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时期,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这说明唐朝时期( )
A.文学艺术繁盛
B.民族政策开明
C.男女地位平等
D.社会风气开放
2、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历史时,制作了如图知识卡片。该同学复习的主题是( )
★742年,北方与南方人口比例为3:2:1080年比例为2:5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
A.海外贸易繁盛
B.水稻产量增加
C.经济重心南移
D.都市经济繁荣
3、孔子创立的学派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兵家
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使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这两大军事集团是
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
B. 轴心国集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 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D. 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诸帝国领导人都阐明了他们将抓住殖民他不放的决决心.但国实际上,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1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在战后第二个10年内也获得了解.这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A. 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B.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 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D. 加快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6、我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地探索,请按时间先后顺序给下列事件排序( )
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提出
③中共八大召开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7、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史论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南北战争期间,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美国彻底消除了种族歧视 |
B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创办军事、民用工业 |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
C |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电力成为生产生活主要能源 | 人类由此进入了信息时代 |
D |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
A.A
B.B
C.C
D.D
8、某记者在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消息”是( )
A.渡江战役的胜利
B.开国大典举行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9、“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下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A.近代中国封闭的大门被打开
B.阿古柏入侵新疆
C.中华文明遭到英法联军的摧残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0、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材料旨在表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
A.原因
B.内容
C.特点
D.影响
1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失误是
①土地改革 ②三大改造 ③“大跃进” ④ 人民公社化运动 ⑤“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
12、据下图判断,我国在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优先发展的是( )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手工业
13、1776年1月初,潘恩发表《常识》一书,“凡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改变了态度,哪怕是一小时之前,他还是一个强烈反对独立思想的人”。华盛顿曾承认在“很多人心里,包括他自己在内,引起了一种巨大的变化”。这表明当时北美人民追求
A.自由平等 B.国家统一 C.工业强国 D.民族独立
14、《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西晋到南北朝近300年分裂、对峙后,又一次实现国家统一的是( )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元朝
15、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A.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以阶级斗争为纲 D.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16、下面哪个是罗马建筑
A.
B.
C.
D.
17、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仍然有部分国家还存在反对的声音,这说明( )
A. 全球化违背了生产力发展要求 B. 全球化对部分国家有害无利
C. 全球化发展不会一帆风顺 D. 全球化是国际冲突的根源
18、历史影视作品能艺术地再现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四部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建党伟业》 ②《南昌起义》
③《重庆谈判》 ④《建国大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19、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如图的文物,这些文物反映了( )
A.民族交融
B.北宋经济发展
C.宋夏和约
D.辽宋议和
20、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采取的措施是( )
①把分散的手工业组织起来 ②公私合营
③引导手工业者参加生产合作社 ④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1、罗马共和国建立后,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________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________”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2、“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_。
23、麦哲伦是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其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_________的正确。
24、______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20年夏,______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25、将下图中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_ ; ②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__ ;
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________ ; ④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____________ 。
26、1957年,___________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___________的建成,结束了我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2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________》的发表,创立者是马克思和_________。
28、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______,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无法实现也未能实行。19世纪末,由山东、直隶一带兴起的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是______。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18世纪开始于法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2)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 ——
(3)罗马共和国时期,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
30、(______)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__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理念深入人心。
31、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孙中山创办的军事学校名称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就?
(2)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发动的哪次武装起义,标志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及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就?
(4)列举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北平获得和平解放发生在哪一战役中?
(5)简述第二次国共分裂(即解放战争时期)的严重后果。
(6)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3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唐朝处理西藏(吐蕃)关系的方式,并举一例加以说明。
(2)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开始于什么朝代?当时,西藏归属中央什么机构管理。
(3)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表现在哪些方面?
(4)综上,我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有什么重要意义?
3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利弊?
34、阅读以下材料。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飞跃,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第一次伟大飞跃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第二次伟大飞跃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地赶上了新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摘编自吴昌德《人民政协报<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推进》
(1)根据材料判断: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写“正确”;违背了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写“错误”;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未涉及”。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成功探索。___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不断发展的。___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___
(2)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取得胜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