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与材料有关的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黄花岗起义
2、湖南广益有一位学生发表了一篇电影《甲午风云》观后感:“只可惜了那铁血男儿,满腔爱国热情……最终悲壮战死。‘宁为溺死鬼,不做亡国奴。……(他)是一个愿为国家牺牲自己的人,是一个愿为民族牺牲自己的人,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请问材料中这位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是
A.郑成功 B.左宝贵 C.邓世昌 D.丁汝昌
3、科举制的废除使教育的功能不再局限于为统治阶级选拔官吏和从事人文教化,而变成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培养各方面的人才,进而提高广大国民的素质,即改官吏培养为国民教育,使新式学校的确立变得不可阻挡。由此可知,废除科举制
A.拓宽了官僚选拔的渠道
B.阻碍了近代人才的培养
C.推动了新式学校的建立
D.丰富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4、“……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该诏书颁布于( )
A.1912年1月1日
B.1912年2月12日
C.1912年2月15日
D.1912年3月
5、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战时陪都是
A.沈阳 B.天津 C.北平 D.重庆
6、如果用下列两幅反映同一时期社会、生活的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拟定的研究主题是( )
A.群众庆祝企业股份制改革 B.城乡掀起土地改革运动
C.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 D.社会主义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7、林则徐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回顾历史,林则徐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A.领导虎门销烟
B.抗击洋枪队
C.平定太平天国运动
D.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8、红军长征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是( )
A. 遵义会议召开 B. 吴起镇会师 C. 四渡赤水 D. 会宁会师
9、九三学社代表许德衍曾说,在大会开幕以前,来到北平的600多位代表也曾经分组多次的研讨,凡是在目前紧要的能够办得到的建设,都是被采纳的,这次大会讨论协商的成果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民国约法》
10、在学完1956 ~1976年的中国历史之后,有四位同学分别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下列主题中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貌的是( )
A. 古老中国的伟大复兴 B. 东方巨龙的再次腾飞
C. 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 D. 发人深省的民族浩劫
11、646年,日本天皇颁布诏书,进行国制改革,即“大化改新”,下列属于“大化改新”
政治内容之一的是
A. 实行中央集权
B. 实行土地私有
C. 学习唐朝文化
D. 推行种姓制度
12、1979年4月,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习仲勋向中央提出:“在毗邻港澳的深圳、珠海和重要侨乡汕头划出一些地方,单独进行管理。”这一提议促成(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建立
D.沿海城市的开放
13、秋收起义的领导者是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朱德
D. 贺龙
14、从偏僻的渔村到高新产业城市深圳这座“一夜崛起的城市”被称为“近乎天方夜”、“深圳奇迹”主要取决于( )
A.独特的地理位置
B.经济特区政策
C.世界各国的支持
D.科学技术进步
15、在1992年我国掀起了一股下海经商、办企业的浪潮,这被英国《金融时报》称为是中国企业创业的高潮点之一。这一时期创业高潮点出现的原因是( )
A.开放沿海城市
B.设立浦东新区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及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16、下列各派军阀及头目对应不正确的是
A.直系军阀——段祺瑞 B.奉系军阀——张作霖
C.桂系军阀——陆荣廷 D.滇系军阀——唐继尧
17、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
B.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
C.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
D.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18、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 )
A.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B.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
C.延续了民主共和国的精神
D.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19、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是( )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20、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A.
B.
C.
D.
21、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宣布实行变法,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______”
22、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确定 _______________ 三大政策,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________。
(2)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________。
(3)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
(4)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________。
24、1935年1月,长征途中召开的___________,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共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5、时间:____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
26、19世纪80年代,为应对列强在东南海疆的严重威胁,清政府初步建成多支新式海军,并于1885年,成立_____统一协调指挥;1895年初,日本海陆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北洋水师提督_______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7、1688年,英国支持议会的势力发动政变。这政变的更迭没有发生流血事件,因此西方人认为这是一次“__________”,它标志着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28、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____窃取。
29、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________”;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0、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是(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写了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31、人物年谱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广阔场景。以下几则材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 28岁:7月23日至8月初,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二 1927年 34岁:9月,在湘赣边领导起义。10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材料三 1935年 42岁:1月15日至17日,出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材料四 1945年 52岁:8月,重庆,作为主要成员,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材料五 1949年 56岁: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材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他开辟了一条什么道路?
(3)材料四中所说的“较量”是指什么事件?
(4)与材料五相关的这次战役的重大战果是什么?
(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应该继承这位历史人物的哪些优良品质?
32、综合探究题。
中共十九大吹响了全党全国人民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军的集结号。
(1)说说“中国梦”提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实现中国梦提出了什么奋斗目标?
(3)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里的中国道路指的是什么?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国梦”两者有何关联?
(5)列举我国构建开放型新体制的具体表现(至少举2例)。
33、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什么?
34、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向题。
材料一 李鸿章的实业清单
1879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1880年,中国第一个船坞一天津大祜船坞
1881年,中国第一家近代化煤矿﹣开平矿局
1892年,中国第一个海军基地
188年,中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一天津武备学堂
1888年,中国第一支他近代化舰队﹣北洋舰队
材料二 曾国藩,晚清重臣,故居内有如下事迹记载:
1851年,洪秀全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3年,奉旨办湖南团练,创建相军
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1年,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5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李鸿章,曾国落开展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和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