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强”、“求富’是哪一运动的口号
A. 辛亥革命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新文化运动
2、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香港岛的西方殖民国家为( )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3、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即将胜利之际,毛泽东诗兴盎然,挥笔写下( )
A.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B.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C.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百年海军梦,百年强军梦。下列图片是人民海军不同时期的主战装备,这反映出人民军队( )
A.形成海陆空防御体系
B.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C.实战化训练不断加强
D.武器现代化的水平提高
5、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A.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变化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国际地位发生了变化
6、20世纪50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下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 )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董存瑞 ④雷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下面是某班同学为艺术节演出而编写的历史人物剧的提纲。据此推断这位历史人物是( )
第一幕 青年时期:出生于广东,自幼熟读经史,饱受封建儒学教育。游历香港,始读西学之书。到北京参加乡试。 第二幕 中年时期:六次上书皇帝,提出变法改良主张。著书立说,创办报纸,成立保国会,参与百日维新运动。 第三幕 晚年时期:变法失败,组织保皇会,反对资产阶级革命,发动复辟帝制。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8、100年前的“五四”爱国运动掀起了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潮,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 民主科学时代
C. 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9、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
A.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制定 B. 新中国的成立
C. 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10、“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导致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重庆谈判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11、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的社论,指出“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入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其中“大规模建设”指的是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一五”计划
D.三大改造
12、1920年2月,王兰等三名裹着小脚的女子以旁听生身份进入北京大学学习,随后又有六名女生入学。女性能进入国立大学学习主要得益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新文化运动
13、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事件,叙述错误的是( )
A.七七事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B.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1943年,法西斯同盟中意大利最先宣布无条件投降
D.美、英盟军登陆诺曼底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14、1917年,俄国发生二月革命,这次革命建立的政府是哪个阶级掌权( )
A.地主阶级 B.资产阶级 C.奴隶主阶级 D.无产阶级
15、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表演说:我们必须倾建设民国……废除专制,实行共和。据此指出孙中改造中国的方式是( )
A.农民阶级暴动
B.地主阶级改良
C.资产阶级革命
D.无产阶级起义
16、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1921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17、下面条款出自于(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双十协定”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8、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是在( )
A. 1926年7月 B. 1927年4月 C. 1927年7月 D. 1928年底
19、“作为满族谈判者在1860年秋末同英国人打交道时,年轻的恭亲王开始理解怎样才能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下保存王朝的利益。当联军从华北撤退时,英国获准开始在长江的镇江到汉口一段进行贸易。”材料中英国进行贸易的合法依据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下图《时局图》题词,该漫画反映出( )
A.中国军民大规模反抗帝国主义侵略
B.帝国主义联合清政府绞杀义和团运动
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对西方列强抱有的幻想
21、在《北京条约》中,清政府割_____地方一区给英国;在瓜分狂潮中,日本将_____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22、1894年,致远舰管带 ______ 在黄海海战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
23、新文化运动中, 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高举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旗帜,致力于对国民思想、交化上启蒙。五四运动后,这些知识分子在中国进一步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24、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_______》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_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_______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这就是著名的“五四运动”;_________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聚集在新华门前,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3)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选举_______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45年4月召开的中共七大确立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5、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________会师,长征胜利结束;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对________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6、“背负国耻家仇东北易帜无愧少帅风范,肩当民族大义西安举事堪称中华英雄。”称赞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__;提出“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的实业领袖是____________。
27、中国近代发生的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是: 和 。
28、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____、____、____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9、主张:利用____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___的统治。
30、从鸦片战争开始,英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步步侵占我国香港地区。
(1)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割____________给英国。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北京条约》,割____________给英国。
(3)___________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英国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
31、(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
(2)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哪几次侵华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哪些不平等条约?其中哪一条约划定东交民巷不准中国人居住?
(3)从近代中国的社会这部屈辱史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你认识到的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
(4)面对列强的一步步侵略、清朝统治又日益腐败,假若你是当时的一名爱国者学生,你会怎么做?
3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作为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实施期间恰逢迎来党的百年华诞。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东风精神”,在感悟奋斗历程中坚定航天报国志向。
(1)“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使用的载人飞船名称是什么?搭载这艘载人飞船的火箭在哪一卫星发射基地点火发射?
(2)我国哪一型号的无人飞船成功完成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航天之旅?我国第一位升入太空的航天员是谁?第一位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的是谁?
(3)“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要弘扬和学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哪些精神?
3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等。
——江泽民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
(1)材料一体现的是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何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回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当前有哪些因素威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3)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解决台湾问题的认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兹因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需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材料二这场爆发于1894年的战争,以中国在次年战败告终。这场战争对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来说是一次毁灭性打击,因为中国此前一直把日本视为“小弟”,而不是一个真正的竞争者。这场战争还被视为东亚权力中心从中国向日本转移的转折点,日本控制了中国的台湾和辽东半岛,并把中国的附庸国朝鲜,变成了受它控制的国家。
材料三慈禧太后见《辛丑条约》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惩办,喜出望外,立即告诉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全部接受。她对列强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材料一中这个不平等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2)材料二中的这次毁灭性打击指的是哪场战争?这次战争后,在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日本获得了材料一中英国没有获得的哪一项特权?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慈禧太后对《辛丑条约》持什么态度?她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说明了什么?
(4)近代以来,中国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这给我们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