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3-2024年学年云南省曲靖市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进入腊月以来,资阳一天比一天寒冷,加上下了两天雨,更是寒气逼人,资阳人几乎都被冷得席不暇暖,夜不成眠。

    ②.这一伙侵吞巨额财产、败坏党纪国法的“硕鼠”被押进法庭时,人人侧目而视,嗤之以鼻。

    ③.专家指出,强烈的地震极易引发海啸, 沧海横流 ,巨浪奔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应切实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

    ④.在为老人提供经济赡养之后,子女更要重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使他们能够好好享受生活,拥有美好的桑榆晚景。这场比赛谁成为最后的优胜者?

    ⑤.如果一个人老是对自己妄自菲薄,认为自己毫无魅力可言、缺乏智慧低人一等,久而久之,自卑、羞耻会耗尽所有的尊严

    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从楼言起,但意在楼外,写景抒情曲尽其妙,炼词造句独具匠心,字字珠玑,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A. ②③⑥   B. ①④⑤   C. ①②⑤   D. ①③④

  •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A.削 盘 皮 生吞活

    B. 始 韶 牙咧嘴

    C.脉 汗 流 口喷人

    D.发 动 光 一十寒

  • 3、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在全球化的今天,守护文化多样性,是关涉人类未来文化发展的大问题。在不同文化主体之间,要倡导有创建的交流、理解与对话。这种文化理解是一个双向承认的过程: 。前者是自觉、自省,后者则是宽容礼让,平等开放。

    A. 首先是接触“他者”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然后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B. 首先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然后是接触“他者”文化认识“自身”文化

    C. 首先是接触“他者”文化以了解“自身”文化,然后是认识“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D. 首先是了解“自身”文化以认识“他者”文化,然后是接触“他者”文化以理解“自身”文化

  •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jìn)    菜(zhái)    正(dìnɡ)    扰动(rǎo)

    B. 折(cuò)    那(chà)    的(sì)    (jūn)

    C. 变(tuì)    (lèi)    (chēnɡ)    (pǐ)

    D. (zuǎn)    拜(chónɡ)    切(pò)    糊(mó)

  •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鼓(lèi 时(bèi   起(qiào tóng

    B.蜢( 水(zhàng     门(chuài

    C.   怨(mán 嘴(mǐn 睨(

    D.河(guàn 望(tiào 怏(yāng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流年(节选)

    彭学明

    ①我家的吊脚楼,是隐没在一片翠竹丛中的。

    竹,是湘西最常见的植物,竹在湘西,最受欢迎。正像一粒火可以燎原一样,一根竹可以发遍千山。它预示着兴旺的人丁,预示着蓬勃的生命,预示着财源的茂盛。因此房前养鱼,屋后栽竹,是湘西人最乐意做的美差。

    我家的竹,是母亲和妹妹在修了小屋后栽的。那年,母亲从一个亲戚家挖来两根楠竹栽下,第二年,就变几十根了,第三年,就变几百根了。转眼,就是绿蒙蒙的,一大片了。风一吹,绿意一片片招摇,一片片倒伏,绿色的声音从屋顶上沙沙响过。茂密的绿色,生长出茂密的诗意,温柔而坚挺。坚挺的是齐刷刷拔地而起的身姿,温柔的是整齐齐俯首而立的头。阳光落在翠竹上,阳光是绿的。鸟翅落在翠竹上,鸟翅是绿的。母亲和妹妹的歌声落在翠竹上,母亲和妹妹的歌声是绿的。霞光烧过的时候,母亲和妹妹,总会坐在吊脚楼的坪院里,看绿竹枝头百鸟跳跃,听绿竹枝头百鸟和鸣。那被霞光和绿色染过了的鸟声,一声比一声脆,一声比一声甜。特别是一场春雨过后,当竹笋像诗歌一样,从竹林里密密麻麻地冒出来时,母亲和妹妹听得到竹笋破土的声音,听得到诗歌激动的喘息。那诗尖尖的,小小的,一圈一圈、一寸一寸地从地里旋出来,带着一点点叶芽,含着一点点嫩壳,像成千上万只鸟嘴,对着蓝天,唧唧合唱。

    我家的吊脚楼,建起来很简单,也就是在小木屋的两头,各接了一排厢房。也就是说,两头各接了两间悬空和吊脚的楼房。小草一样的母亲,被生活的大山重压了一辈子,她也该在宽敞的吊脚楼里,轻松而敞亮地过她的晚年了。

    像一个抱着双手,单腿独立,靠在墙上,望着远方的思想者,我家的吊脚楼,也正背依青山绿水,默默凝望。凝望沧桑的岁月,凝望新生的希望,凝望母亲远去的凤凰。是的,母亲像凤凰一样远去了,母亲的吊脚楼却地久天长地留了下来。吊脚楼的一些章节,吊脚楼的一些画面,吊脚楼的一些质地,都带着母亲的体温,在民间闪光。

    开始,我家的木窗都是简单地把十几根木条,一根一根整齐地隔开,留出空隙,透出光亮。母亲从外面请来最好的木匠,把窗子和门,都重新改成花格的,雕上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刻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把呆头呆脑的木头,硬是变成了一本有生命、生活、生气及艺术的活画图。你看,门框上刻着的草地和树丛里,有一只鹿,有一群蜂,有一只猴浑然地连在一起,那意思是“一路封侯”;门板上的一株腊梅怒放着,有一只喜鹊停在梅梢,就是“ ”。想想看,一路封侯了,哪能不喜上眉梢?而窗格上雕刻的鲤鱼、雄鸡、牡丹、百合、蔬菜、瓜果等万事万物,都栩栩如生地表达着年年有余、百年好合等吉祥的愿望。母亲,真是人间最伟大的写手,任何作家艺术家,都在母亲富于诗意的想象里,

    吊脚楼下悬空的两个厢房里,母亲在一个厢房安上了碓、磨,在一个厢房堆放着杂物和柴火。久而久之,那里就成了母亲另一个劳作的空间。舂碓时,一只脚在踏板上使劲一踏一放,碓头就高高扬起,高高落下。人在踏板上起起伏伏,谷在碓窝里越春越烂。把春烂的谷米在筛子里一筛,壳是壳,米是米,干干净净。母亲舂碓时,还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篙,竹篙上装着一把弯弯的棕树叶杆子,边春边用竹篙搅拌碓窝里的谷米,以便受力均匀,把所有的谷米都春到。母亲在踏板上左右摇晃的身影,母亲边踩踏板边搅匀谷米的姿势,是那么的协调,那么的匀称,那么的优美,简直就像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在跳一种别开生面的劳动舞。是的,这是劳动,这是舞蹈,这是母亲的劳动、母亲的舞蹈,是母亲奉献给世界的最质朴伟大的舞蹈。其实,母亲又何止是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她脚下踩着的那个踏板不是一把琴吗?她手里拿着的那根竹篙不是一张弓吗?她一弹一拨的声响,不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吗?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乡村音乐演奏家!

    母亲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老变瘦,我们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美变俊,日子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富变好。从流浪的屋檐,到暂住的油坊,从简单的仓库,到温馨的小木屋和宽敞的吊脚楼,我历经艰辛而终获幸福的家,像小小的一滴水,反射着时代的光辉;我看似奇崛但却快乐的平民生活,像淡淡的一点绿,映衬着这个时代的底色。时代在变,家也在变。家,国,和时代,是一根血脉上的同一个细胞,相亲相爱,相生相息。正像老母亲说的,好的国家社会,好的时代年头,都被我们赶上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1赏析第3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2第6段两处空格应该填入的成语分别是: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吊脚楼是作者描述的重点,对此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A.第1段独句成段,点出了“我家”的吊脚楼的位置,创设意境,引起注意。

    B.第2、3段描写“我家”的竹,翠绿而生机勃勃,衬托了吊脚楼的美好。

    C.第4段中划线的“也就是”一词表明“我家”吊脚楼的搭建十分容易。

    D.第6段详写了门上的雕刻,意在突出母亲对儿女“封侯”的渴望。

    E.第7段描写了母亲在吊脚楼下的厢房里劳作的场景,朴素而富有诗意。

    F.第8段表明我家的生活越变越好,宽敞的吊脚楼是母亲晚年的安身之所。

    4有人评论彭学明的文字“质朴而厚重”,结合这一评论,赏析第5段。

    5第6、7段最后作者都将母亲比作艺术家么,但在内容和感情上有所不同,对此加以分析。

    6文章题目为《流年》,但是这个词在文中并未出现,作者为什么以此为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1)_________,道阻且长。溯游从之,________。(《诗经 蒹葭》)

    (2)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雨霖铃》)

    (3)香雾云鬟湿,__________。(《月夜》)

    (4)________,不耻下问。(《论语》)

    (5)失于盛年,__________,不可自弃。(《勉学》)

    (6)酿泉为酒,__________。(《醉翁亭记》)

    (7)千淘万漉虽辛苦,___________。(《浪淘沙》)

    (8)_________,仁之端也。(《孟子》)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来具体表现宋荣子的“荣辱不惊”。

    (2)《琵琶行》借景物描写渲染感情,如借江月之景“_____________”衬托琵琶女的孤寂生活,借居住之境“________________”抒写诗人谪居卧病的凄苦之情。

    (3)陆游的《游山西村》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渲染出丰收之年山村一片欢悦、农人热情好客的美好景象。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人杜甫在《春望》中用“__________”写出了在连绵战火中亲人的书信对自己的重要性,可现实却是“亲朋无一字”,自身命运的悲苦和“戎马关山北”的国运,让诗人心中万分忧虑,以致白发增多,这种情况在《登高》里“____________”这句诗中表现出来。

    (2)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种感受,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常用来表现无私奉献的精神。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大话西游》中这段台词已成为经典,然而早在唐时,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就用“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这种追悔莫及的心情。

    (2)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和自身命运的坎坷,极其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哀恸。

    (3) 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一句直接表现诗人和朋友在告别时被远处传来的琵琶声深深吸引的情景。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听到琵琶女的弹奏后产生共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对琵琶女与自己遭遇的慨叹。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通过不同感官来描写村社热闹场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的《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把酒对月歌

    唐寅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注】①唐寅科场失意,落拓半生,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7)在苏州城外桃花坞筑桃花庵,与好友饮乐其中。《把酒对月歌》就作于此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开篇即以兀傲的口气,推倒以往的一切咏月诗,独尊李白,对李白的追慕之情溢于言表。

    B.李白虽已驾鹤仙去,但其诗歌仍为世人代代传颂,这从侧面说明了李白和明月一样可以永存。

    C.与李白相比,诗人自觉写诗数量虽多但才华不及,羞愧之下以“料应月不嫌我丑”自我开解。

    D.与李白相比,诗人虽无“登天子船”“上长安眠”的经历,但有与李白一样豪放不羁的禀性。

    【2】此诗最后两句写得颇有妙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天下皆知美之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

    (《老子》第二章)

    三十辐,共一毂,其无,有车之用。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第三十三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短相形,高下相       倾:依靠

    B.其无,有车之用          当:当作

    C.埴以为器                    埏:揉和

    D.自者不长                  矜:夸耀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皆知美之             为:动词,是

    B.前后相随,恒                 也:语气词,表判断

    C.跨不行                           者:代词,……的人

    D.不失所者久                    其:指示代词,那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把很多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

    B.《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

    C.《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

    D.《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哲理的判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亚历山德罗·达维尼亚曾说:“种于不寄‘希望’于光,就生不了根,然而希望并不那么容易,希望需要自觉、开放和许多失败,希望不是乐现者的毛病,而是强有力的现实主义,是一颗脆弱的种子的现实主义;种子只有接受地底下的黑暗才能长成树林。”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经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写成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