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物理的花园里,挖呀挖呀挖……”,“物理的花园”里有很多与生活相关的知识,下列表述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
B.一名初中生的质量约为
C.人感觉舒适的室温约为37℃
D.正常人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
2、课外实验小组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先将一个乒乓球压扁,之后放入一个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过了一会儿看到压扁的乒乓球恢复原状了。压扁的乒乓球恢复到原状的过程中,关于球内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变大
B.密度不变
C.体积不变
D.密度变小
3、在社会生活中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小明对一些物理现象进行了观察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冬天窗玻璃的窗花是凝华现象,在玻璃的内侧
B.医院手术室或者病房常用紫外线灯,这是利用了紫外线的杀菌作用
C.用收音机听歌,能分辨歌曲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D.航空器材常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
4、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的运用。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俗语的理解、解释正确的是( )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很高
C.“闻其声知其人”——可以根据响度来判断说话者是谁
D.“响鼓也要重锤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音调越大
5、雨过天晴,荷叶上散落着许多水珠,它们大小不一,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晶莹剔透,如图所示。透过水珠看叶片,叶片上的纹理变粗了。此时水珠相当于一块(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玻璃板
6、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 )
A.
B.
C.
D.
7、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是人类在探索新材料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该物质的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钢材,且能承受1400℃的高温,而密度只有3kg/m3。一架用钢材(ρ钢=7.9×103kg/m3)制成的质量约160t的大型飞机,如果用“气凝胶”做成,其质量相当于( )
A.一枚硬币的质量
B.一个鸡蛋的质量
C.一个成年人的质量
D.一台大卡车的质量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公共场所要小声交谈,“小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低
C.做“B超”检查,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特性
D.中高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9、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较小的错误
B.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C.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D.多次测量可以减小所有情形的误差
10、小华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长度,三次测量值分别是L1=6.80cm、L2=6.81cm和L3=6.79cm,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mm
B.最终测量值应计为6.80cm
C.物体长度的准确值为6.80cm
D.改用分度值越大的刻度尺读数越准确
11、“农谚”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对农谚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12、如图所示,小明通过平面镜观察到了蜡烛A的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人能看到A的像,是因为A的像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眼
B.若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则蜡烛的像位置不变
C.蜡烛A远离平面镜,所成的像变小
D.若蜡烛以2m/s的速度远离镜面,则像远离蜡烛的速度也是2m/s
13、在潮湿的地方比较容易找到蜗牛,据此小明认为“湿度可能会影响蜗牛的分布”。该步骤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和假设
C.设计实验
D.分析与论证
1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15、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来解释的是( )
A.海上出现海市蜃楼
B.日食、月食的形成
C.影子的形成
D.小孔成像
16、声音在均匀空气里的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调逐渐减小
B.响度逐渐减小
C.声速逐渐减小
D.音调、响度、声速都不变
17、2023年7月,位于北京怀柔科学城的JF—22超高速风洞通过验收,其各项性能指标国际领先,为我们国家的空天往返系统以及超高声速飞行器的研制提供了有力支撑。超高速风洞可复现约30倍声速飞行条件,在飞行器研制过程中,需要将飞行器模型固定在风洞中,让风迎面吹来,模拟飞行器在空中的飞行情况。关于这一模拟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
B.风相对于飞行器模型是静止的
C.飞行器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
D.飞行器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
18、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是( )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19、小王将一个橘子和两个鸡蛋分别放在已调平天平的左右两盘中,天平恰好再次平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出这个橘子的质量约为( )
A.
B.
C.
D.
20、如图是近视眼、远视眼以及矫正方法,则( )
A.图甲是远视眼
B.图乙中若去掉凸透镜,像会成在视网膜前
C.图丙是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丁是远视眼,可戴凹透镜矫正
21、现在你安静地坐在考场里答题,如果说你是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来回走动的监考员
B.从窗外飞过的小鸟
C.从窗外走过的巡视员
D.黑板前的讲台桌
22、下列测量仪器使用正确的是( )
A.
B.
C.
D.
23、1.7m高的小林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他的像的高度为( )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以上都可能
24、飞机向地面俯冲,飞行员看到大地扑面而来,这时飞行员选的参照物是( )
A.大地
B.太阳
C.漂浮的云彩
D.飞机
25、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A放在水平地面上,底面积为100cm2,盛有0.3m深的水。将质量为6kg、底面积为50cm2的实心金属圆柱体B竖直放入容器A中,水未溢出,B上表面露出水面高度为0.2m。则容器中水的质量是______kg,B的密度是______kg/m3。()
26、两端开口的圆筒内嵌一光学元件,在圆筒左侧中心轴上放一光源S,圆筒右侧中心轴上垂直固定一光屏。现左右移动圆筒,当圆筒左端面距离光源为a时,恰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将圆筒向右水平移动距离b时,光屏上第二次出现清晰像。则此光学元件是_____透镜,第二次所成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
27、冬天,教室窗玻璃上附着一层水雾,这是水蒸气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这些水雾出现在玻璃的______(“内/外”)表面。
28、如图所示,是我们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1)图甲中硫酸铜溶液与清水放置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这是 __________ 现象.
(2)图乙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拉动时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 __________ 玻璃板的重力.
(3)图丙中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 __________ 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4)图丁中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温度越 __________ ,扩散的速度越快.
(5)图戊中两个铅块紧压后就会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__________ .
29、甲乙丙三人骑车匀速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则当时刮的是_______风,骑车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
30、重为50N的物体在1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 N,这时将推力增大到15N之后,则物体将做_______(选填“加速”、“匀速” 或“减速”)运动。
31、(1)如图甲所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飞出,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面的棋子由于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同时,这些棋子因为受到__________的作用,会落到下面的棋子上。
(2)如图乙所示,向北行驶的汽车突然向东拐急弯时,车上的乘客会向_______________(选填:“东”、“南”、“西”或“北”)倾倒,这是由于乘客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32、桌面上水杯所处的静止状态和列车所处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都是 _________ 状态,水杯此时受到力的作用,若水杯重为2N,则它受到的支持力是________ N。
33、70μm=_____m;15min=_____h;3.6m/s=_____km/h.
34、草原犬鼠是大草原上常见的小动物,如图所示,它挖的洞有多个洞口,一些洞口比较平整,一些洞口则由圆锥形土堆围成。当风从洞口吹过时,由圆锥形土堆围成的洞口处空气流速 _____,压强 _____,较平整的洞口处空气流速 _____,压强 _____,这样,洞穴内的空气在气压差作用下会自然流动,从而改善洞穴内的通风状况。
35、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实验用砝码盒中配备有100g、50g、20g、10g、5g的砝码。请填写下列空格:
(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___________上,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左/右)移动;
(2)小明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小明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g左右。加砝码时,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___________g的砝码,试加其它砝码,同时调节游码;
(4)如图甲是小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他的错误是: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小明想测一下桌上一金属块的密度,于是他用调节好的天平先称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然后用量筒测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那么该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
36、某同学买了一张火车时刻表,他注意到在北京和上海间往返的13次和14次特别快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他了解了13次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14次由上海开往北京.这两次列车每天齐发一列车,自北京到上海铁路长1455.5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13次列车由天津西到济南的时间为多少?
(2)14次列车由上海驶往北京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3)若14次列车长为200m,中途以36km/h的速度,用了多长时间才能完全穿过长度为1600m的一个隧道?
37、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一鹅卵石,测得重力为20N,将物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求:
(1)鹅卵石的体积为多少?
(2)鹅卵石的密度是多少?
(3)若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称量为50N,用这把弹簧测力计最多能提起在水中多重的鹅卵石?
38、当把太阳光照到如图所示的装置上时,在墙上得到的彩色光带的颜色依次是什么?
39、在图中根据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40、请在图中画出两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
41、靠近北极圈的挪威中部小镇留坎镇四面环山,由于高山阻挡,每年9月到第二年的3月太阳光都照射不到小镇,这种情况维持了100多年。现在,当地人在附近一座450米高的山顶上竖起了三块巨大的平面镜,如图甲所示。这些平面镜由电脑控制,能跟踪太阳自动调整角度,确保太阳光被反射到镇中心广场,这样小镇的三千多居民就能在镇中心广场感受到温暖的太阳光。如图乙所示,MN表示置于山顶的一块平面镜,B点表示广场上被照亮的某一位置。
(1)一束太阳光经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后到达B点,请在乙图中画出该入射光______(保留作图痕迹)
(2)若入射光在纸面内绕O点转过6度,则平面镜MN需绕O点转过______ 度,才能使反射光仍然照射到B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