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哺乳动物用牙齿咀嚼食物
B.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能灵敏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
C.哺乳动物绝大多数都是恒温动物
D.绝大多数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
2、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
A.环境的多样性
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基因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少
3、鸟在生殖和发育的过程中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其中各种鸟都必须经过的阶段是( )
①求偶 ②交配 ③筑巢 ④产卵 ⑤孵卵 ⑥育雏
A.①②⑥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4、图的阴影部分表示四种动物共有的特点,则该特点是( )
A.卵生
B.用肺呼吸
C.体温恒定
D.都有脊柱
5、某研究机构对先天性耳聋(由一对基因A、a控制)遗传调查后数据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婚配方式 | 被调查家庭数目 | 子女情况 | |||
组别 | 父 | 母 | 耳聋 | 正常 | |
一 | 耳聋 | 耳聋 | 46 | 58 | 0 |
二 | 正常 | 耳聋 | 74 | 21 | 102 |
三 | 正常 | 正常 | 158 | 5 | 278 |
A.先天性耳聋和正常是一对相对性状
B.只需根据第二组即可判断先天性耳聋为隐性性状
C.第一组中父母的基因组成都为aa
D.第三组中母亲的基因组成可能为AA或Aa
6、对于《诗经》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蒿”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鹿是草食性动物,牙齿无分化
B.鹿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鹿鸣可在群体中进行信息交流
D.鹿是恒温动物,不冬眠
7、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的信息交流,下列说法中属于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是( )
A.河蚌受到惊扰时关闭贝壳
B.老鼠闻到猫的气味迅速逃跑
C.蚊子经常在夏季和秋初叮咬人
D.猴子发现天敌时发出不同的声音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下列对古文中动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蚯蚓的体内没有脊柱,属于软体动物
B.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C.螃蟹的附肢分节,营寄生生活
D.蛇和鳝都属于爬行动物
9、人体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包括( )
A.脑和脑神经
B.脊髓和脊神经
C.脑和脊髓
D.大脑、小脑和脑干
10、一对夫妇的基因型皆为Aa,则他们所生子女的基因型可能是( )
A.AA 、Aa 或aa
B.AA 或Aa
C.AA 或aa
D.Aa 或aa
11、在下列基因组合中,表现出相同性状的是( )
A.Ee和EE
B.EE和ee
C.Ee 和Ff
D.Ee和ee
12、根据所学的微生物相关知识判断,下列方法不能延长该食品保存的是( )
A.牛奶彻底煮沸后罐装密封
B.将剩饭剩菜打包放进冰箱
C.将蒸熟的蘑菇放在阴湿处
D.将鱼清理后用盐腌并风干
13、为了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所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 )
A.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B.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C.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D.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4、牛的胃中有一种叫白色瘤胃球菌的细菌,在帮助牛分解青草中纤维素的同时,获取自身所需的营养。下列关于该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生产者
B.有成形的细胞核
C.以分裂方式繁殖
D.营养方式为自养
15、人类卵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为( )
A.22对常染色体+XX
B.22对常染色体+XY
C.22条常染色体+X
D.22条常染色体+Y
16、发酵技术指的是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的过程,从而进行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下列发酵产品与微生物搭配正确的是( )
A.泡菜——醋酸菌
B.米酒——乳酸菌
C.沼气——甲烷菌
D.酱油——酵母菌
17、水母可以依靠身体的伞部,在海洋中漂浮。当它在运动时,伞部的外缘快速收缩,压出海水,从而推动身体运动,它的运动方式是( )
A.爬行前进
B.伸缩前进
C.倒退前进
D.旋转前进
18、维生素是动物体不可缺少的有机成分,如果缺少了会引起各种疾病。夜盲症是机体缺少什么维生素引起的(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19、在已知的 150 多万种动物中,无脊椎动物的种类约占 95%。下列无脊椎动物中,身体结构有口无肛门的是( )
A.水螅
B.蛔虫
C.蚯蚓
D.蜜蜂
20、下图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Ⅰ过程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B.Ⅱ过程只在晚上进行
C.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有机物
D.绿色植物通过Ⅱ过程来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______;有______;运动器官是______.
22、自然界中的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_____,不适者被_____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
23、蛔虫生活在人的小肠里不被消化液消化是因为它的体表有 。
24、米勒的实验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____________是能够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的。这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
25、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_____的遗传物质,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____的遗传特性.
26、哺乳动物体表 _________; _________,哺乳。
27、动物体在__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不依赖于个体生活的经验,通过遗传和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行为属于__行为.
28、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9、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细菌和真菌进行了相关问题研究.
(1)在培养细菌过程中,同学发现培养基上出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菌落(如图).图中 属于细菌菌落.细菌和真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有经验的农民常常在一块地中轮流种植玉米和大豆,这是因为豆科植物根部有 ,能够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含氮物质.
(3)进行“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的实验探究,某同学在下列三套装置中加入等量的干酵母(内有活的酵母菌)和等量水,A、C中加入等量葡萄糖,并将三套装置放在温暖环境中.该实验的变量是 ;需选择 两套装置作为对照实验;上述装置中能产生酒精的是
30、 生物几乎都是由 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 和 的基本单位。
31、日常生活中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很多,请将下列相关内容连线。
32、我国林业生产中用材树种主要是裸子植物._________.(判断对错)
33、下图1、2分别为某地原有的传统农业和改进后的生态农业模式。图2生态农业模式中,杂食性的雏鸭可以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作物植株养猪、养鸭,用秸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用猪鸭粪、沼渣肥田,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与蛋肉类。请据图回答问题:
(1)水稻、杂草作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将_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供给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所需。
(2)图2生态农业模式中,动物粪便和秸秆中的有机物被_______分解为无机物回到环境中,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了该生态系统的物质_______,体现了生态效益。
(3)根据图2中的模式图,写出包含鸭的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如果出现生物富集,这条食物链上的受到污染最严重的生物是_______。
(4)图2中的生态农业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较复杂,与图1中的传统农业相比,该生态农业的_______能力较强。
(5)农民经常要在稻田里除草,是为了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农作物收获后的秸秆也被移出农田生态系统进行处理。这些措施带来的影响,下列哪项描述正确( )
A.影响物质循环利用
B.影响能量循环利用
(6)传统农业中,通过多施化肥和农药的措施确保农业生产获得丰收,但是对环境造成污染。生态农业模式(如图2)中,有哪些措施可以缓解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写出一条)_______。
34、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肾单位中有血液、原尿和尿液三种液体。①内的液体是______;④内的液体是______。
(2)当原尿流经⑤肾小管时,大部分的______、全部______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
(3)若某人尿液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可能是因为此人肾单位中的______发生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