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对语段的主要信息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1962年8月15日,雷锋同志不幸因公殉职后,他的日记陆续被一些新闻媒体报道出来。《中国青年》杂志社认为雷锋是和平时期青年的楷模,打算在1963年3月2日出一本合刊介绍雷锋事迹。2月17日他们给毛主席写信,希望他能为雷锋题词。毛主席看信后,为了宣传雷锋同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著名题词。3月2日,毛主席的题词在《中国青年》上刊出。4日,新华社发通稿。5日,全国各大报纸纷纷刊载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一题词,后来,中央决定,把3月5日定为雷锋纪念日。
A. 雷锋的日记被一些新闻媒体报道
B. 3月5日雷锋纪念日的来历
C. 《中国青年》杂志杜请毛主席为雷锋题词
D. 全国各大报纸刊载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朗润rùn 宽敞chàng 着落zhuó B.静谧mì 睫毛jié 莅临lì
C.干涩sè 瘫痪huàn 侍弄chì D.诀别jué 分歧qí 荫蔽yìn
3、下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A.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
B.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
C.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D.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儿东西的影子也没有。
4、下列事物中,哪一样不是陈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 )
A.败鼓皮丸
B.一对原配的蟋蟀
C.平地木
D.经霜三年的甘蔗
5、下面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的加点成语使用是正确的,请选出( )。
A. 近年来自然灾害不断,是人类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气候也随之潜移默化的缘故。
B. 他无意间说出的一句话,令全班人都吃了一惊,真有点危言耸听的味道。
C. 质检部门一检查,奶粉中含三聚氰氨的问题油然而生,立即引起人们的重视。
D. “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气魄(pò) 缠绕(rào) 不可捉摸(mō) 锋芒毕露(lù)
B.门框(kuāng) 亘古(gèn) 鲜为人知(xiǎn) 苛捐杂税(kē)
C.校对(jiào) 澎湃(bài) 妇孺皆知(rú) 目不窥园(kuī)
D.犁耙(bā) 淳朴(chún) 深恶痛绝(è) 慷慨淋漓(kāng)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个人的行为看似微不足道,但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必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B.我从此也有了血气方刚的魂魄,刻苦学习,一毕业就走上了社会,准备轰轰烈烈地干一番自己的事业。
C.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
D.云雾缭绕的山间,仿佛仙境。即使百花傍身,游者依然目不窥园,直奔大山深处。
8、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尝射于家圃
(2)尔安敢轻吾射
(3)子乃曰可教射
(4)而不以善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尔安敢轻吾射 / 安能辨我是雄雌
B.但微颔之 / 但当涉猎
C.睨之,久而不去 / 旦辞爷娘去
D.但手熟尔 / 尔安敢轻吾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岂汝先人志邪?
【4】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
【5】结合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9、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5)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信息时代的“无价之宝”
①在古代,炼金术士声称他们能将铅之类的金属变成贵重的黄金,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现在,数据科学家正在将大量数据变成信息,这些信息虽然不是黄金,但价值胜似黄金。数据科学家可以说是现代的“炼金术士”。
②英国数据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他的著作《大数据》中指出,今天全世界存储的信息中,书和磁带只占不到两成,多数信息都以数据形式存储在电脑硬盘、通信设备和其他数字设备中。全世界产生的数据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最近两年的数据产生量就占到总数据量的90%。一家互联网研究公司预测,人类产生的数据还将以每三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③互联网并不是产生大量信息的唯一地方,另有大量信息是由科学家们“制造”出来的,这些信息来自于他们对大量事实的研究,而对这些事实的记录就是数据。例如,生物学家测量了成千上万个细胞,从而收集到大量数据;天文学家观测了恒星、星系和太空中的各种能量活动,从而收集到大量数据;地球科学家收集到世界各地的有关水、风和气流的资料,从而也形成了大量数据。
④数据经过分析和归纳会形成有用的信息,于是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用于处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人们利用数据做各种各样的事。在美国,人们通过分析数据了解到,每当飓风来袭前,超市中的草莓糖霜果塔饼干便特别抢手,这时的销售量会比平时增加7倍,而在暴风雨天气来临前,啤酒的销售也特别好,于是超市便知道在这种时候及时补充货源,从而令销量大增。数据还给警察们的工作带来了方便。在那些犯罪率高的城市,以前积累下来的犯罪数据可以派上用场,警察们使用这些数据预测犯罪的高发时间和地区,从而合理地调配警力,提高工作效率和防范效果。
⑤数据之所以能发挥上述作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帮助我们预测了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事,然而在有些领域,知道为什么会有某种事情发生显得更加重要。例如在医学领域,来自人体或者人体细胞的数据就有可能告诉医生们,某种疾病为什么会发生,从而帮助医生治疗这些疾病。
⑥科学家们还期待有一天数据能使各行各业变得更加高效和更具“个性化”。例如,当一个病人向医生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医生便可以将这些数据和其他病人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依据这个病人的生活方式制定特定的治疗方案。同样在一个班级里,学生们利用平板电脑或者阅读器进行阅读练习。数据传到老师那里,如阅读用了多长时间,某个词语被学生标注了多少次等。分析这些数据,老师便可以发现读物的难点和学生们的兴趣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还可以对个别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数据同样可以运用到其他行业。
⑦因此,在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假若你成了一个数据科学家,你便拥有了神奇的魔力,就好像中世纪的炼金术士们所声称的那样。
(选自《百科知识》,略有删改)
【1】请说说本文题目的作用。
【2】第④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下列信息提取有误的一项是()
A. 《大数据》中指出,多数信息都以数据形式存储在电脑硬盘、通信设备和其他数字设备中。
B. 互联网并不是产生大量信息的唯一地方,另有大量信息是由科学家们“制造”出来的。
C. 在犯罪率高的城市,警察们可以利用以前积累下来的犯罪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防范效果。
D. 在医学领域,来自人体或者人体细胞的数据就可以告诉医生们,某种疾病为什么会发生,从而帮助医生治疗这些疾病。
【4】假如你成了数据科学家拥有了神奇的魔力,你会运用数据分析解决哪些难题?(至少列出三种,文中的例子除外)
11、 最美人瑞这样走来
柳鸣九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
③在公共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在学习会以及其他重要的场合中,季康先生极少发言、表态,实在不得不讲几句的时候,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后来有一天,她的助手递给我一个小纸包,里面有二十元人民币,“这是先生要我交给你们的,补贴你们的家用,要你们收下,什么道谢的话都不要讲。”先生雪中送炭,我们只好恭敬不如从命。没有想到,到了第二个月,又有一个小纸包。然后,第三个月,第四个月……
⑧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也就是说,两位先生每月的工资,大部分都用于接济施舍了,且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⑨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纪80年代初,我访法归来写的两本书准备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多多保重……杨绛 八月十三日 锺书同候。”
⑩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叨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再不可能有“锺书同候”了。
(注)人瑞:常指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
【1】请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阅读第⑤到⑧段,概括有关杨绛先生的两件事。
【3】联系全文,可以看出杨绛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
12、作文。
一堂课、一场聚会、一次同学间的争论、一场家里的小风波、一次路上的偶遇等等,都可能让我们学到知识、技能、品行、操守……人生处处是课堂。
请以“一次难忘的经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