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8月,世界气象组织等机构宣布,2023年7月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地球冰冻圈正在加速变化,未来可能威胁全球粮食安全。作为负责任大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我国要( )
①拒绝进口国外各类海产品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引导人们绿色出行,不开私家车 ④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召开了一场“屋场贴心会”,干部、群众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商议、零距离交流、无障碍沟通,对群众的疑虑、期待也都做出了回应,全力联系服务。这样的做法( )
①使人民意愿得到充分反映②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
③充分实现了人民所有要求④有利于依法治国全面落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中国台北代表团入场时,现场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运动员表示对进场的欢呼声及场面浩大留下深刻印象,明显感受到中国台北代表团欢呼声更热烈。这表明( )
A.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指日可待了
B.和平统一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C.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D.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反对一切形式的分裂活动
4、除了“四大发明”之外,古代中国,尤其是15世纪之前,在农业、天文学、工程技术、医学、数学等领域的科技发明至少有100项“世界第一”,如铁犁、吊桥、瓷器、伞等。创新作为中华文明深厚的内蕴,不仅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而且也是我国目前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B.创新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C.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D.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5、下列时事新闻,直接体现科教兴国战略与改革开放相互影响的是( )
A.第十一届科技博览会于2023年11月22日在我国的四川绵阳举办
B.2023年10月28日,第89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南正式开幕
C.2023年9月,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C919大飞机获海外大额订单
D.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
6、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300多家海外展商参展,齐聚“文旅消费馆·一带一路国际馆”。波斯的地毯、巴西的咖啡、印度的雕版印染……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各种语言,各种文化在这里交织。在这里我们看到了( )
①世界文化丰富多彩②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③经济全球化有利有弊④当今世界是开放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下列民主活动中,初中生不能参与的是( )
A.举报某餐厅使用过期食材
B.通过网络对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C.拨打市长热线反映网吧非法经营问题
D.参加社区举行的新一届居委会主任选举
8、2023年4月26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该法的施行( )
A.能杜绝破坏青藏高原生态的行为
B.加速推进青藏高原经济的高速发展
C.能让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有法可依
D.已实现了青藏高原生态的良法善治
9、眼下,存在一些不文明不规范饲养宠物的现象。为此,民法典专门规定了饲养动物造成的损害责任;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也明确要求养犬人应当定期为犬只接种疫苗、办理养犬证⋯⋯这些法律的制定说明建设法治国家要( )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10、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强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安排250亿元、增加20亿元;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安排100亿元、增加30亿元;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安排404亿元、增加10亿元……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是因为( )
A.教育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B.教育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C.受教育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D.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1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①要努力消除民族之间的差异②必须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必须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20年2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介绍2019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情况时指出,2019年全国网上零售额突破9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较上年提升7.3%。这说明( )
A.网络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
B.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C.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D.唯有网络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13、2023年9月,历时13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新时代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弘扬非遗文化,以下认识错误的是( )
A.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B.促进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C.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学习和借鉴一切外来文化
D.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传播者、建设者
14、2023年9月19日至21日,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新疆喀什召开。会议表示,要牢牢把握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对口援疆工作更高质量开展。实施对口援疆战略,有利于( )
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②保障新疆各族人民在各领域享有相同的权利
③实现新疆同步富裕的现代化
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北京时间2023年2月10日。时16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的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一成就的取得( )
A.说明我国把科技创新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
B.说明我国坚持自力更生,拒绝引进外来技术
C.表明我国科技发展总体水平领跑世界
D.表明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16、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让环境更美、群众更舒心;聚焦“一老一小”民生关切,办好养老托育;根据需求安装路灯,照亮群众的回家路……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察民情、解民忧,强力抓好民生保障。这充分体现了( )
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 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得到了根本解决
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④让世界共享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征程上,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这突出体现了自信的中国人( )
A.对国家有认同
B.对文化有底气
C.对发展有信心
D.对和平有渴望
18、2023年11月,我国提出了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强调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人口政策不断优化。此举基于( )
①人口发展变化形势②增强社会活力的需要
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④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回首来路,中国航天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是中国人在被国际空间站拒之门外、被美国“沃尔夫条款”封锁限制后一步步独立自主完成的。正是凭着一股自立自强的志气骨气,中国不断攀登一个又一个科技高峰。这启示我们( )
A.中国的科技创新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B.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目标已经实现
C.自主创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D.我国已占领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20、《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指出,中国植被覆盖整体稳定增加,呈现持续变绿趋势;中国红树林面积总体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这有利于( )
A.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
B.彻底改变资源短缺的现状
C.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D.让我国植被覆盖率居首位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互联网改变世界,世界因互联网而精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美好。
◆医生:给千里之外的病人进行外科手术,从开刀到缝线均由远程操控机器人完成。
◆市民:出门不用带钱包,手机支付更方便。
◆公益组织:发起帮助视障碍人群的公益活动,采取“每人捐赠一分钟声音”的方式,开展声音捐赠活动,鼓励人们一起为视障人群朗读书报活动。
结合上述事例,有人说,创新只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与大众的幸福生活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22、小强和同学约好一起去书店,但因为家里突然有事不能赴约,在同学电话打不通情况下,小强在书店门口一直等到同学来,并说明了情况。
判断:
理由:
23、小福认为,只要交警加大对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违规处罚力度,大家就会自觉佩戴头盔。
判断:
理由:
24、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绿色发展成为了“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核心理念。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中国走向动力内生、源头治理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重大创断。
材料二: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人民期盼的,就是我们要做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生态文明建设的庄严承诺,体现我们党强烈的责任担当。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你有哪些感悟?
(2)请你从法治的角度,为我国打好蓝天保卫战提几点建议。
25、 材料自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在全国所有地区开始投入使用。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一大亮点是大幅度增加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请你参与大家对新建材的讨论:
(1)请你谈谈新编教材大幅度增加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必要性。
(2)传承中华文化,阅读中华经典。请你仿照示例,向同学推荐一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书,并写出推荐理由。(要求:只要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围内的图书即可,推荐理由必须与推荐的图书内容相吻合。)
示例:推荐:《论语》
推荐理由:《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不仅告诉我们如何做人,还讲述了教育、学习和治国安邦的方法。
26、【出彩中国我与祖国共前行】
中国故事:
聆听故事:2017年,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再出发;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1)请问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是什么?
中国目标:
按照“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2)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中国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请你谈谈我国应该怎样实现中国梦?
(4)国家有国家的梦想,同学们,我想你也有自己的梦想,你怎样才能梦想成真?
27、观察与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面对全球性挑战,各国应有的做法 | 目标 |
示例:坚持对话协商 |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
坚持______ | 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
坚持合作共赢 | 建设一个______的世界 |
坚持交流互鉴 | 建设一个______的世界 |
坚持______ | 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
(2)2022年6月5日是第51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为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我们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28、 湖北省武汉市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后,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成立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14位专家组成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加紧科技研发攻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请战勇士,有“毁家纾难,驰援一线”的慷慨壮士,还有一群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战士,他们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作出了巨大贡献。
(1)“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2)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3)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哪些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