不知“清明时节雨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何物,沉寂始于十月、十一月,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了六月才肯葳蕤。
呼伦贝尔在北纬53度到北纬47度之间,几近冻土带,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你若细看草原上的那些芍药、萱草、百合、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都比内地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那些毛发一样附在原野上的草类,更是生得低矮硕壮,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必须快快成熟。乍暖还寒,草色遥看近却无,呼伦贝尔的春天在残雪中闪出,莞尔一笑,转瞬即逝。一夜南风,醒来时百草猛然长高了半尺,草原焕然碧透千里,如深深的海洋,波动在阳光下,泛起绸缎般的华丽。花朵们忙了一夜,终于捯饬一新,佩戴着天上的彩霞和地上的雨露,跟着绿浪摇曳曼舞。游人醉入花丛,欢喜得忘乎所以,浪漫地比照远方的场景,直把这草原夏日叫做草原的春天。他们不曾体验,因此不懂,草原的春天是一场望眼欲穿的期盼,而最终让你看到的却永远是结尾的那一瞬。
萨丽娃姐姐和大地一起记忆着春天。
草原的春天是妇女们含辛茹苦的季节。萨丽娃看见老祖母蹒跚在纷扬的春雪中,靴子艰难地从冰泥里拔出来,又踩下去,湿漉漉的蒙古袍大襟冻成硬邦邦的冰片,在冷风中咔咔作响;她看见太阳的手指伸过来,轻轻地梳拢老祖母的银发,落在那只暗红的珊瑚耳环上,老祖母汗水淋漓的脸颊,布满了岁月的光芒。小羊羔总是走在大野芳菲之前,一个接一个降生在冰碴密布的草地上,然后它们站起来,像洁白的云朵一样缭绕着老祖母“咩……咩……”嚷着饥饿。
百代千年,游牧人家在春季里寻找朝阳的地方接羔,一辈辈把长生天的教诲变成了不可更改的习惯,留在了老祖母的银发上。长生天不是传说之中的老天爷,是万物生存的法则,是必须敬畏的大自然。四月接羔,羊羔吃着母乳等待青草,青草和它们的乳牙一起长出来,它们开始奔跑,从此变成了原野的孩子,栉风沐雨,爬冰卧雪,生命就这样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老祖母的腰是在春天累弯腰的,老祖母的劝奶歌是在春天里传给萨丽娃姐姐的。
“陶爱格……陶爱格……你的孩子在哭泣,你这当母亲给它吃奶吧……”老祖母的劝奶歌升起来,回响环绕,哀婉之中,苍穹附以和声,母体般的温暖笼罩草原,万物生灵的母性开始苏醒。母羊含泪站起身来,羊羔纷纷跪乳。饱食的羊羔肆意喧闹嬉戏,洁白的云朵在阳光里打滚儿,然后撒开四蹄奔跑,进入季节的深处。
每年十月之后,老祖母把种公羊放进母羊群,母羊怀胎六个月,到次年四月或者五月分娩,完成一个春天的轮回。那前一年的接下的羊羔,由于仅仅吃过一个夏天的青草,骨头还未坚硬,脂肪仍然豆腐般多汁,头上卷曲的绒毛里才露出细小的犄角。老祖母仍然叫它们羔子,风雪夜里把它们放进蒙古包庇护,为了它们暖和,半夜起来给炉子加牛粪。萨丽娃姐姐依偎在老祖母的怀里说,好像羔子是你的亲孙女。
后来萨丽娃姐姐戴着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离开了家。因为城里的暖气和热水,因为城里的漂亮和时尚,城里的楼房虽然很舒适,可那是租来的,不是家;萨丽娃姐姐思念阿妈的奶茶、阿爸的手把肉,好想好想骑上骏马变成草原的风,好想好想放开嗓子变成蒙古包前奔流的河。萨丽娃姐姐总觉得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会说话,一天天在她耳边说个不停,只是那些古老的话,就像飞来飞去的鸟,有点听不懂,想留也留不下。
萨丽娃姐姐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
枕着幽幽的草香,她看见了逝去已久的老祖母,听清了老祖母在她耳边说的话———河冰不开,天鹅不来;骏马绕不过暴风雪,大雁甩不掉自己的影子……冬长夏短,谁也逆不过长生天的规矩……
萨丽娃姐姐站在草原的春天里,伸出一双手,这手是洁白细致的;萨丽娃姐姐轻轻托出一只小羊羔,把母羊脱落的子宫慢慢送回腹腔内,这双手浸染上羊水和血液,开始在寒风中皴裂,慢慢地,长生天的怀抱里回来了一个顺其自然劳作的人;当这双手终于被牛奶和油脂润透,不再畏惧风霜雨雪的时候,萨丽娃姐姐的牧场已经远近闻名,她出售的羊,是实实在在吃过三次夏牧草、长了六个牙的肥腴的羊。萨丽娃姐姐有了自己的广告词---养最有品质的羊。
人们看见她家的牧场上盖起了铝合金的接羔棚圈,看到她家蒙古包后面停放着现代化的打草机,看到她家草场的高坡上安装着一排排太阳能蓄电池。萨丽娃姐姐的故事像珍珠那般滚动在草原上,人们传说着她那些有品质的羊卖出了好价钱。当家家户户都像萨丽娃姐姐那样牧养有品质的羊,萨丽娃姐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终于把草原的春天从二月找了回来。
春天依然晚晚地来,快快地走,却把希望和富足留在了呼伦贝尔草原上。萨丽娃姐姐唱的劝奶歌是老祖母在春天里传下来的,草原人那如云的羊群和飞驰的骏马是春天赐予的。是的,萨丽娃姐姐懂得这一点,在这个古老而崭新的时代里成为聪明智慧的人。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草原上。
(选自2016年4月1日《文汇报》,有删改)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草原的春天”贯穿全文,把呼伦贝尔大草原独特的风光和萨丽娃姐姐的故事有机串连,是全文的线索。
B.呼伦贝尔草原春天短暂,气候寒冷,条件艰苦,因此萨丽娃姐姐去了城里,这说明她对草原的情感与老祖母截然不同。
C.萨丽娃姐姐是草原新一代牧民的代表,她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把草原的花期提前到二月。
D.作者在记叙萨丽娃姐姐艰苦创业,带领其他牧民走上致富之路的同时,赞美了新时代给草原带来的新面貌、新气象、新希望。
E.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描摹了大草原上生生不息的物与人;引用民歌民谚为文章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下题。
追认你为初恋
姚鄂梅
这么多年,不知怎么就过去了,仿佛它们从未存在过,我的意思是,当凝重的黄昏驾临,当一段搓揉肠子的音乐响起,当一阵寒风刮走掩饰暴露出最深处的微温,竟没有几件配得上心情的往事。
我可以说说最初那件事么?很早以前发生的一件小事,然后就忘了,一忘就是许多许多年,然后不知是在哪个时刻,哪种情形下,猛地一下从天外跳进脑海,又或者它一直沉睡着,但某天突然睁开眼睛,忽地坐起。
那时我还小,十岁左右,没有同龄的玩伴,跟在哥哥们后面寻找机会邀宠,我们一路逢山过山逢水涉水,整支队伍最后扎进一条半干涸的小河里,抓捕壳子还没变硬的小螃蟹,不是为了吃,螃蟹还太小,无可吃之处,仅仅只是抓着玩儿。小螃蟹们被我们惊着了,四下里惊慌逃窜,我们像练梅花桩一样,踏着水面上的石块歪歪斜斜行走,不时弯下腰来,一手掀起石头,一手及时伸向石缝里黄褐色的机敏爬行物。我们很快漫过了半条河,所到之处,露出水面的石头统统被我们翻了个个儿,又干又白的一面泡进水里,水淋淋的青褐色底部仰面朝天。我知道这又是一个表现的好时刻,我总是力求用上好的表现去拉平与哥哥们的年龄差。我的个头比他们矮,弯腰的幅度因此不必太大,只需微微哈下腰就行,不像他们,一直一弯之间,螃蟹早已仓皇爬出好远。而且我的手天生比男孩们灵活,再说我也不怕被螃蟹夹,它们的钳子还没有变硬,跟小奶猫的爪子差不多。
最成功最兴奋的时刻总是伴随着眩晕感,我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觉得自己瞬间长大,足够跟哥哥们一样,只用一只手就可以掀开石头,这之前,我都是用两只手轻轻挪开,假装根本没有注意到那只突然暴露在外的螃蟹,等它彻底放松警惕时,才刷地一下扑上去。
那块被我单手掀开的石头端端直直砸上了我的脚,被水泡得又白又软的右脚顿时变成了两块石头间的橡皮泥,我相信我的脚趾肯定断了,我看到血流出来,漫过石头,流向河水,一道红色的线向前流去。
哥哥们直起腰来听了一会我的哭声,很快做出判决:谁叫你不小心点的?然后又去抓螃蟹,傍晚将近,螃蟹又那么多,再不抓走天就黑了。他们卷着袖管,低着头,像一片杂色的云朝前漫去。
只有一个男孩蹚着水朝我走了过来,看个头,他应该是哥哥们中略小的一个,也是最不起眼的一个,我之前甚至都没注意到他,他移开压在我脚背上的石头,发现了血迹。他环视一番,去河边捋了几把艾蒿叶子,塞进嘴里,费力嚼了起来,我闻到了艾蒿被辗碎时发出来的苦味,又苦又臭,令人作呕,难怪到了夏天我们都用艾蒿熏走蚊子。我很惊讶他不仅没有呕出来,反而咯吱咯吱越嚼越快,浓绿的汁液顺着他的下巴一条条往下流,很快就盖满了整个下巴,他停住咀嚼,朝手心吐出口里的渣,是一大团墨绿色泥状的东西,他用两根手指轻轻压成一块小饼,蹲下来,仔细敷在我的伤脚上。
艾蒿是止血的。他说,掬起一捧水,漱了漱口,向前面的哥哥们追去,那里有我的亲哥哥,就是刚才对我做出判决的那位。
血果然止住了,而且还有股清凉而舒服的感觉。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告诉大人我在小河里受了伤,以及那个哥哥口嚼艾蒿为我敷药的事,他们很感动,同时批评了我哥。他们认为这事本该由我哥亲自来做。我哥说:我根本不知道她受了伤。
晚上,奶奶给我洗澡,双脚踩进水里的瞬间,剧烈的疼痛让我失声尖叫起来。奶奶仔细一看,在我脚底那一面的无名指跟部,一道深深的口子,像小动物的嘴,正饥饿地大张着。
哎呀,方向反了,他把药敷错地方了。我把他敷药的地方指给奶奶看。
奶奶看看脚,又看看我,两只老眼越睁越大。
奶奶去找来家里的备用药,把我的伤脚抱在怀里,边敷边说:可怜的,那得多苦啊,我活了一辈子,都没嚼过艾蒿。
那以后我经历了很多事,升学,搬迁,再升学,再搬迁,一再搬迁,我没想到老家是这样一种东西,一旦你离开它,以后你每走一步,都是离它更远的方向。
后来,借踏青之名,回去过一两次,当年抓螃蟹的小河已经泯入地下消失不见了,想打听那个敷药的男孩,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他的名字,去问哥,他也不能确定,在两个可能的名字之间摇摆。而最最令我痛心和自责的,是我连他的长相也回忆不起来,就记得他穿一件褪色严重的蓝布上衣,头发微黄,前面一撮硬硬地翘起,像有段时间流行的莫西干头。
抓蟹队伍中的绝大多数留在老家,娶妻生子,辛苦工作,沉默平淡,我怀揣自己的小意图,逐个去面对他们,果然,那些开始混浊的眼睛告诉我,他们从来没有做过那种事情,他们永远都不会做那种事情。艾蒿怎么可以入口?它可能有毒!
又一年,无意中听说,老家一个当年的男孩,后来很奇怪地在一个月圆之夜发了疯,从此音信全无。与此同时,我的记忆神奇地复活了,几乎可以肯定,他就是那个敷药男孩,他的确有过一件褪色相当严重的蓝布上衣,他所有的上衣都褪色严重,他连头发都褪色严重,他还那么小,就已经跟他的衣服一样,很旧很旧了。我怎么把他给忘了。
一定是他。能发疯的人必定是心底柔软之人,心底柔软之人,才会对薄暮之中放声大哭的受伤女孩动起恻隐之心,丢下坚硬如铁的同伴们,像尝百草的神农般往嘴里塞进大把艾蒿。
我欠了他了,这辈子都无从报答了,当年得到的刹那间的怜惜,被多年的遗忘发酵,足以膨胀成一条命的沉重。命若流星,唯有记忆永恒。不知名亦不知面目的敷药男孩,如果我正式追认你为我的初恋,你可有不同意见?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在抓螃蟹,划破了一个口子,那个男孩蹚水朝我走过来,并为我费力地嚼又臭又苦艾蒿叶子,然后仔细敷在我的伤脚上,所以多年后我想追认他为初恋。
B.到了家我才发现其实男孩把药敷错地方了,意在突出男孩的关怀压制了伤口的疼痛,男孩的情义是最好的止血药。
C.“我之前都没有注意到他” “ 怎么也想不起来他的名字”、“连他的长相也回忆不起来”,近似于陌生人,我对这个男孩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符合初恋的特点。
D.那个男孩在无助中陪伴我,在困境中帮扶我,那是一个男孩对女孩的恻隐之心,表明男孩也把我视为初恋。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凝重的黄昏”、“一段搓揉肠子的音乐”、“一阵寒风刮”,为文末男孩的发疯渲染压抑、沉痛的情绪。
B.文中男孩帮我敷药时,采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突出了这个男孩敷药时的细心认真,表现出男孩对我的关怀。
C.作者不惜笔墨,接连写我,以及亲哥哥、奶奶、其他人的反应,侧面烘托男孩对我的关怀。
D.《诗经·国风·王风》中有“彼采艾兮, 一日不见, 如三岁兮!”文中艾蒿象征着朦胧的爱恋。
【3】“我”为什么要追认那个男孩为初恋,请简要分析。
【4】请探究文章结尾段落中“我”的情感态度。
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曹操《短歌行》情感丰富,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诗经》中的原句,含蓄表达对贤才的渴慕。
②“序”是古代一种常用文体,或叙事,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王勃《滕王阁序》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句含蓄表达了对都督阎公治理才能的赞赏之情。
③古人登高,常产生诸多人生感慨。比如杜甫《登高》“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四句表达了个人之悲与家国之忧。
④高一(1)班学习经验分享会上,语文课代表说:“古人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学习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贵在长期坚持积累。”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
(2)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借林中鸟和月下鸟的鸣叫渲染蜀道空寂苍凉的氛围,烘托蜀道之难。
(3)“樽”指酒杯,也写作“尊”,在古代诗文中多与饮酒相关联,并表达作者饮酒时的心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苟子在《劝学》中就明确提出“____”的中心论点,而韩愈在《师说》中说“_______”,强调求学之人不能无师。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周瑜的年少得意和气度非凡。
(3)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无俗世杂务缠身的轻松与快乐。
10、补全下面空缺的句子。(任选六空)。
⑴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⑵“__________________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⑶_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
⑷____________________ ,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⑸掬水月在手,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良史《春水夜月》)
⑹大勇若怯,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⑺失之东隅,____________________ 。(范晔《后汉书》)
⑻鸟归沙有迹,____________________ 。(贾岛《登江亭远望》)
11、古诗文名句默写。
诵读经典诗文,感知古人愁绪绵绵。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表达对好友的思念之愁;崔颢《黄鹤楼》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吊古怀乡之愁。
诵读经典诗文,品味古人壮志情怀。曾子直言“ 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辛弃疾 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______,_____”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情怀。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完成问题。
柳堤
[明]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点题,前句侧重“堤”,后句侧重“柳”,写景有视觉上的也有听觉上的,给人以美的感受。
B. 三四句承题,用“十里”“千条”分别指代“堤”和“柳”,也用以表现堤的范围之广和柳树的数量之多。
C. 五六句写雨天的景象,选取“啼莺”“飞燕”“风暖”“落花”这些春天典型意象来表现柳堤之上春意之浓。
D. 尾联转入抒情,作者虽然有意避开“柳”字,其实还是使用“折柳”这一传统意象来表达离别相思的主题。
【2】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等诗中也有体现。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相州昼锦①堂记
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韩琦)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②,不足为公荣;桓圭衮裳③,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注]①昼锦:据《汉书》载,项羽曾经说过一句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后以衣锦还乡为荣耀的事情。韩琦以武康军节度使身份兼相州知州,因相州是他的故乡,所以取项羽的话改“夜”为“昼”命名厅堂,以示荣耀。②大纛:古代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③桓圭:古代公爵所执的礼器,用于朝聘、祭祀、丧葬等场合。衮裳:古代皇帝和三公所穿的礼服。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相与骈肩累迹 累:重叠
B. 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 荣:荣耀
C. 以遗相人 遗:留给
D. 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 铭:铭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富贵而归故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买臣见弃于其妻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 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多于南亩之农夫
D. 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借魏国公韩琦回家乡相州为官时兴建“昼锦堂”一事,旌扬韩琦有高风亮节。
B. 文章首先从人情之所荣,从古今之所同入笔,极写衣锦还乡的意气之盛,欲扬先抑,为下文作铺垫。
C. 文章开头写季子和朱买臣,是为了拿他们的骄矜自夸反衬韩琦的谦逊和不事张扬。
D. 韩琦回家兴建昼锦堂,是反其意而用之,其轻富贵的品格节操,其远大的志向,非一般夸荣显富者可比。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惟 德 被 生 民 而 功 施 社 稷 勒 之 金 石 播 之 声 诗 以 耀 后 世 而 垂 无 穷 此 公 之 志而 士 亦 以 此 望 于 公 也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2)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泾 溪
唐·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