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句“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描写的是哪条河流的特征? ( )
A. 长江 B. 松花江 C. 黄河 D. 珠江
2、读下图,完成下列题。
【1】有关我国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我国地形类型单一,以平原为主
C.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D.地势第二级阶梯的地形以盆地和平原为主
【2】受地势影响,我国河流大多流入( )
A.北冰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太平洋
3、成语“得陇望蜀”中“陇”和“蜀”分别是指( )
A.甘肃省、四川省
B.宁夏回族自治区、贵州省
C.陕西省、重庆市
D.山西省、湖北省
4、“成群的牛羊安闲的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极快,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其描写的是何地的景色( )
A. 准噶尔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河西走廊
D. 内蒙古高原
5、读下列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图2反映了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由西南向东北增加
B.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C.由西北向东南减少
D.由西南向东北减少
6、2020年4月30日,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中国向世界庄严地宣布:正式启动2020珠峰高程测量!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珠峰高程测量依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展测量工作,除了由国产测绘仪器裝备全面担纲测量任务外,还首次在媒体信号传输中应用5G技术,这些都得益于我( )
A.地理位置优越
B.矿产资源丰富,原材料充足
C.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
D.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
【2】下列叙述与我国地势无关的是( )
A.我国众多大河自西向东流
B.太平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降水
C.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多元发展
D.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
【3】关于秦岭一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①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②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③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④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我国外流河、内流河丰水期都在夏季,其主要原因是( )
A.受气温的影响,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B.都受夏季风的影响
C.外流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内流区受夏季气温高的影响
D.全国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
7、长江和黄河相同的地理特征是
A.都流经亚热带湿润地区
B.冬季都不结冰
C.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D.都注入东海
8、2014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议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说明北京是我国的 ( )
A. 政治中心 B. 交通中心
C. 工业中心 D. 文化中心
9、读“亚洲、非洲和大洋洲轮廓图” 三个大洲的轮廓图中加点地区的气候类型均为
A. 热带沙漠气候 B. 热带雨林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10、中国山脉纵横分布,不仅构成了中国地形的骨架,也往往是地理区域的分界线,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被视为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的山脉是
A.秦岭
B.天山
C.巫山
D.大兴安岭
【2】关于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形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中关村科技园位于①平原
B.②盆地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
C.③平原被称为“鱼米之乡”
D.④盆地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陆地面积为1.50亿平方千米
B.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C.地球上海洋面积为3.3亿平方千米
D.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12、与日本、蒙古相比,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
A. 海陆兼备 B. 位于北温带
C. 纬度差异大 D. 东西距离长
13、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
A. 海岸线漫长,利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对外贸易
B. 我国领土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C. 全国都受季风的影响,雨量充沛
D. 东部受海洋影响大,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14、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赖的主要条件是( )
A.资源丰富
B.环境优越
C.科技力量雄厚
D.交通便利
15、我国地形、地势总的特点是( )
①地势西高东低 ②河流、湖泊众多 ③呈阶梯状分布 ④森林覆盖面积大 ⑤地形复杂多样 ⑥山区面积广大
A. ①③⑤⑥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⑥ D. ①②④⑤
16、下列国家与我国北方地区接壤的是( )。
A.朝鲜 B.韩国 C.哈萨克斯坦 D.印度
1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古人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生动写照,用现代眼光来看这句诗,其科学含义应该是( )
A.夏季风很难到达西北地区
B.冬季风很难到达西北地区
C.西北地区春季很短
D.西北地区春季无风
18、下列土地资源的利用,能利于生态环境,也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的是( )
A.黄土高原地区多修建护坡林草带 B.内蒙古高原地区发展成林地
C.塔里木盆地大力种植棉花 D.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围湖造田
19、“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形容的景观位于黄河的( )。
A. 上游河段 B. 中游河段 C. 下游河段 D. 中上游河段
20、香港与澳门分别位于珠江口的东、西两侧。长期以来,港澳与祖国内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结合珠江三角洲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香港和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澳门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特别行政区
B.澳门的支柱产业是博彩旅游业
C.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是美国
【2】香港和澳门与我国哪个省相邻( )
A.福建省
B.云南省
C.广东省
【3】“上天”(建设高层建筑)和“下海”(填海造地)是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主要原因是香港( )
A.人多地狭
B.地广人稀
C.平原多,山地少
【4】港澳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前经济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其中扮演“店”角色的是( )
A.祖国内地
B.港澳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5】下列说法,与港澳地区相符的是( )
A.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
B.澳门与深圳相邻,博彩业发达
C.澳门旅游业发达,被誉为购物天堂
21、_______风能给我国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降水;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________。
22、我国夏季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但我国夏季的低温中心却在 。该地区地处中低纬度,理论上不应该成为低温中心,它是事实上的低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受 因素影响。
23、北京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注意保持旧城____和____,重要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得到了保护和修缮。
24、西北地区的地形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
25、长江上最长的支流是________。
26、我国最长的外流河是 ,最长的内流河是 。
27、世界上钢铁产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
28、我国最大的岛是________;世界上开展最早、最长的人工河是_________。
29、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从时间(季节)分看 ___ 多, ___ 少;从空间分布看 __多 __ 少, __ 多 __ 少。解决水资源时间(季节)分配不均的措施是:兴建__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是__,比如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以及引滦入津、引黄入晋等。
30、假如你是一名“土地医生”,请以“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土地基本国策为依据,针对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诊断”,开出切实有效的“处方”,为我国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献计献策。
“耕地”科 | |
“诊断” | “处方” |
●建设用地挤占 ●水土流失严重 ●污染严重 |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 |
“林地”科 | |
“诊断” | “处方” |
●乱砍滥伐 ●毁林开荒 ●水土流失严重 | ●(3)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 …… |
31、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我国____(填“夏”或“冬”)季风示意图。其中①是____季风,发源地是____;②是____季风,发源地是____。
(2)该风的性质是____,在该风的影响下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偏____(填“多”或“少”)。
(3)该季风难以到达我国西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____。
32、读“长江水系图”,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长江的源头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_,长江最终注入______海。
(2)写出长江的支流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
(3)图中的A、B分别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A是_________,B是_________。
(4)写出水利枢纽名称:M__________水利枢纽工程,N__________水利枢纽工程。
33、填空
(1)亚洲面积是最大的大洲,分为 个分区,其中中国处于 。
(2)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 和 为主,具有世界的最大的半岛 。
(3)亚洲的一个分区东南亚由 和 两部分组成。
(4)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两河流域”是指 和 。
(5)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
34、读亚洲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大部分位于____(南/北)半球,东临____洋、南临____洋,水域广阔,因而其东部和南部____气候显著。
(2)山脉A是____山脉,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3)C处位于____群岛,该群岛上岛屿数量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山脉B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它的形成是由于____
(4)亚洲这片土地承载和滋润了多彩的亚洲文明,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亚洲文明多样化的原因:____。
35、小明在假期开展了“环游中国”网络模拟旅游学习活动。通过上网收集、分析资料,逐步加深对我国各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认识,如图表示网络模拟旅游线路。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学习主题1——探究自然环境与民居的关系
(1)小明发现各区域传统民居的特点和自然环境有关,请将模拟旅游区域与右图中特色民居(填左边)及气候条件(填右边)对号入座。
( )——A地区——( );( )——C地区——( );( )——E地区——( )。
学习主题2——探究人口、民族与传统文化的地区差异
(2)小明发现各地区在人口、民族和传统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请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模拟旅游区域 | 主要信息 |
A地区 | 人口分布____(密集/稀疏),民族以____族为主,传统节日为元宵节。 |
E地区 | 人口分布____(密集/稀疏),少数民族以____为主,当地瓜果飘香,人们能歌善舞。 |
F地区 | 少数民族以____为主,传统节日为____节,人们擅长摔跤、骑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