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感到高兴和满足 ,不知道老年即将到来。)
B.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依靠别人的力量,却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
C. 适莽苍者,三餐而返。 (适应郊野的人,只需要带三餐就可以返回。)
D. 夷以近,则游者众。 (路平坦并且近便,游玩的人就多。)
2、唐朝有位书法家,他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请问他是( )
A.张旭
B.王献之
C.欧阳询
D.米芾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叙利亚“跳蚤市场”近年来异常“繁荣”,枪支子弹、美军勋章、小型发电机和家用电器等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②微信、二维码、云报纸以及便捷性手持移动终端大众传播功能的拓展,集中指向移动互联时代,将新时代下两会中的“随时、随地、随意”的精髓表现得惟妙惟肖。
③著名导演赵宝刚以拍摄展示新世纪年轻一代生活的《奋斗》《北京青年》等作品而闻名,拍摄青年题材的电视剧对他来说可谓驾轻就熟。
④古建筑之所以卓尔不群,不在于它的创新,而在于它代表了某个时代;当代的建筑不应该照搬古代,需要有时代气息。
⑤河南省坚持文化“普惠”理念,先后投资5亿多元,建成了8个文化中心,安装健身器材2600多台,文体设施日臻完善。
⑥互联网+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创客辈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
A. ①③⑥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4、(题文)下列有关贺词、对联和诗句的使用,全都得体的一项是( )
①杏林之光(赞教师) ②鱼跃龙门(贺升学)
③敬颂钧安(祝平辈) ④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挽联)
⑤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自勉辞) ⑥一联佳句随流水,百合香车动画桥(贺友情)
A. ①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5、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望帝春心托杜鹃
B.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C. 百年多病独登台剑
D. 枯松倒挂倚绝壁
6、 ①那只花瓶是他二十几年前从农贸市场买来的。造型一般,素白,底部连瓷窑标志都没有。花瓶陪伴他度过整个青壮年时期。见证了他娶妻生子,也接受了他“哎,我退休啦!”的招呼。花瓶随他搬了两次家,在家里的位置更多次变易,近些年则一直搁放在书桌的一角。花瓶插过鲜花、干花和假花,最后所插的是三根孔雀翎。
②退休以后,他试图圆多年来写回忆录的梦。为此他专门购置了一个精美的十六开簿册,还准备了一盒十二支的绿色签字笔。为什么要选择绿色?完全是下意识驱使。在出售文化用品的货架前,他本是要拿黑色签字笔,忽然眼睛扫到了这种绿色的,好奇地抽出一支,在店里提供的试用纸上画了画,笔尖滑动的感觉和呈现的绿色都让他愉快,于是买了下来。
③但是,翻开簿册,拿起绿笔,郑重地宣布:“别打扰我,我要开笔啦!”却愣在那里,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好不容易写出了几行,却实在是不能满意,狠心用左手撕下那一页,却不料纸张一剐,反弹力使他握笔的右手杵到花瓶,花瓶一斜,忙去扶正,结果签字笔笔尖就在瓶体上画出了一个弯线。拿抹布擦,去不掉,又找来去污粉,还是没用,涂上衣领净再擦再用水冲,那道绿痕似乎更加分明。
④传来了妻子的声音:“你把弄脏的一面朝墙,不就结了吗?”又传来正好回娘家的闺女的声音:“爸,又不是什么值钱的宝贝,您干吗着那么大急?还是写您的回忆录吧,写出来,我给您录入电脑……”他望着破了相的花瓶,只是发愣。第二天他用绿色签字笔,把那涂不掉的一个弯道,勾勒成了一小片绿叶,看上去,顺眼点。但瓶体和那么小一片绿叶,在比例上实在不相称,于是,他决定从那片绿叶开始,再连续勾勒出更多的,形态并不雷同,而又凹凸锯齿互补的叶片。
⑤勾勒第一个叶片时,他当然是一种后悔的心情,责备自己把素白的瓶体,不小心给玷污了。后来,不知怎么的,心理态势的惯性作用吧,勾勒别的叶片时,接二连三,全是后悔的思绪。后悔小时候,不该为了贪摘树上的果子,急躁地把整个枝丫扯断。又后悔上小学时,同桌向自己借圆珠笔用,死活就不借给人家。再后悔上山下乡的时候,队里培养自己当“赤脚医生”,却没有能把常见的草药形态认全。回城进工厂,先开大货车,后开小面包,再当上司机班长,更调进科室,好赖算是个干部了,就不免神气活现起来,给一起进厂的“插友”,取不雅的外号大呼小叫,后来人家下了岗,找到自己借钱,虽说也拿了一千给人家,却又跟人家说了一大车便宜话,仿佛人家困难全是不争气造成的……
⑥闺女又回门,听见小声在问妻子:“爸的回忆录写出多少了?怎么抱着个花瓶在鼓捣?”妻子小声回答:“着了魔似的,每天总得花两三个钟头在瓶子上画树叶……不过他脾气倒好多了,下楼一块遛弯儿,还总跟我回忆以往的事儿,动不动还说,哪件事上对不起我,哪回的吵架请我原谅……咳,其实我早忘啦!不过听他那么说,心里倒是挺舒服的……”
⑦渐渐的,他那只花瓶,半壁外表都画满了绿叶,那些单线勾勒的叶片,大大小小,连续不断,看上去,仿佛当初入窑出窑时,就已经有了,而且,是工艺师事先就构思好,精描出来的,显得非常自然,也非常和谐,堪称雅致秀美。
⑧他继续在花瓶另一面上勾勒绿叶。妻子说:“难道你非得把叶子画满吗?铺满怕得上千片叶子,你累不累啊?”他边慢慢画,边沉吟地说:“我还真怕那画满的一天到来呢!”
⑨有一天,一位现在迷上古玩收藏的“发小”来看望他,忽然眼睛一亮,吼出一声:“老兄,你从哪儿收来这么个千叶瓶?”他且不做声。那“发小”走近,小心捧起细看,哑然失笑:“原来根本不是古董,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是啊!”他让来客小心轻放,说:“对我而言,这是无价之宝!”他只简单解释了几分钟,来客便肃然起敬,并感叹:“如果那些对社会负有更大责任的人士,都能有你画千叶瓶的心思,该多好啊!”
(选自《小说月报》)
【1】这篇小说情节简单,以花瓶为线索,写了三个主要情节结构全篇。请根据文章内容,用短语补写出后两个阶段的情节。
不小心损瓶 , 。
【2】在画千叶瓶的过程中,主人公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3】根本不是古董,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是的“千叶瓶”,主人公为什么把它当作“无价之宝”?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退休后主人公想圆写回忆录的梦,却没有成功;一个不经意的过失,经过主人公的努力,竟然成了工艺品。告诉我们有些事情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行。
B.小说第⑤段看似在写主人公对自己过去生活中种种失误的后悔,实际上是为了以小见大,表现了“文革”中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对时代的反思与总结。
C.小说通过主人公画千叶瓶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只有学会反思和自省,才能让心灵避免混乱和芜杂,获得滋养和提升,享受心灵的平静和充实,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和融洽。
D.“发小”本以为千叶瓶是名贵的古董,细看之下才失望地发觉它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算。小说借这一人物对当今社会中一些只重物质而精神空虚的人进行了批判。
7、拟行路难(其四)
(1)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2)在《拟行路难(其四)》中描写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3)在《拟行路难(其四)》中表现作者极度矛盾和忍辱负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西方在道德层面有一个“黄金准则”:Do onto others what you would have them do onto you(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表达相似理念的中国版本是《论语·卫灵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青年人的很多困惑大抵都是行动太少而又想得太多,其实就如《劝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说的一样,思虑万千,不及一次实干。
(3)先秦屈原、唐朝杜甫、近代鲁迅、当代钱学森,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始终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爱国热情至死不渝的诸葛亮也经常被古代诗人所赞颂,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以“_________”一句总括了雄关固若金汤的形势,又以“_________”一句形象表现了历史的盛衰无常。
⑵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问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控诉了秦帝国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无情掠夺,抨击了统治者的挥霍无度。
⑶《庄子·逍遥游》中,作者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需有所待。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 描写了有风时水面上月光浮动的样子,用_____描绘了无风时水中的月影如玉璧。
(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赤壁赋》中写客人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之后,进而慨叹人生短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男子用车来接女主人公,女主人公带上财物嫁给他。
(2)《诗经·氓》中,女子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感淡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女子诉说自己嫁到男方家后从早到晚操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北宋灭亡,此诗写于1128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阔大的视野中推出岳阳楼。
B.颔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前后两句语意连贯一致,意境宏伟壮丽,令人振奋。
C.“万里来游”,不过是万里逃难的高雅说法,实际上蕴含着诗人无限的感伤。
D.尾联的“老木沧波”,既指诗人眼前所见之景,又暗指诗人境遇和社会现实。
【2】此诗颇有杜甫的“沉郁顿挫”之风,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1】第一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见解和主张?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周国平
我要纵身跳入时代的奔走,我要纵身跳入时代的年轮。——歌德
安静和奔走成就了不同的人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此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