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我国土地利用构成图”,回答下题.
【1】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表现在( )
A.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B. 人均耕地少
C. 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D. 山地多,平地少
2、下图中阴影区最有可能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3、关于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台湾省西高东低,阿里山为全岛最高峰
B.主要的自然灾害有雪灾、台风、地震等
C.资源贫乏
D.经济以“进口—加工—出口”型为主
4、读下面我国四省区轮廓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B.②省区东部地形为盆地
C.竹楼是③省区少数民族傣族的传统民居 D.④省区的简称是晋
5、东南亚国家中,与中国接壤的是( )
A. 缅甸、老挝、越南 B. 缅甸、柬埔寨、泰国
C. 老挝、菲律宾、越南 D. 越南、泰国、柬埔寨
6、歌曲《山河图》中唱到“我们走遍了五湖四海,从来不言苦和难……到最西边,忆狼烟,风在喀什转个圈。到最南边,碧海天,龙腾出海浪滔天……”。完成下面小题。
【1】歌曲中“忆狼烟,风在喀什转个圈”处可能是( )
A.西藏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2】歌曲中“碧海天,龙腾出海浪滔天”中的“海”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7、图为我国疆域及邻国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既有海岸线又有陆上国界线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简称是( )
A.辽和桂
B.辽和滇
C.滇和桂
D.滇和吉
【2】下列属于我国陆上邻国的是( )
A.韩国、蒙古
B.韩国、印度
C.印度、蒙古
D.印度、日本
8、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是( )
A. 长江中游地区 B. 长江三角洲区域 C. 京津唐区域 D. 珠江三角洲区域
9、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地区分布不均衡,为缓解这种现状采取的措施是( )
A.污水达标排放
B.大批移民
C.加固堤坝
D.南水北调
10、下列民族与其民族节日组合正确的是
A.藏族—开斋节
B.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C.傣族—火把节
D.满族—泼水节
11、开发西部地区的前提条件是( )
A. 开发能源资源 B. 改善交通条件
C. 发展农业生产 D. 保护生态环境
12、气象学上规定,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就算进入冬季。下图为我国常年入冬进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入冬时间( )
A.沿海地区南早北晚
B.东部由北向南延迟
C.同纬度西部晚于东部
D.纬度越高入冬越晩
【2】无冬区主要分布在( )
A.台、赣、琼、粤、川等地
B.闽、鄂、桂、黔、滇等地
C.苏、浙、皖、湘、渝等地
D.台、粤、琼、桂、滇等地
【3】拉萨与成都入冬时间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
13、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的是(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14、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B.黄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泥沙主要来自上游地区
C.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有“黄金水道”和“水能宝库”之称
D.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鄱阳湖,位于江西省
15、几乎全部由海洋构成的板块是
A. 太平洋板块 B. 亚欧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美洲板块
16、我国北方著名的盐场和全国最大的渔场分别是( )
A.长芦盐场、舟山渔场
B.布袋盐场、北部湾渔场
C.莺歌海盐场、舟山渔场
D.长芦盐场、黄渤海渔场
17、莆田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与这一气候特征相符合的图是( )
A.A B.B C.B D.D
18、香港特别行政区濒临的海域是_______________。
A. 渤海 B. 黄海 C. 东海 D. 南海
19、节约资源、保护资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是小明的做法,错误的是( )
A.丢垃圾时,把垃圾分类回收
B.过节日时,给朋友们写了好多张贺卡
C.不购买使用一次性消费品,如一次性筷子等
D.洗碗时尽量不使用洗涤剂
20、黄河流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农业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
C.降水丰富
D.技术先进
【2】黄河郑州下游河段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发生凌汛
B.泥沙淤积
C.河水断流
D.大量支流汇入
【3】近期抖音点赞量极高的一段黄河水变清的视频,改变了人们对“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认知。引起黄河水变清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降水量变多,水变清
B.沿河排放的污染物减少。
C.中游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
D.沿河城市绿化面积增加
21、我国北方主要糖料作物是__________,南方主要油料作物是____________。
22、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以________阴山、贺兰山________冈底斯山脉为界.
23、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大约与4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以东地区主要发展_________业,以西地区主要发展______业;东部季风区又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主要为_________以南主要为______________。
24、我国跨经度最多的省区是( )。
A. 内蒙古自治区 B. 广西壮族自治区 C. 四川省 D. 黑龙江省
25、我国民族分布具有“ 、 、交错杂居”的特点。各少数民族在自治区域内行使 权。
26、根据土壤特点,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北方地区的农业类型是 。人们常用 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27、冬季,我国南北气温__________,越往北,气温越低;夏季,全国普遍_________。
28、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____________。
29、我国北方地区位于____、青藏高原以东,____以南,____以北,东临____和____。
30、写出图中四种民族风情的名称和对应的民族。
A____手鼓舞 B_____孔雀舞C_____跳板 D_____摔跤
31、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沿江地带沟通了我国沿海经济带与西部地区,构成了“H”型经济格局,其中上海起到的是____ (纽带/辐射)作用
(2)图中A处有我团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试分析在此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路干线B是_____________
(4)C省的简称是____________,到C地区旅游,能见到的当地的民俗风情是____(填序号)
(5)与亚洲同纬度地区相比,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著名“鱼米之乡”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某中学初一学生学习了地球运动的知识后,地理老师安排了测量日影变化规律的实践活动。请结合实践过程和你的学习经历,完成下列问题。
活动材料:2米长的竹竿1根、量尺1个、绘图工具1套。
活动1晴朗的日子,分别在日出后、9点、12点、15点、日落前测量并记录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结合活动1,完成(1)~(2)题。
(1)一天中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此现象与地球的____(运动)有关。
(2)冬季,同学们经常在室外玩踩影子游戏。如果仅考虑影子长短因素,最容易被对方踩到影子的时间应该是____。(填字母)
A.8:00
B.10:00
C.12:00
D.14:00
活动2在夏至日和冬至日前后,测量并纪录正午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绘制A、B图。结合活动2,完成(3)~(4)题。
(3)A、B两图是某组同学的测绘结果,他们忘记了标注观测时间。根据你的经验,A图测绘的时间应该是____前后。
(4)图1为新泰市某校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当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最小时,地球位于图2中的____处。
活动3冬至日这一天,新泰的小明邀请家住杭州的表弟一起测量相同高度的两栋楼的正午影子长度,绘制C、D两图。结合活动3,完成(5)~(6)题。
(5)导致C、D两图影子长短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
(6)由此推理,为了更好的采光,与杭州相比,新泰的楼间距应该更____(大或小)一些。
3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珠江三角洲位于____省的东南部;从温度带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区属____带。
(2)香港和澳门濒临我国边缘海中的____海。
(3)澳门位于珠江口的西侧,其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是____和____。
(4)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其有利条件,大力发展____型经济。
34、读“黄河流域略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祁连山的走向是________,它是第________级阶梯和第________级阶梯的分界线。
(2)图中①和②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它们因得益于黄河水的灌溉而成为“塞上江南”,其中①是_______平原,②是_________平原。
(3)图中兰州、西安、郑州、济南四个城市分布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35、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中下游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读长江流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发源于______省,注入______。
(2)长江流域水电站多分布在上游地区,原因是上游河段______;长江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缓,具有发展航运的优势,通航里程较长,具有______之称。
(3)21世纪以来,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明显减弱,原因是______。
(4)长江流域城市分布的显著特点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