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事例中,正确的是( )
A.“声纹锁”开门,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响度
B.超声波的频率比次声波高,传播速度比次声波大
C.住宅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
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
2、央视新闻“大数据”播报让我们看到了数据的价值。下列估测数据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一个鸡蛋质量约500g
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37℃
C.物理教科书长约26cm
D.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5m/s
3、下列生活、生产中的器具,其工作原理主要利用了紫外线特性的是( )
A.感应式水龙头
B.声光双控路灯
C.电焊用面罩
D.验钞机
4、在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下,小鸣将一杯温水放⼊正常工作的电冰箱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物态变化的图像是( )
A.
B.
C.
D.
5、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战国商鞅方升”,容积为202.15cm3,是中国度量衡史的标志性器物。其所能容纳水的质量与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最接近()( )
A.一个普通鸡蛋
B.一本物理课本
C.一壶5L的油
D.一张课桌
6、周末,小东与妈妈一起到百汇商城购物.当他们正乘坐自动扶梯上楼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商城里的货柜为参照物,小东与妈妈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东与妈妈是运动的
C.以他们乘坐的扶梯为参照物,小东与妈妈是运动的
D.以正在下行的另一部扶梯为参照物,小东与妈妈是静止的
7、如图,是近日株洲市民小龙在神农公园拍到鸟儿在水中觅食的场景:一束阳光从右侧射向水面的小鸟,小鸟左侧和下方的水面出现了两个“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子——光的反射
B.影子——光的直线传播
C.倒影——光的色散
D.倒影——光的折射
8、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小球,小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丙图: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9、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的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四个图像中表示该材料熔化的是( )
A.
B.
C.
D.
10、下列现象属于凝固的是( )
A.冬季的黄河冰封了
B.夏季水稻田干旱得开裂了
C.小草上凝结了露水
D.打到云层的干冰变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11、下列有关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与温度无关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C.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液体也能传声
D.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12、下列最符合实际的是( )
A.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为18cm
B.人耳的听觉范围是0~2000Hz
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9℃
D.中学生步行速度是5m/s
13、某物体的质量是200g,则这个物体可能是( )
A.一支铅笔
B.一张课桌
C.一枚邮票
D.一本八年级物理教科书
14、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
C.若改变小孔的形状,薄膜上烛焰的像的形状也跟着改变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
15、下列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
B.一张课桌的高度大约为
C.靖边最冷温度可达到
D.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6、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一段时间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凝固又熔化而形成的
B.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低浓度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蒸发放热
C.北方冬天窗户上会出现冰花,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冰晶
D.梧桐山山顶云雾环绕,犹如人间仙境,雾是水汽化形成的
17、控制噪声污染应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方面着手,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
A.中考期间考场周边工地停止施工
B.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真空窗
C.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
D.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
18、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D.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19、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上海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D.上海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20、如图所示的声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隆隆的雷声,在太空中也能听到
B. 装水多的瓶子,被敲击时,发声响度较大
C. 发射火箭时,震耳的轰鸣声属于超声波
D.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
21、黑板有时会发生“反光”现象,使坐在教室前排某一侧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面的字,发生“反光”现象的原因是( )
A.黑板太粗糙
B.黑板发生了漫反射
C.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
D.黑板对光不反射
22、杯内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体积变小,则该物质此过程( )
A.要放热
B.质量变大
C.温度可能不变
D.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23、“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这句诗描写的是松花江的“雾凇美景”。如图所示的“雾凇”,在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华
C.液化
D.凝固
2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
A.0m/s
B.340m/s
C.3.0×108m/s
D.不确定
25、又有冷空气南下,寒风吹得窗户呜呜响,这种声音是由于风从很小的缝隙中高速通过引起______产生的,我们听到呜呜声是由______传到耳朵的,这样的天气大家都喜欢吃火锅,火锅上热气腾腾冒“白气”,“白气”实际上是锅里冒出的水蒸气遇冷______形成的雾。
26、甲、乙两个实心物体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1:3,那么它们所受的重力之比为_______,密度之比为________。
27、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
28、光谷有轨电车T1、T2示范线分别成功实现分段试跑,两条线路预计今年12月实现全线通车试运营,届时可有效缓解光谷广场和关山大道等地段的拥堵。其中T1线全长15.8公里,起于光谷步行街,止于光谷大道芯中心站,共设车站23座。
(1)行驶的电车相对于司机是___的,相对于前方的轨道是___的(均填“运动”或“静止”)。
(2)若T1电车全程需15min,则其平均速度为___km/h= ___m/s(保留1位小数)。
29、无线电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电烙铁将零件焊在线路板上,在焊接过程中焊锡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
30、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的原理制成的.摄氏温度规定: 把 的温度规定为0℃。小强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图 。
3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5 t=___________ kg;(2)10min=___________ s;(3)72km/h=___________m/s。
32、如图所示,是某运动APP记录小明某次跑步时的路线和相应数据,你认为与图乙中______是相对应的。若他的“配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可知在______(t1/t2/t3)时刻运动得最快。
33、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匀速拉动木块做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拉力和__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______,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由______(选填“木块”或“桌面”)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34、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如图所示,与正常的眼睛相比,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______(会聚/发散)能力较强;矫正近视眼所佩戴的镜片应是________ ,其作用是将光______(会聚/发散)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35、物理课上王老师带领同学们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小华设计并画出了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1)连好实物图后,闭合开关,发现两个灯泡都不亮,但电压表有示数且较大,经过检查发现是灯泡的故障,则电路存在的故障应该是______;
(2)排除故障后,小明按照实验步骤继续进行实验;
①先测出L1两端的电压;
②再测L2两端的电压;
③最后测出L1、L2两端的总电压;
为了加快实验进度,他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接点不动,只断开
接点直接改接到
接点上,王老师发现后,没有马上制止他,而是让他继续实验,闭合开关后灯泡L2______(选填“能”或者“不能” )发光,这样做的后果是______;
(3)实验结束后,通过实验数据小明直接得出了实验结论,王老师却说实验还没有结束,不能代表普遍规律,请你帮小明继续完善实验步骤④______。
36、青岛地铁3号线全长约25公里,全线共设22个站。往青岛站方向的首、末班车时刻表如下:
(1)青岛地铁3号线的列车跑完全程约需45分钟。则列车行驶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小明每天乘坐地铁3号的首班车上学。他家住在线宁夏路站附近、上学的学校在人民会堂站附近。请计算他家距离学校大约多远?
站名 | 青岛北站 | —— | 宁夏路 | 江西路 | 五四广场 | 延安三路 | 太平角公园 | 中山公园 | 汇泉广场 | 人民会堂 | 青岛站 |
首班车 | 6∶00 | —— | 6∶28 | 6∶31 | 6∶33 | 6∶35 | 6∶38 | 6∶40 | 6∶42 | 6∶44 | —— |
末班车 | 22∶25 | —— | 22∶53 | 22∶56 | 22∶58 | 23∶00 | 23∶03 | 23∶05 | 23∶07 | 23∶09 | —— |
37、小致一家开车由家到某地游玩.他们先以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1h后到达目的地.返程时从该地开车回家用时1.5h,求:
(1)他们从家到达目的地的路程?
(2)他们返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8、
39、完成下图的光路图。
40、请作出图中的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________)
41、如图所示是三个相同的容器A、B、C.当分别倒入水、酒精、浓盐水后,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相等,请在图中画出液面的大致位置.(已知ρ盐水>ρ水>ρ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