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万千枝条是由下列哪个结构发育而来的( )
A.芽轴
B.花芽
C.叶芽
D.叶原基
2、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昆虫→蟾蜍→蛇→猫头鹰是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B.如果大量捕杀蛇,蟾蜍数量会先变多后逐渐变少
C.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污染,在该食物网中,体内毒素累积最多的是猫头鹰
D.猫头鹰生活所需能量来自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3、面包放久了会长“毛”,这些“毛”的生殖方式是( )
A.分裂生殖
B.出芽生殖
C.孢子生殖
D.复制繁殖
4、当甜瓜长到一定高度时,常常摘除顶芽(俗称“打顶”),“打顶”的目的主要是( )
A.防治病虫害
B.促进侧芽发育成果枝,提高产量
C.为了植株美观
D.促进顶芽发育,提高产量
5、同学们正处于青春期,下列关于青春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女孩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比男孩早
B.性意识萌动是不正常的心理变化
C.出现心理矛盾时应主动找父母或老师寻求帮助
D.青春期是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
6、已知水稻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12对,它的叶肉细胞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多少条( )
A.24条、24条
B.24条、12条
C.12条、12条
D.12条、24条
7、桃花水母(如图)有着“活化石”之称,这种古老的稀有动物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据此可判断,桃花水母属于( )
A.腔肠动物
B.线形动物
C.软体动物
D.节肢动物
8、某校实验小组探究四种动物的绕道取食,得到下表结果,分析数据可知四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动物 | 甲 | 乙 | 丙 | 丁 |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 75 | 158 | 32 | 6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丁→丙→甲→乙
D.甲→丁→乙→丙
9、从获得途径来分,下列行为中与其它三种不同的行为是( )
A.蜘蛛结网捕食
B.失去雏鸟的小鸟给金鱼喂食
C.孔雀开屏
D.大山雀偷喝放在门外的牛奶
10、大熊猫是南宁市动物园里最受欢迎的“星”之一,下列有关它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卵生
B.哺乳
C.体表被毛
D.牙齿分化
11、“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中的鸡和犬属于动物类群中的( )
A.鸟类、哺乳类
B.鸟类、爬行类
C.昆虫、哺乳类
D.爬行类、哺乳类
12、下列动物中,身体外面有角质层的是:( )
A.华枝睾虫
B.秀丽隐杆线虫
C.水蛭
D.蜈蚣
13、蛔虫和丝虫都属于线形动物,它们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有口有肛门
B.身体背腹扁平
C.刚毛辅助运动
D.体内有脊柱
14、美国人把蘑菇誉为“上帝的食物”,日本人认为蘑菇位于“植物食品的顶峰”,由此可见蘑菇营养价值之高。蘑菇的地上部分可食用,被称为( )
A.菌盖
B.子实体
C.菌丝
D.茎
15、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的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 甲 | 乙 | 丙 |
实验处理 | 将烤干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25℃环境里 |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25℃环境里 |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0℃环境里 |
实验结果 | 不发霉 | 发霉 | 不发霉 |
A.塑料袋口要扎紧,目的是保持袋内的温度和湿度稳定
B.甲与乙两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水分对霉菌生活是否有影响
C.甲与丙两组实验的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
D.该实验结果说明,低温和干燥环境有利于霉菌的生活
16、狒狒的群体中有明确分工,有首领统一指挥,这种行为属于( )
A.社会行为
B.捕食行为
C.繁殖行为
D.攻击行为
17、如图是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四种动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是草履虫,其运动器官是纤毛
B.与水螅的体形相比较,涡虫的身体星两侧对称
C.蛔虫体表包裹着一层不透水的外骨骼,可防止消化液的侵蚀,起保护作用
D.水螅利用消化腔内的肌肉层收缩和舒张,进行翻跟头运动
18、用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环保无毒,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其利用了昆虫的( )
A.通讯
B.取食行为
C.学习行为
D.迁徙行为
19、下列各项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多种多样的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B.环境决定生物,动物只能适应环境,不能影响环境
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D.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0、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下列生物不属于病毒的是( )
A.噬菌体
B.支原体
C.艾滋病的病原体
D.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
2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_____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________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________呼吸,________辅助呼吸。
22、配伍题
23、“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自己的祖国”,这是法国学者巴斯德的著名言论,他的“鹅颈烧瓶”实验的结论,推翻了关于“生命的起源”的“______论”。
24、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________和消化腺组成。
25、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在维持_____中有着重要作用;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6、科学的推测需要有确凿的_________,还需要有严密的__________,也需要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27、做馒头或面包加入酵母菌为什么会暄软多孔? ______
28、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__、__和遗迹.
29、春天,万花齐开,人们喜欢去郊外欣赏美丽的桃花;夏天,又脆又甜的桃子又是人们喜爱的水果,由一朵桃花变成一个桃子,发生了十分奇妙的变化。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一朵桃花有很多结构,其中重要的结构是 和 。
(2)如右图所示,将来发育成桃子的是 。(填序号)
(3)桃花在进行传粉时,花粉会落到 (填序号)上,通过它的识别,才能进一步萌发出花粉管。
30、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
瓶子编号 | 种子的数量(个) | 种子所处的环境(其他条件均适宜) |
A | 3 | 少量水,20℃ |
B | 3 | 无水,20℃ |
C | 3 | 少量水,﹣10℃ |
D | 3 | 水淹没种子,20℃ |
(1)用A号瓶与B号瓶进行对照,所探究的问题是 .
(2)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用 两瓶做对照实验.
(3)A号瓶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D号瓶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指出本实验设计中的一处不足: .
31、请将微生物与其实际应用匹配起来。
32、一对夫妇都能卷舌,他们的孩子也一定都能卷舌。( )
33、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
血吸虫体长仅十几毫米,身体前端有口吸盘和腹吸盘,它依靠吸盘吸附在人体肠壁的血管和肝脏的血管内,以吸血为生,能造成人的贫血等症状,甚至引起死亡。新中国成立以前,血吸虫病严重威胁着我国特别是南方水乡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带领人民开展了消灭血吸虫的群众爱国卫生运动,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一些地方就根治了血吸虫病。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是这样的:血吸虫卵随人的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化成幼虫——毛蚴。水中有一种软体动物钉螺,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包蚴,包蚴再发育成尾蚴,这属于幼虫阶段。随着幼虫的发育,它们的数量不断增加,一条毛蚴在钉螺体内可发育成几万至十几万条尾蚴!尾蚴从钉螺体内逸出来,密集在水面。当人到水田干活时,尾蚴接触到人的皮肤,就从皮肤侵入,随血液循环到达小肠和肝脏的血管,发育为成虫。
(1)血吸虫的成虫生活在____中,以____为生。血吸虫在动物分类上属于____动物,在营养方式上属于____,寄主有____和____。
(2)请你设计三个方案,防止血吸虫的传播。①_____; ②_____; ③________。
34、果蝇是研究生物遗传的常用材料。图中表示果蝇的长翅与残翅在亲代和子代的性状表现,用A、a表示控制显、隐性性状的基因。请分析作答:
(1)据图可判断,亲代果蝇的基因组成是 _______,子代残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2)某同学捕捉到一只长翅雄果蝇,为确定该果蝇的基因组成是AA还是Aa,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从子代中随机选取一只______雌果蝇与该果蝇进行交配。
②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后代全为____________,则该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若后代 ___________,则该果蝇基因组成为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