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江门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图1843年前后我国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统计表导致图中税率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贸易平等互利的原则

    C.中英两国友好协商的结果 D.《南京条约》的影响

  • 2、在抗美援朝中,所体现的精神是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改革创新、开拓进取

    C.进步、民主、科学

    D.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爱国主义

  • 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

    A.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都推翻了清朝统治

    D. 都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 4、下图是2000-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图。2001年以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设置了5个经济特区

    B.开放了陆地边境城市

    C.开放了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 5、圆明园是清王朝仅次于紫禁城的政治活动中心。当英法军队攻占北京的时候,将军格兰特直言不讳说道:“圆明园宫殿之为要地,人所共知,毁之所以予中国政府以打击。”该材料主要表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     

    A.过程

    B.目的

    C.影响

    D.背景

  • 6、英雄烈士饱含深情的家书承载着时代精神。以下信息反映了英雄们(     

    到朝鲜后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像我们一家过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个啥子么。

    ——邱少云烈士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的精神

    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C.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精神

    D.生命至上、举国同心的精神

  • 7、粮食安全,国之大者。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为我国粮食丰收和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王进喜

    B.邓稼先

    C.袁隆平

    D.钱学森

  • 8、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新中国成立

    B.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 第一部宪法颁布

    D.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

  • 9、2010年5月23日,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 孙中山先生以其丰功伟绩备受世人敬仰,其中有(       )

    ①创办黄埔军校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成立中华民国     ④发起“公车上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0、在1964年的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个报道,里面包含了这样的关键信息:“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请你判断他是下列人物中的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雷锋

    D.邓稼先

  • 11、归纳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相同点的是

    A.都为了巩固清朝统治

    B.都想建立民主共和国

    C.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D.都宣传马克思主义

  • 12、纪念章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下列纪念章见证了

    A.北伐铁军的胜利进军

    B.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C.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3、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中国人熟悉“五年计划”这个经济术语,源自1953年的“一五”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有(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铁路

    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④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4、小明的爸爸收藏了一份报纸,报纸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列不能作为收藏理由的是,该文章的发表(     

    A.标志着中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推动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解放

    C.有利打破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D.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 15、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有了新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内因有( )

    ①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中国无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16、用图示法表示近代化探索四大事件之间关系,最恰当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

    C.

    D.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戊戍变法→新文化运动

  • 17、“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材料来自( )

    A.康有为的上书

    B.张之洞的奏折

    C.林则徐的文稿

    D.陈独秀的文章

  • 18、“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应该出现在下面哪个时间后?

    A.1842

    B.1860

    C.1895

    D.1901

  • 19、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表了《张、杨对时局宣言》,讲到“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他们的救亡主张是(     

    A.呼吁民众弘扬民主精神

    B.鼓励东北将士奋勇杀敌

    C.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号召民众抵御外来侵略

  • 20、美国人威廉·莫尔伍德形象地说:“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作者旨在肯定

    A.长征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B.长征中发扬的“长征精神”

    C.长征纠正了“左”的错误 D.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________ 召开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

  • 22、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并于1941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_________”

  • 23、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和胡锦涛的会面,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的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 24、_______________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______________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25、请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事件。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一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标志一一

    (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一一

  • 26、1900年,八国联军借口镇压______,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______

  • 27、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_______制度,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_______”的伟大构想。

  • 28、_________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_________________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 29、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_________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到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___的转变。

  • 30、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有哪三次分离——

  • 3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通而图存是从古至今的中国智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器物之变〗

    (1)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及民用企业。各写出其中一例。

    〖制度之变〗

    (2)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维新派掀起的运动是什么?

    (3)20世纪初,以“民国”取代“帝制”的政治革命是什么?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思想之变〗

    (4)“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

    〖感悟之变〗

    (5)综合上述问题探究,请你设计一个恰当的主题。

  • 33、1953年起我国对哪三个方面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近代欧洲在各个领域出现的新现象,不断冲击着旧观念、旧制度……推动欧洲迈入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多数专家倾向于挑出 18世纪80年代,而不是18世纪60年代作为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只有到那个时期,所有相关的统计指数才都突然快速地、几乎直线式地上升,这才是“起飞”的标志,工业革命仿佛从天而降。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在这个整体发展的世界中,欧洲仍然保持着优势地位。经济上,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国际事务方面,几乎全部殖民地都掌握在欧洲国家手中,世界外交的中心舞台仍然在欧洲,世界各地的大部分事务都是在欧洲决定的。

    --《世界通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为什么材料一中大多数专家认为18世纪80年代才是“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

    (2)据材料二列举欧洲保持“优势地位”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表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科学理论诞生的标志及其在实践上对这一理论进行尝试的主要事件。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