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他将几个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划线部分描述的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2、下列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春天,万物生长
B.夏天,雪糕熔化
C.秋天,果实掉落
D.冬天,河水成冰
3、我国研制的“全碳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材料,其密度为,则( )
A.该材料适合做砝码
B.该材料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C.的该材料质量为
D.的该材料质量为
4、“嫦娥”舒广袖,“玉兔”归蟾宫,嫦娥三号怀抱着“玉兔”飞向月球,说“玉兔”静止,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太阳
B.月球表面
C.地球表面
D.嫦娥三号
5、关于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板冲压成了一定的形状,质量变小
B.一瓶矿泉水在冰箱里结冰,质量变大
C.物理课本放在家里和放在书包里,质量没变
D.地面上的物资被送到空间站后,质量为零
6、某同学对预防新冠肺炎措施中的相关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测体温”: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B.“勤洗手”:一次正确洗手的时间约为3s
C.“要锻炼”:在跑步机上跑步时的速度约为20m/s
D.“戴口罩”:一只医用外科口罩的质量约为5kg
7、如图是四个课本中实验配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①:抽取玻璃罩内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B.图②: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C.图③:用相同的力度从左往右依次敲瓶子,音调会越来越低
D.图④:发声扬声器旁边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8、下列几幅漫画各对应一句成语。关于成语中蕴含的光学原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凿壁偷光”--光的折射
B. “井底之蛙”--光的反射
C. “猴子捞月”--光的折射
D. “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9、对下列物理量,描述合理的是( )
A.物理教材的宽约为
B.正常人的心率约为60次/
C.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D.洗澡水的温度
10、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有效减弱噪声产生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在学校周围植树
C.纺织车间工人戴上防声耳罩
D.阳台及窗户安装双层隔音窗
11、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同地、同向直线行驶,它们的运动信息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做加速运动,乙匀速直线运动
B.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静止
C.甲和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经过4s时,它们相距10m
12、下列长度单位换算过程合理的是( )
A.76m=76×100cm=7.6×103cm
B.76m=76m×100cm=7.6×103cm
C.76m=76m×100=7.6×103cm
D.76m=76×100=7.6×103cm
13、如图所示,关于声的利用实例中,不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觅食
B.倒车雷达
C.医生用B超查病
D.超声波清洗眼
14、在杭州亚运会比赛中,中国跳水梦之队的全红婵、陈芋汐获女双10米跳台项目冠军。在比赛中,她们的动作高度协调统一,此时,若说全红婵是静止的( )
A.陈芋汐
B.观众
C.跳台
D.水面
15、《淮南子》完整记载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如图所示,下列节气名与其有关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图1谷雨中“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图2白露中“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图3大雪中“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图4霜降中“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16、下列实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
B.利用超声波清洗镜片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D.古代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判断悬崖的距离
17、2023年10月8日,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圆满闭幕,中国兑现了举办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亚运盛会的庄严承诺。如图所示,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琮琮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 )
A.
B.
C.
D.
18、生活中有很多常识的数据,下列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身高约为
B.的短跑成绩约为
C.步行的速度约为
D.脉搏正常跳动次所用时间约为
19、光线经过a、b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则关于两透镜的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凸透镜,b是凹透镜
B.a是凹透镜,b是凸透镜
C.a、b都是凸透镜
D.a、b都是凹透镜
20、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如图是远处物体在某人眼睛里成像的光路图,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的透镜分别是( )
A.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D.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2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否采了蜜,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B.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C.玻璃、沥青、海波是非晶体
D.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22、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B.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运动时,受到推力和重力的作用
C.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受力物体,但可以没有施力物体
D.马拉车时,马对车有力的作用,车对马也有力的作用
23、0℃的水和0℃的冰,关于两者的冷热程度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更冷一些
B.0℃的水更冷一些
C.冰和水的冷热程度相同
D.物态不同,无法比较
24、某辆汽车在高速路上正常行驶30s后,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 )
A.此时汽车的速度是70 m/s
B.此时汽车的速度是70 km/h
C.行驶3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70 m/s
D.行驶3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70 km/h
25、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因为_________原因而带了_____电。因此它能够吸引轻小纸片,但当小纸片与玻璃棒接触后,立即从玻璃棒上跳开,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弹簧测力计是初中物理常用的一种测量工具,它是根据_____的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下所挂物体的重力为_____N。
27、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木块A、B一起以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A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__N,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__N,若将木块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
推动它们一起以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此时木块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__N,木块B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为____________。
28、照相机的镜头其实是一块______透镜,它对光有______作用。(填“会聚或发散”)
29、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之比为1:2,质量之比是2:3,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如果把甲物体截去一半,乙截去,则它们剩余部分的质量之比为______。
30、“掩耳盗铃”是在_____减弱噪声;把门窗关上,是在_____减弱噪声;城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是在_____减弱噪声。
31、如图所示,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的成因光路示意图,需要佩戴______(选填“凸透”或“凹透”)镜进行矫正。
32、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由30°增大到35°,则反射角___________(增大/减小)___________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___________度。当反射光线与镜面成60°时,入射角为___________度。
33、如图所示,运动员用力拉住链球,链球沿圆周运动。此时链球受到的作用力是_____,假设从某一时刻运动员松手,且链球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链球将_____(填写运动状态)。
34、常见的摩托车排气管制得较长,并且在尾部还安装了消声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 (填“增强”或“减弱”)发动机产生的_____ (填“乐音”或“噪声”).
35、如图甲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1s,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C处所用时间为1.5s。
(1)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若小车松开之后才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______;
(4)图乙中能够准确反映小车从A到B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36、两个体积相同的木块在水中的情况如图所示,比较下列各量:
(1)木块的质量:mA________Mb
(2)木块的密度:ρA________ρB
(3)受到的浮力:FA________FB(均选填“<”、“=”、“>”)
37、小贺和同学周末结伴去庐山秀峰游玩,在山脚下,他们对着前方884m的秀峰瀑布兴奋地大声喊:“望庐山瀑布!”(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请计算出他们的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多少s?
(2)他们是否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38、
(1)在注水前,这个铜球所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2)这个铜球的总体积是多大?(铜的密度是8.9×103kg/m3)
39、根据图中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画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40、(1)如图所示,作出光线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完整光路。
(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斜射向半圆形玻璃砖圆心O,在屏幕MN上出现两个光斑,请画出形成两个光斑的光路图。
(____________)
41、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人见人爱。如图甲,“冰墩墩”站在水平冰面上,请画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如图乙“冰墩墩”单脚站在水平地面上向右滑行,请在O点作出它所受摩擦力f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