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是人血涂片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缺铁或蛋白质会影响②的功能
B.①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C.人患炎症时,④的数量会增多
D.输血时血型不合,②会凝聚成团
2、中医博大精深,一些动物的某些结构或分泌物可以入药。下列动物与其结构或分泌物对应错误的是( )
A.乌贼——海螵蛸
B.水蛭——蛭素
C.牡蛎——石决明
D.蟾蜍——蟾酥
3、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B.依靠体壁呼吸
C.依靠足和翅运动
D.具有外骨骼
4、蝙蝠是一种会飞的哺乳动物,蝙蝠和家鸽的共同特征是( )
A.都用气囊呼吸
B.都用喙啄取食物
C.都属于恒温动物
D.都有门齿和犬齿
5、十月怀胎,母亲不易。如图是小丽从受精卵发育成青春美少女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表示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
B.②→③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后平均分配
C.④是由②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的胎儿在妈妈的子宫内发育
D.进入青春期后小丽会出现月经,是由于子宫分泌雌性激素
6、20世纪90年代,我国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将细菌的抗虫基因成功地转移到棉花的受精卵中,培育出抗虫效果明显的棉花新品种。以上事实说明( )
A.细胞中的基因具有显性与隐性之分
B.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
C.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
D.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7、冬虫夏草,别名虫草,是一种名贵中药,具有补益肾脏,止血化痰的功效。其中的冬虫是蝙蝠蛾的幼虫,那么夏草指的是一种( )
A.植物
B.真菌
C.细菌
D.病毒
8、如图中各重合部分表示相应动物的共同特征,对应错误的是( )
A.①可代表体温恒定
B.②可代表具有脊柱
C.③可代表卵外有壳
D.④可代表牙齿分化
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
B.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
C.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会受到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
D.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10、环境学者吴向荣,用十五年时间植树给沙漠“锁边”,让二十公里长的沙漠边缘成为了绿洲,减缓了沙漠化进程。下列关于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能够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B.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
C.可以适应生物圈中各种环境
D.根系深入土壤,保持了水土
11、2022年5月22日是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生物多样性日的宣传主题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生态系统多样性
B.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C.为丰富我国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对生物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12、2023年7月2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告《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动物”)。下列动物都在名录中,其中属于爬行动物的是( )
A.太白壁虎
B.东方蝾螈
C.三叶虫萤
D.东北刺猬
13、在植物开花、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子房壁发育成果实
B.雌蕊凋落
C.受精卵发育成胚
D.子房发育成种子
14、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灰质是神经元细胞体密集的部位
C.脊髓既具有反射功能,又具有传导功能
D.神经系统是由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组成
15、夏天的一场大雨后,同学们在校园的草地上捕捉到一些蚯蚓,在观察了蚯蚓的外部形态后,其中不正确的是( )
A.①是蚯蚓的后端
B.蚯蚓的身体呈圆筒形
C.用手抚摸蚯蚓,感觉腹面比背面粗糙
D.蚯蚓在报纸上的移动速度比在玻璃上快
16、下列不属于仿生学内容的是( )
A.飞行员身上的“抗荷服”
B.雷达
C.北京天坛的回音壁
D.智能化的电脑
17、下列生物都生活在水中,其中不属于鱼的是( )
A.鲫鱼
B.大鲵
C.鲨鱼
D.海马
18、南瓜是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口感软糯、营养价值高。下图是南瓜花的结构和某生理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南瓜的花属于单性花、单生花
B.①的花药中含有许多花粉
C.南瓜是雌雄异株植物
D.南瓜一定进行异花传粉
19、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有关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家鸽有坚硬的角质喙,适于飞行生活
B.哺乳动物的牙齿分化,提高了摄食和消化能力
C.蜥蜴体表覆盖有鳞片,可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D.青蛙的肺和皮肤里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气体交换
20、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大量墨汁
B.失去蛋的企鹅把鹅卵石当企鹅蛋孵化
C.刚出生的小羊碰到母羊乳头吮吸乳汁
D.马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起优美的舞步
21、根据细菌的外部形态,把细菌分为三种:_________, _______ , ________ ,但每个细菌都是_______细胞的。
22、非处方药标志是____________,消费者可以自主购买。
23、螳螂的发育过程属于________ 发育,要经历________ 个发育时期.
24、.胎儿与母体是通过 进行物质交换的。
25、阅读下面材料,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下列问题:
A.一次,小明发现有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运食物.观察思考后,小明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
B.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小明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
C.小明针对“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一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
D.小明按照实验设计完成了实验.
E.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了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F.然后他把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了交流.
(1)根据上述材料,写出A、B、C、D、E、F分别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设计的实验中放上少许盐一组起______作用.
(3)小明设计的实验不足之处是______.
26、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指________就有的,是由身体内部的________所控制的行为.
27、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栖动物,其皮肤干燥,表面覆盖______或甲,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蝗虫身体上的______不仅能保护身体,也能起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28、蜥蜴等都属于爬行动物,它们都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________;用________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________。
29、动物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是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有的群体还形成 。
30、尿液的形成包括两个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请将相对应的各部分用线连接起来。
32、“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说明了生物的变异现象 ______ .
33、新型冠状病毒是2019年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该病毒症状一般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该病毒已确认存在人传人现象,且潜伏期具有传染性,目前没有特异治疗方法。
(1)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新型冠状病毒属于____病毒。能引起人体主要呼吸器官_________受到损伤。
(2) 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结构,只有_______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___。
(3)新型冠状病毒的繁殖方式靠是__________________
34、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的时候运动不当,[1]就会从[4]中脱落出来,这种现象叫______。
(2)图甲的[2]______能使关节牢固;[3]______中有滑液能使关节灵活。
(3)屈肘运动时,骨骼肌接受了______传来的兴奋而收缩,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完成屈肘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肌细胞内______的氧化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