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A.KMnO4
B.H2O2
C.CO2
D.液态空气
2、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们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石墨具有滑腻感,可用作润滑剂
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切割大理石
D.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存在差异
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3:4
B.该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C.该反应生成物的类别属于化合物和单质
D.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4、下列生活中现象主要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滴水成冰
B.雨后彩虹
C.铁锅生锈
D.车胎爆炸
5、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解决实验问题,是化学独特的学科思想。如下四个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
|
A | B | C | D |
A.验证硝酸铵溶解吸热
B.验证分子的运动
C.验证活性炭的吸附性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6、202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回收废旧金属
B.野外焚烧垃圾
C.大力植树造林
D.发展公共交通
7、吸氧可增强人体细胞的有氧代谢,加强皮肤营养,使松弛的皮肤增加弹性,减少皱纹。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D.金属的锈蚀、动植物体的腐烂是缓慢氧化的过程
8、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着的木条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变红
C.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D.金刚石和石墨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性质不同
9、我国科学家在全球首次实现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其中第一步制甲醇(CH3OH)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分子不能再分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10、单质硅是实现6G技术的重要材料。如图是制取高纯度硅的微观示意图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可分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物质丙是由原子构成的
D.该反应可表示为:SiCl4+2H2Si+4HCl
11、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到国外。下列古代生活、生产工艺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活字印刷
B.磨制石器
C.粮食酿酒
D.纺纱织布
12、“徐闻菠萝,香飘四海”,菠萝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化学式:)有抗氧化的作用,能够预防皮肤色素沉着,并且能够提高免疫力。下列有关维生素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维生素C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
B.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C.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D.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13、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O
B.H2
C.CO
D.Cu
14、从微观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运动
B.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氧分子——氧分子体积很小
C.酒精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热胀冷缩现象——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
15、“宏观 —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下图中的甲图表示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乙图中A、B、C表示部分粒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据图所示信息,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B.镓是一种金属元素
C.乙图中A表示的是一种阳离子
D.氯化镓的化学式为GaCl2
16、下列物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是
A.Mg
B.AgNO3
C.CuO
D.BaCl2
17、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
A.制干冰
B.温室中做气体肥料
C.做化工原料
D.灭火
18、二氧化氯(ClO2)常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ClO2中Cl的化合价是
A.+2
B.+4
C.-2
D.4
19、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60个碳原子:C60
B.2个氨分子:2NH3
C.1个钠离子:Na+1
D.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20、如图所示,将两枚光亮的铁钉分别用细线吊置于甲、乙中,并使部分铁钉露出液面,放置一段时间,出现了锈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中,气体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相等
B.甲中,铁钉在植物油内的部分没有锈蚀
C.乙中,铁钉与水面接触的部位锈蚀最严重
D.丙中,导管内会上升一段水柱
21、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A.空气成分模型
B.地壳中前四种元素含量模型
C.灭火方法模型
D.原子核结构模型
22、探索燃烧的利用和控制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燃烧时,鼓入空气,是提供充足的氧气
B.用嘴吹灭蜡烛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C.燃烧属于物理变化,产生的能量被广泛应用
D.木炭弄碎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加了氧气的浓度
2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读液体体积
C.加热液体
D.固体药品的取用
24、下列方法不能用来鉴别和
两种气体的是:①通入石灰水②通入灼热的氧化铜③通入石蕊溶液④点燃⑤用鼻子闻⑥观察颜色
A.④⑤
B.③⑤
C.⑤⑥
D.只有⑤
25、铑被用于汽车催化转化器,使氮氧化物转化成无害气体。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铑的原子序数为45
B.铑的元素符号为Rh
C.铑是一种金属元素
D.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2.9g
26、下图表示两种单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相同颜色的球代表相同的原子。白球表示X原子,黑球表示Y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完全反应时,参加反应的反应物与
的微粒个数比为3:1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27、(5分)我国北方有许多盐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Na2CO3和NaCl ,那里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 (NaCl)、冬天捞碱(Na2CO3)”。Na2CO3和NaCl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Na2CO3的溶解度 NaCl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2)夏天晒盐是利用___ __(填序号)的方法,使NaCl晶体析出。
①风吹日晒,使溶剂蒸发
②升高温度,使NaCl溶解度增大
(3)等质量的Na2CO3、NaCl饱和溶液分别从t2℃时降温到t1℃,析出晶体后,得到的溶液质量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 _____。
(4)人们习惯“冬天捞碱”的原因是 。
(5)检验“夏天晒盐”所得的食盐中是否混有碳酸钠杂质的方法是 。
28、下图表示几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一种物质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可生成另一种物质(反应的条件、其它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经略去)。请回答问题:
(1)写出转化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绿色植物实现转化②的过程发生了_____(填标号)。
A 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 C 燃烧反应
(3)转化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若转化③是分解反应。从组成上分析,X中一定含有_____元素。
29、下表列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请回答下列问题:
(1)l~18号元素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有He、Ne、_____(填元素符号).
(2)l~18号元素中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有_____、Be、Mg(填元素符号).
(3)钠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周期,同一周期,元素具有相同的_____数,_____依次递增.画出钠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
(4)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能形成带_____电荷的_____离子(填“阴”或“阳”)离子符号是_____.氯原子与_____(填元素符号)的化学性质相似,因为它们的_____相同。
(5)原子在失去或得到电子变成相应的离子时,一般不会发生改变的有_____(填编号).
A 核内质子数 B 最外层电子数 C 元素的化学性质 D 微粒的电性
(6)元素的种类决定于_____数.
(7)图甲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乙是该元素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①该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②图乙中x的值是_____,所示粒子的符号为_____。
30、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下为有关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等的叙述,请将对应的序号填在表格中有关物质的下方。
①由碳元素组成②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排列方式不同,其性质差异很大③可作清洁能源④蓝色粉末,受热易分解⑤具有金属的某些性质,但通常抗腐蚀性能更好
物质 | 氧气和臭氧 | 金刚石 | 合金 | 氢气 | 蓝矾 |
序号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31、次氯酸钙(Ca(ClO)2)是漂白粉的有效成份,次氯酸钙中氯元素化合价是_____,请写出次氯酸钠的化学式_____。
3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3月11日,国际能源署发布石油市场展望报告时表示,未来5年亚洲能源需求将依然强劲,中国仍是重要能源消费国。
(1)石油分馏得到的产品中,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___________(答一种物质即可);
(2)汽车尾气中含有许多有害气体,使用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某一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所示。
①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安装催化转换器虽然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但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仍会导致的另一个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
③为控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开发新能源B禁止使用化石燃料C大力植树造林D发展公共交通
(3)为了解决石油短缺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在氢能汽车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采用了第四代以氢为燃料的电池技术。氢气作为理想能源前景广阔,氢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3、现有①木炭②硫③红磷④铁丝⑤蜡烛,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_____;
(2)产生大量白烟的是_____;
(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_____;
(4)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
(5)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_____;
(6)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
34、(10分)“黄铜”是铜锌合金,具有较机械性能,比纯铜耐腐蚀,街头许多“金色”饰品就是用它来制作的。现取20.0g黄铜样品投入100g足量稀硫酸中,完全反应后的液体和残余固体总质量为119.8g。请计算:
(1)产生氢气的质量为多少克?
(2)这种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5、人们可以对物质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请将氧气、一氧化碳、五氧化二磷、铜、二氧化硫和红磷六种物质分成两组(均填化学式),每组分别包括三种不同物质,并写出分类依据。
(1)第一组:__________;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
(2)第二组:__________;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
36、结合所学知识,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_。
(2)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_____________。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
(4)硬水中的镁离子_____________。
37、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b 仪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制取装置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若用 D 装置收集 O2,则气体收集完毕时,应怎样操作才合理?_______(填序号:①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②将导管移出水 面再熄灭酒精灯);若用 E 装置收集 O2,则气体应从_______端通入(填“c”或“d”)。
(3)在常温条件下用块状固体和液体制取气体时,改用 C 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 B 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下列反应适用于该装置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大理石和稀盐酸②碳酸钠固体粉末和稀硫酸③锌粒与稀硫酸④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
(4)已知过氧化钠(Na2O2)是淡黄色粉末固体,常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如果用这种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8、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字母),该装置的优点之处是_____,若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按照气流自左至右方向流动,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接口字母)。
39、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18g水中大约有6.02×1022个水分子______;
(2)湿衣服在太阳下比在阴凉处干的快______;
(3)水蒸发变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______。
40、生活中发光发热现象很常见.它们既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请各举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