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是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B.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3m处
C.从第3s开始,,第5s时A、B相遇
D.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2、“禾下乘凉梦”是袁隆平先生的中国梦,意思是水稻下面可乘凉,这是因为水稻下面形成了阴影区域,下列现象与阴影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筷子在水中弯折
B.山在水中的倒影
C.手的影子
D.天空中出现的彩虹
3、下列关于物质的密度理解正确的是( )
A.一块冰融化成水,质量不变,密度也不变
B.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越大则密度越小
D.相同物质密度一定相同,不同物质密度肯定不同
4、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使成像清晰,应将两支蜡烛都点燃
B.当蜡烛A距玻璃板0.1m时,其像与蜡烛A相距0.2m
C.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D.选用等大的两支蜡烛,是为了比较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5、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个“世界水日”,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有关水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水凝固成冰,吸收热量
B.一块冰熔化成水后,质量减小
C.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后,密度变大
D.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约为
6、光刻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用紫外光照射镂空掩膜,这样镂空掩膜会更明亮,调整锁空掩膜、缩图透镜的位置,恰好能使镂空掩膜缩小的像成在硅片上,从而实现集成电路的“光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缩图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若此时缩图透镜上有一个蜜蜂形状的小污点,则光屏上会出现一个蜜蜂形状的像
C.镂空掩膜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保持镂空掩膜和硅片不动,将缩图透镜靠近锁空掩膜移动一定距离还可以再次成清晰的像
7、如图所示为古籍《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现象:“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其中涉及的光学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农夫在大镜中成倒立的像
B.农夫在大镜中成放大的像
C.“则见四邻”利用了光的反射
D.大镜悬挂得越高所成的像越大
8、2021年珠海航展开幕,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呼啸长空,开幕式上,排列成整齐的队形,翱翔蓝天(如图所示)。关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演队的飞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飞行员们之间是相对静止的
C.飞行员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以歼10战机为参照物,彩色烟雾是静止的
9、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40厘米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40厘米
B.30厘米
C.20厘米
D.10厘米
10、如图,某超声波加湿器通过雾化片1.7×106Hz的高频振动使得加湿器中的水被抛离水面,产生直径为1﹣2微米水雾液滴飘逸出来,达到空气加湿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湿器中的水变成水雾飘出来,此过程先汽化后液化
B.我们人耳能听见雾化片的高频振动声
C.水雾出来后汽化放热消失不见
D.以上选项都是错误的
11、如图是微信启动背景图,该图片是由我国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利用红外探测仪拍摄而成,关于该图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的影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同种介质红外线传播速度比紫外线快
C.手机屏幕显示的彩色由红、黄、蓝三原色构成
D.人不是光源而地球是光源
12、以下是某同学对自身情况的估测,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眨一次眼的时间约为6s
B.体温约为36.8℃
C.身高约为1.7m
D.步行速度约为1.1m/s
13、“文明文山健康有你——元旦全民健身长跑(走)”活动于2023年12月29日上午举行,运动员甲的速度为14.4km/h,运动乙的速度为3m/s,运动员丙5min跑完1500m,三者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v甲>v乙>v丙
B.v丙>v乙>v甲
C.v乙>v丙>v甲
D.v丙>v甲>v乙
14、下列光现象与“坐枯井观天所知甚少”的光学原理相同现象的是( )
A.有趣的倒影
B.空中的彩虹
C.古代的日晷
D.“弯折”的筷子
15、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80kg
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6s
C.八年级中学生身高约为160cm
D.宣化冬季的平均气温约为20℃
16、估测是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是几个同学估测的数值,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某中学生从一楼慢走到五楼所用时间约为8s
B.课桌高度约为80dm
C.普通人的身高约为2.0m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17、下列有关运动的描述及参照物的选取,正确的是( )
A.地球同步卫星相对地球是运动的
B.“神舟十六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飞船相对于核心舱是静止的
C.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国旗”为参照物的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轻舟”为参照物的
18、换上了“中国芯”的歼-20首次参加航展,甲、乙是一位军事爱好者用同一架焦距不同的相机在同一位置先后两次拍到同一架歼-20的画面,关于此画面,下列正确的是( )
A.拍照的飞机处于相机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拍摄甲画面时,飞机和相机的距离比拍乙远一些
C.拍完甲之后再拍摄乙照片,需要将相机镜头缩短
D.拍摄画面时,相机成的像是飞机倒立缩小的虚像
19、在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艺术家与中国音乐家一起相聚云端,共同演唱《一带繁花一路歌》,唱出了“一带一路”的团结与繁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歌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不同艺术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C.不同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相同
D.歌声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20、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正式开幕。下列各种比赛用球的直径最接近6cm的是( )
A.排球
B.足球
C.网球
D.篮球
21、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差异很大.在一根很长的自来铁水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三次敲击声,请判断传来的三次响声的介质按照先后依次是
A.水、空气、铁
B.铁管、水、空气
C.水、铁管、空气
D.空气、水、铁管
22、下列对于科学研究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
A.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用一根完全一样的蜡烛与像重合来确定像的位置——等效替代法
B.在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的概念——类比法
C.探究琴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材料、长度、粗细、松紧的关系——控制变量法
D.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变小,从而得出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推理”的方法
23、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图乙利用超声波清洗器清洗眼镜,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C.图丙在道路两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D.图丁在抽气的过程中,听到音乐芯片的声音由大变小,可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24、如图所示,在盛水的盆里的两块砖头上搁一只装有剩饭、剩菜的篮子,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放在通风的地方,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关于该做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放在通风处可加快水液化
B.利用水的升华吸热保鲜饭菜
C.利用水的汽化吸热保鲜饭菜
D.水熔化吸热可使温度降低
25、某医院急诊室的一氧气钢瓶中装有密度为6kg/m3的氧气,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_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54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水全部变成冰后的体积为______cm3。(ρ冰=0.9×103kg/m3)
26、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的存在;物理学家托里拆利通过实验测量出了大气压强的值,一个标准大气压为___________Pa,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27、在一个空的透明饮料瓶(瓶身呈圆柱状)内封闭一支铅笔将瓶子横着按入面盆里的水面下,人眼从水面上观察瓶中的铅笔会发现铅笔______(变粗/变细/不变)这是因为瓶子周围的水相当于________镜。
28、演奏小提琴前,演员们常常要调节一下琴弦(拧紧或放松),这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__;我们听音乐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大目的是为了增大声音的__;口技演员能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
29、他是古希腊科学家,他与牛顿、高斯被称为三大数学王子,由于他发现了杠杆平衡原理,便发出了“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的豪言壮语,这位科学家是______;我们做俯卧撑时,可以把身体简化成一个杠杆模型,如图所示,若一名中学生的体重为500N,那么为了保持平衡,地面对手的支持力F应为______N。
30、洗澡后,小丽站在镜前使用电吹风吹头发,她发现镜面起雾,雾的形成是___________现象,该过程要___________热量,擦干镜子后,小丽看到镜子中自己等大的___________像。
31、在信丰到赣州的高速公路上,小李坐在快速行驶的轿车上,他看到前方一辆同向行驶的卡车向自己“倒退”而来,这是因为小李以___为参照物,由此现象可推断___车的速度快。
32、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60°,若使入射光线向镜面靠近1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应当是_____.
33、如图所示是小明玩蹦蹦杆的情景,蹦蹦杆由地面弹起,在空中升高的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______;在下落后,从杆尖触地到弹簧压缩至最短,弹簧弹性势能______(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4、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水,ρ水=1.0×103kg/m3,水对容器底部B处的压强是___________;已知容器的底面积为4×10﹣3m2,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___________N。
35、在学习了光学知识后,学校科技小组的同学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
(1)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①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像的__________.
②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的
处时,玻璃板后
的
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
处的蜡烛,取一光屏放在
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出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
③将玻璃板和蜡烛移走后,在原玻璃板的位置放一个凸透镜,
处放一块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蜡烛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
.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②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将光源移至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将光源移至
刻度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光源的__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
③将光源“”放在
处,其大小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B.
C.
D.
④同学们做完实验后,对这个实验装置进行如下A、B、C、D四个评价,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有哪些?__________(选填字母,每少填或多填1个均扣分,2分扣完为止).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36、某同学在军训打靶时,靶子到打靶人之间的距离是s=510m,从子弹离开枪口后经过t=2.1s打靶同学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设子弹做匀速直线运动,空气中的声速是v1=340m/s,求:子弹离开枪口时的速度v2。
37、断开电风扇的开关后,电风扇的叶片不能立即停止转动是因为叶片具有________,过一会儿叶片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叶片受到________作用。
38、一辆轿车以25m/s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它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它在120s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米?
39、在图中画出静止的缆车轿厢(以方框表示)的受力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40、画出如图中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41、画出从斜面上滑的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