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所示是“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B.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C.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D.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2、下列对各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入射光垂直射向镜面时,入射角等于90°
B.乙图中蜡烛远离玻璃板时,玻璃板后面蜡烛的像逐渐变小
C.丙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实像
D.丁图是远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光路图
3、“纳米”是长度单位之一,符号为mm,且1nm=10-9m。纳米技术是以0.1~100nm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已挤身世界前列。已知我国研制成的碳纳米管的强度(单位面积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钢的100倍,而碳纳米管的密度仅为钢的。假设有两根同样粗细的细绳,分别由碳纳米管和钢管制成,将它们分别在地面附近竖直悬挂起来,则它们能承受自身重力而不断裂时的最大长度之比l纳米:l钢为( )
A.600:1
B.3600:1
C.100:6
D.100:161
4、自动驾驶小巴是2023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场馆内的特色交通工具,为参赛选手、观众、工作人员等提供优质的服务。如图所示,自动驾驶小巴正在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若说坐在车里的乘客是静止的,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
A.道路旁的树木
B.沿途的电线杆
C.道路旁驶过的汽车
D.关着的小巴车门
5、在如图所示中,物理实验室常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
A.钟表
B.沙漏
C.停表
D.手表
6、.物态变化现象一年四季随处可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
7、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倒计时方式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曲,从“雨水”开始,一路倒数最终行至“立春”,在开幕式开篇就向世界展现本届开幕式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质。下列自然现象,由液化形成的是( )
A.立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B.白露,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C.霜降,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
D.冬至,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8、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 )
A.
B.
C.
D.
9、小玉正确使用刻度尺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4cm、12.46cm,对测量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小玉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01dm
B.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所以书的宽度是12.34cm
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D.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6”是估读的
10、如图光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小孔成像
B. 水中倒影
C.手影游戏
D.树下阴影
11、如图的测量工具中,用来测量时间的是( )
A. 刻度尺
B. 测力计
C. 天平
D. 秒表
12、小明上学时外面下着雨,他坐在由南向北行驶的出租车里发现,车窗外的雨点飘落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则关于风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由东向西的风
B.一定是由西向东的风
C.一定是由南向北的风
D.一定是由北向南的风
13、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则速度大小( )
A.猎豹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
1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许多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的有关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雨的形成是液化,需要吸热
B.“独钓寒江雪”——雪的形成是熔化,需要放热
C.“踏雾乘同归”——雾的形成是汽化,需要吸热
D.“凝是地上霜”——霜的形成是凝华,需要放热
15、将一金属块(ρ金属>ρ水)浸没在装满水(ρ水=1.0×103kg/m3)的容器中,溢出水的质量为10克。若将其浸没在装满酒精的容器中(ρ酒精=0.8×103kg/m3),关于溢出酒精的质量(不考虑实验操作中其他因素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等于8克
B.可能大于8克
C.一定小于8克
D.可能小于8克
16、越剧小生陈丽君凭借出色的人物塑造迅速成为全网关注的焦点,并将越剧这一传统文化再次带入到观众的精神视野中来,如图所示是2023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陈丽君的演出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伞离开陈丽君的手后,如果速度越大,那么惯性越大,飞得更远
B.抛出伞后,陈丽君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给陈丽君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在伞离开陈丽君的手后,手与伞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伞被倾斜向上抛到最高点时,若一切外力同时消失,伞将保持静止状态
17、下列现象中,物质的密度变大的是( )
A.铁棒磨成针
B.橡皮泥捏成小船
C.冰熔化成水
D.使用中的粉笔逐渐变短
18、下列对教室里有关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广播播放“考试正式开始”,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B.老师在室内讲话比操场上响亮,因为室内讲话声音的频率低
C.打开教室门窗,加快空气流动,可减弱马路上的噪声
D.考场周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19、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将糖用温火熬成糖汁,再在石板上画出造型,粘上竹签,待糖汁冷却后便完成制作。在糖画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 )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熔化后凝华
C.先液化后凝固
D.先液化后凝华
20、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像如图,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分别是( )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 40 | 60 | 80 | 100 |
液体的体积V/cm3 | 20 | 40 | 60 | 80 |
A.60g 0.8×103kg/m3
B.20g 1.0×103kg/m3
C.60g 1.0×103kg/m3
D.20g 0.8×103kg/m3
21、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两种物质的密度之⽐ρ甲∶ρ乙为( )
A.1∶2
B.2∶1
C.4∶1
D.8∶1
22、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B.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C.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D.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23、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密度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B.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C.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4∶1
D.体积为的乙物质,质量为10g
24、下列实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
B.利用超声波清洗镜片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D.古代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判断悬崖的距离
25、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_________;(2)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失__________.
26、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而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时间内共振动了600次,则它翅膀振动的频率是_____Hz,我们_____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27、如图所示,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G,重6N,受竖直向上作用力F是20N时能静止在天花墙面上,则正方体对墙的压力是_______N,压强是_______Pa。
28、一根饮料吸管,用小刀从管的中间割一个口,有一部分连接,然后弯成直角,将管的一端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乙,从另一端向管内吹气,会看到管中液面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其原理是______。
29、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______(填“快”或“慢”);光从空气传播到水中,它的速度将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0、如图所示可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关系的是______(甲/乙/甲和乙);可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的是______(甲/乙/甲、乙均可);如果图甲中铅笔尖的面积是 0.5mm2,两手指均用 2N 的力对压铅笔两端,则笔尖对手指的压强为______Pa。
31、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其中雾和露、雪和霜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小冰晶。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后分别会发生______和______,形成水蒸气,从而构成自然界的水循环。
32、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在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3、小刚同学经过垃圾堆放站时发现垃圾堆里面有很亮的光斑,走近一看原来是透明矿泉水瓶中有水,相当于一个______,他将瓶中的水倒掉后把空瓶投进了可回收垃圾箱,他这样做的原因: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水瓶对太阳光有______作用,可能引起火灾。
34、温度是表示________的物理量。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的温度为100℃,_____的温度为 0℃。
3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规律制成的.
(2)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图所示,图中_____(选填“甲”或“乙”)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并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
(4)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请写出一点)
36、如图是用动滑轮运送建筑材料A的示意图,在卷扬机对绳子的拉力作用下,使重1200N的建筑材料A在50s的时间里,匀速竖直上升了10m.在这个过程中,动滑轮提升建筑材料A所做的有用功为W有,卷扬机对绳子的拉力F为800牛。绳重及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求:
(1)有用功W有;
(2)动滑轮的重;
(3)动滑轮匀速提升建筑材料A的机械效率η。
37、“十一”黄金周,小明和爸爸外出旅游,买了一套由一种特殊泥土制作的茶壶,如图所示。他很想知道这种泥土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 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 g。则(水的密度为1.0 g/cm3):
(1)这种泥土的密度约多少?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 g,则该茶壶所含泥土的体积为多大?
38、如图所示,备受关注的西成高铁于2017年12月6日正式开通运营,西成高铁陕西段的桥、隧比高达94%,在秦岭山脉中超过10公里的特长隧道就有7座,隧道群规模为全国之最。当CRH3A型动车以某一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时,在进入某一隧道前800m处鸣笛,司机在呜笛4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1)动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m/s?
(2)动车车长为300m,通过该隧道耗时80s,请问该隧道长为多少米?
39、一束光以45°角照射到平面镜上,如图所示,入射光线垂直于凸透镜的主光轴,请完成图中的光路。
40、如图所示,室内有一点A,人眼在A处,试画出人眼能够观察到室外景物的范围的光路图,并将所看到的景物范围用斜线表示出来。
41、如图,S′是发光点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请完成光路图并标出凸透镜右侧的焦点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