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朝代更替示意图中,②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
A.国家统一、制度创新
B.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C.政权并立、民族交融
D.帝国鼎盛、开放包容
2、文献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规定出自《权利法案》这一文献的是( )
A. 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B. 农奴有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农奴
C.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 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3、《南京条约》开放的口岸分布于 ( )
A. 长江流域下游地区 B. 长江和珠江下游地区
C. 广东、福建沿海地区 D. 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
4、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追求是
A.实现民族独立
B.发展近代化
C.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普及民主自由
5、动力是机器大生产的核心,动力变革的先后顺序是
A. 水力—电力—蒸汽
B. 蒸汽—水力—电力
C. 水力—蒸汽—电力
D. 电力—水力—蒸汽
6、下列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一关键词相吻合的是
A.甘地
B.玻利瓦尔
C.圣马丁
D.章西女王
7、 世界各个地区的文明相互碰撞、彼此交融,不仅加强了相互之间的了解,更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1】古代世界时常爆发不同民族、不同文明间的战争与冲撞,战争与征服伴随着杀戮和奴役,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也在冲撞中发展。首先将西方文明传到东方的帝国是(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2】小军在读一部故事集,这本书充满智慧和想象力,书里的故事有《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他读的是( )
A.《悲惨世界》 B.《天方夜谭》 C.《荷马史诗》 D.《诗经》
【3】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
A.古代印度人、古代巴比伦人 B.古代阿拉伯人、古代罗马人
C.古代印度人、古代阿拉伯人 D.古代阿拉伯人、古代埃及人
【4】13世纪,有一所大学被誉为“科学之母、大学之母”成为西欧大学的模型,它是( )
A.巴黎大学 B.牛津大学 C.剑桥大学 D.哈佛大学
【5】欧洲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
C.《拿破仑法典》 D.《人权宣言》
8、如图为古埃及的壁画,这些壁画反映了古埃及( )
A.种姓制度的建立
B.农业生产的状况
C.统治区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实行
9、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等9国代表签署条约,这个条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这个条约是( )
A.《九国公约》 B.《南京条约》
C.《凡尔赛条约》 D.《北京条约》
10、我国由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
A. 辽朝
B. 西夏
C. 元朝
D. 清朝
11、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1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材料中的“新阶段”是指
A.向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融入世界,加入WTO
13、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引起美国人关注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美苏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14、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使美军遭受重大损失。美国于12月8日对日本宣战,由此(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C.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D.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5、转型中的近代中国在政治、思想、文化上为语言变革提供了客观条件,文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的障碍,知识分子试图通过革新语言文化,借鉴西方现代元素来改造国民。与这一“革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剪辫易服运动
B.五四运动
C.废止缠足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6、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的盛世奠定了基础。秦朝和隋朝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都开创了一番盛世
B.都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C.都曾制定有利于统一的制度和措施
D.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17、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下列所示年代尺上的“?”处应填入
A.朱元璋称帝 B.蒙古灭金
C.李自成起义 D.签订《尼布楚条约》
18、欧洲的联合,即欧盟建立的主要目的是( )
A.称霸全球 B.摆脱经济“滞涨”状态
C.建立经济新秩序 D.加强经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19、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
A.《汉谟拉比法典》
B.大化改新
C.民主政治
D.种姓制度
20、牛耕图片中反映最早哪个时期的成就( )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21、禹死后,__________继承父位,从而__________制代替了禅让制。
22、1988年开放的经济特区是_______。
23、(1)世界上被基本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的成文法典是________。
(2)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是________。
(3)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被誉为文艺复兴的“巨人”的是________。
(4)英国19世纪著名的生物学家,其“进化论”观点写在________一书中。
24、明清时期科举制走向衰落。明朝时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脱离了实际,禁锢了思想,科举制被废除是在______年。
25、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英国割占_______,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又洗劫了_______。
26、宋朝时期,由越南引进的_____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并且_____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27、宋真宗时期,辽与宋议和,史称____。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28、元朝戏剧空前发达,悲剧《窦娥冤》的作者是______;明代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技巨著是宋应星的《______》。
29、完成下表
30、我国古代许多作品为后世所传诵。
(1)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________。
(2)老子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作品是______________。
(3)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医圣的作品______________。
(4)王羲之的作品“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
31、简述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32、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上面的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33、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文艺复兴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2)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潮是什么?
(3)文艺复兴运动有何影响?
34、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很多改革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并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秦国是战国时期改革最彻底、发展最快的国家。“他”在秦孝公的主持下,秦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成就了之后的统一大业。
材料二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材料四 在他统治期间,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鲜卑贵族说汉话,改为汉族姓氏,穿汉服,与汉族能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等。
(1)材料一中的改革指的是哪一次改革(改革名称)?
(2)从材料二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始皇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分别通过什么措施来巩固统一?
(3)汉武帝为了解决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问题实施什么措施?在思想上、军事上汉武帝是如何实现大一统的?
(4)材料四叙述的是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