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是一位同学对部分动物类群特征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腔肠动物——身体中央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B.扁形动物——身体扁平,消化道有口无肛门
C.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
D.软体动物——身体外都被覆坚硬的贝壳
2、在下列哪种环境中,霉菌最容易生长?( )
A.干燥的衣服
B.煮沸但密封的牛肉汁
C.潮湿的粮食堆
D.潮湿的沙土地
3、玉米被誉为长寿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籽粒中的营养物质都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B.滴加碘液后胚乳变蓝,说明胚乳的主要成分是脂肪
C.玉米在开花期恰逢阴雨连绵,就会因授粉不足果穗缺粒减产
D.玉米籽粒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新个体,因此属于种子
4、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必须把塑料、金属类废弃物和人类的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分解者很少
B.消费者很少
C.光照很少
D.生产者很少
5、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也是重要的生长发育阶段。下列关于青春期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殖器官完全发育成熟
B.大脑功能逐步健全
C.男女出现各自第二性征
D.心脏的收缩力提高
6、下列哪项不是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A.维持生态平衡
B.动物和植物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7、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B.DNA分子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C.人体细胞中的23对染色体包含23个基因
D.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
8、下列进化和生命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米勒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大分子是可能的
C.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永远都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
D.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是脑容量的增加
9、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人的皮肤因晒太阳而变黑
B.由于水肥充足,水稻出现穗多粒大的性状
C.用眼不当造成的近视
D.高茎豌豆的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
10、下列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发酵技术的是( )
A.糍耙
B.汤圆
C.粽子
D.甜酒
1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共同的祖先是( )
A.猴子
B.黑猩猩
C.森林古猿
D.北京猿人
12、玉米拔节期间,出现茎秆软弱,易倒伏,叶的边缘焦枯等现象,这时应施加( )
A.含氮的无机盐
B.含磷的无机盐
C.含铁的无机盐
D.含钾的无机盐
13、“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戴盔披甲舞长须,刀剑随身一勇夫”分别描述的是蝉和小龙虾,你认为它们都属于节肢动物的理由是( )
A.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B.都有相同的生活环境
C.都有翅膀,能够飞行
D.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14、下列属于海葵和涡虫共同特征的是( )
A.身体呈辐射对称
B.体表有刺细胞
C.身体呈两侧对称
D.有口无肛门
15、因正确选择秀丽隐杆线虫作为研究对象,揭示出器官发育和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机制,3位科学家分享了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秀丽隐杆线虫的特征不包括( )
A.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B.有口无肛门
C.能自由生活
D.全身透明,体表有角质层
16、如图表示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关节由图中①、②、③、④构成
B.一块骨骼肌两端的肌腱都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C.结构③中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D.关节囊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
17、下列关于青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的营养菌丝的顶端呈扫帚状
B.青霉的直立菌丝从营养物质内吸收有机物
C.青霉产生的青霉素可治疗病毒性疾病
D.青霉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
18、“羊入虎口”比喻置身于危险的境地。如图为羊和虎的牙齿分化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为虎的牙齿
B.①门齿用来切断食物
C.②犬齿用来撕裂食物
D.③臼齿用来研磨食物
19、如图是英国《新科学家》杂志2012年尤里卡科学摄影奖获奖作品,6天大的“拟南芥”幼苗还带着两片子叶,由摄影师马克•塔伯特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适宜的外界条件下,拟南芥的种子就一定会萌发
B.拟南芥种子萌发时胚芽最先发育成茎和叶
C.拟南芥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
D.拟南芥种子萌发初期营养来自于土壤中的有机物
20、猪肉价格上涨是现在大家的热门话题,非洲猪瘟传染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下列关于非洲猪瘟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是单细胞结构的生物,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B.所有的病毒对人类都有害
C.可以利用培养基来培养非洲猪瘟病毒,然后对其进行研究
D.病毒在繁殖时,利用的是自身的遗传物质
21、自然科学领域中_________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就是_________
22、鲫鱼和家鸽的身体都呈______,可减少运动时受到的______。
23、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真菌、低等动物等,流行性感冒是由__________引起、脚癣是由_________引起。某种病原体侵入人体,受到刺激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__________,这种特殊的免疫物质叫___________。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______________。
24、鸟的主要特征是:体表______,前肢变成________,具有________的能力,身体内有辅助呼吸的____________,体温高而______。
25、引起生物变异是既受到 的控制,也受到 因素的影响.
26、人们常常在含氮量低的田里种大豆,这是因为在大豆的根瘤中有能够_____的根瘤菌与大豆共生,_____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大豆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大豆则为根瘤菌提供_____。
27、达尔文在南美加拉巴哥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发现分别生活着15种陆生龟类,它们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它们都保留着南美西海岸大陆龟类的痕迹,是由大陆龟进化而来的。请用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说明大陆龟的进化过程及其原因。
(1)在大陆龟的后代中具有多种可遗传的 ,为大陆龟进化提供了 。
(2)在不同岛屿的特定条件下,龟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的 是不同岛屿上龟类进化的 。
(3)不同岛屿的特定环境的 作用,保留了有利变异的个体,并决定了龟类进化的 。
28、(1)在生物分类等级单位中,______等级单位中的生物具有共同特征最多;______等级单位中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2)种是指______和______上表现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生物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为:______、门、纲、______、______、属、______。
29、象蝗虫这样,发育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时期,叫做______________发育.
30、如图是酵母和细菌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上图中图____是酵母,图______是细菌。(均填“A”或“B”)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2)二者所共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细菌还能形成_______以度过不良环境。
31、请将对应成就的代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进行填涂。
32、交叉隔代遗传是伴性遗传的表现形式。
33、请阅读下面材料。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群对该病毒普遍易感。李兵同学出现发热、咳嗽、喉痛、头疼、疲劳等症状,经医生诊断患上甲型H1N1流感。老师为此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要求李兵同学回家治疗;②要求学生经常洗手洗脸,搞好个人卫生;③要求学生经常打开教室窗户通风;④要求学生上、下学路上要戴口罩;⑤要求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⑥要求学生不要到人群聚集的场所去;⑦建议部分体质弱的学生打流感疫苗。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的病原体结构简单,没有_____结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老师让患病的李兵同学回家治疗,以防止班级其他同学感染此病。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上考虑,此时李兵同学应属于__________。
(3)在老师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你认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尽管是传染病高发期,但大部分同学没有患病,主要原因除积极预防外,还因人体具有保护自身的三道防线,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主要有皮肤和_________,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主要有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_________。
(5)接种疫苗属于计划免疫,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一种特殊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叫做___________,凡是能引起机体产生这种特殊蛋白质的物质叫做___________。
34、如图是女性生殖系统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是[ ]______。受精作用的场所是[ ]______。胚胎发育的场所是[ ]______。胚胎发育到第二个月末,外貌初具人形,从这时起到出生前的胚胎叫做______。
(2)胚胎发育初期由______提供营养;等胚胎植入子宫内壁后,胎儿通过[ ]______和脐带从母体内获得各种养料。
(3)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亲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______。
(4)如果某女性的1堵塞,自然状态下______(能/不能)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