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3-2024年学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

    A. 举世之而不加沮(责难) 若仆不相师(埋怨)

    B. 便在旦夕(回复) 阿母媒人(谢绝)

    C. 宁许以秦曲(承担) 大礼不小让(讲究)

    D. 登斯楼也,则有去怀乡(京都) 夙夜寐(起床)

  • 2、下列诗词所咏的传统节日与其它几项不一致的是

    A.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B.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鬓。

    C. 满怀黄菊篱边折,两朵茱萸镜里开。

    D.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风流去》一书出版后在读者中赢得了极佳的口碑。【甲】此书辑录了鲍鹏山用情最深的文章,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从圣贤到文臣、从君子到小人、从英雄到隐士,作者为我们一层层打开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或高贵或痛苦的灵魂。与那些肤浅的“心得”“感悟”完全不同,他的文章不玩当下流行的一个故事加一段大而无当的虚浮议论的写作套路,而是“不敢虚构一言,不敢浪语一句”。【乙】不仅深深切入历史,更深深切入人性,不仅充满逻辑的力量、诗性的力量,更充满思想的力量。他所做的,不是无聊的无用的所谓的“学问”。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化合古今,干净纯粹,尖锐犀利,幽默温暖,包容了可供不同层面解读的诸多内涵,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窥见自己的影子,照见自己的生活,预见自己的命运。【丙】是的,风流去了,但是,咒语尚未解除,风流人物的命运,在我们的身上延续,我们仍需忍耐,或者,奋斗。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 4、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讲求文采、韵律。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B.妃嫔媵嫱,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封建社会中,妃是帝王的正妻,等级比嫔、嫱高,而媵是陪嫁的人,也可能成为嫔、嫱。

    C.幸,指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妃嫔受到皇帝的宠爱叫“得幸”。“剽掠其人”中“人”指民。唐避李世民的讳,称民为人。

    D.城郭,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城郭泛指城市。封建社会城郭之制即“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 5、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无论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 ① 离不开酒。 ② 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 ③ 唐代文人之醉酒, ④ 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 ⑤ 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 ⑥ 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A

    总是

    如果

    /

    但是

    从而

    B

    总是

    倘若

    那么

    /

    所以

    C

    如果

    /

    固然

    而且

    因此

    D

    与其

    所以

    虽然

    反而

    /

     

     

    A. A   B. B   C. C   D. D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冯骥才:原来是这么一个人

    1995年前后,冯骥才在大众心目中还是一个传统作家、艺术家。他写的“俗世奇人都是些天津卫的奇人奇事。恰在那时,天津这座他常年居住的城市面临一场旧城改造的风波。为了“抢救”这座600年老城的文化遗产,他邀请了诸多摄影师和专家进行文化采风和地毯式考察,编成《旧城遣韵》一书,还建议副市长建一座城市文化博物馆。

    就在强调天津城市文化的时候,他看到了一本介绍法国著名作家马尔罗的书。马尔罗在任文化部长期间提出“大到教堂,小到羹勺”的口号,在全法国做了一次文化普查,这大大增强了法国人的文化自豪感。上世纪八十年代,法国进一步设立了文化遗产日,呼吁社会各界都参与进来。

    这对他触动不小。他模仿法国人,当时提出了“大到教堂,小到荷包”的口号。他关于设立中国文化遗产日的提案在两会上获得通过,国务院确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2003年,他受邀去巴黎,大量研究了法国大量的文化资料。回国后,随即着手做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以十年为期。在这个规模浩大的“抢救”工程里,民间艺术文化的分类、使用方式、传承谱系、传播方式、绝活传奇都被以文字、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并梳理清楚。他把这叫做“摸家底”。十多年过去,“家底摸清楚了”——“国家级的‘非遗’是1372项,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加起来超过1万项。”他对这些数据记得很牢,脱口而出。

    但他担心,日韩等其他国家“非遗”虽少,每项却有学者团队支持,而中国却并非如此,非得国家拨款建项目才行。80%的“非遗”项目都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因此他希望中国的知识界能“到田野里去”。

    2013年,他又去了一次巴黎,给法国人演讲十年来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的工作。随后,他游览了欧洲几国的乡村,惊讶地发现“所有的房子都很美,像童话一样”。这让他很羡慕。对比中国的村庄,不少已濒临瓦解和空心的问题。

    回国后,他又发起了传统村落认定保护的工作,他认为,“世世代代居住的乡村有很美好重要的东西,承栽着民族精神文化的DNA”。因此,摸完了“非遗”的家底,他又开始摸村落的家底了。

    似乎,他又要忙上若干年了。

    去年,《俗世奇人》18篇新作发表后,迟子建给他发了条短信:二十年了,你,笔头还这么健呢!一个“健”字,评价得极为恰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喷薄期,二十年后,再拿起笔来,新加入的故事依然精悍利落,硬度不改,津味儿也不改。

    但时间却是大问题。《俗世奇人》的前、后l8篇之间隔的20年,正是他把工作重心转向文化遗产保护的20年。“这么长的时间,我几乎放弃了文学,偶尔想起写东西,但是想起的时候因为太忙就放掉了。”在图书订货会上,他被问起关于自己的文学创作的问题,却又总是无意中拐回到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上。他认为,这些工作比他个人的创作还重要,他宁愿为此牺牲个人创作的时间。

    然而当了许多年的作家和艺术家,他到底不能完全放下。他有一个“苦恼”,就是“做文化遗产抢救的时候,无法拥有小说家的纯虚构式的思维”。小说家的思维是纯虚构式的,“有段时间一定要活在虚构里”,“在现实和虚构间甜蜜的往返”。但他已经无法获得一个完全离开现实的纯虚构环境。《俗世奇人》这样的故事每篇大约2000字左右,他称它为“超短篇”。它们大概也是他和现实相互妥协后的一种“往返”方式。

    “只能写这样超短篇的小说了。想写的太多,不知有没有时间。”他说,却是一副释然的样子。“我这个人我随缘,看上帝给我多少时间。”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1995年前后,冯骥才以作家、艺术家的身份为大众所知晓。他所写的“俗世奇人”系列人物之所以跃然纸上,根本在于这些人事就发生在他常年生活的天津,他有创作所需的厚实的生活基础。

    B.曾任法国文化部长的著名作家马尔罗,在全法推行文化普查行动并设立文化遗产日,大大增强了法国人的文化自豪感,这对冯骥才在中国开展保护文化遗产的系列行动有重要的启示。

    C.在抢救中国文化遗产的十年间,冯骥才与他的团队对民间艺术文化以文字、影像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记录,按照国家、省、市、县的不同层次进行了清晰梳理,为保存和研究中国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D.中国的“非遗”虽多,但每项都没有学者团队支持,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非得国家拨款建项目才行,因此冯骥才希望中国的知识界能“到田野里去”。

    2文章的画线句“它们大概也是他和现实相互妥协后的一种‘往返’方式”是什么含意?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3文章的标题“冯骥才:原来是这么一个人”,请简要概括冯骥才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表现为怎样的一个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朋友远在天涯,我们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遥寄深情的祝愿;朋友长途来访,我们吟诵“_____________”,抒发内心的喜悦。(用《论语》中的句子作答)

    (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兴手法,借桑叶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的逝去。

    (3)在《离骚》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落笔,抒发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诗意深沉。

    (2)《琵琶行》多次出现“月”意象,比如“__________”一句借月抒发诗人的凄凄别情;又如“__________”一句,月色之美反衬了诗人被贬的落寞孤独。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山崩地裂,仙府石门洞开之后光芒万丈、深不见底的奇异景象。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借用古代圣贤献身正道来表明自己心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白居易通过“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被贬之地浔阳当地音乐不入耳,与琵琶曲高妙动人形成鲜明对比。

    (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了作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四章》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做人如何能够实现自身的长久,达成真正的长寿。

    (2)《将进酒》中,诗人反客为主,与上文“千金散尽还复来”照应,要纵情买酒饮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愤》中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运用反衬手法,通过衣服上的图画,反衬人物内心孤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石钟山记》中有一脍炙人口的警语“____________________,可乎?”告诫人们在对事物作结论前要注重搜集第一手资料,不可妄加臆断。

    (3)杜鹃,又名子规,相传是古蜀王杜宇之魂所化,其啼鸣声哀婉凄切。杜鹃、子规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篇楚辞,回答下面小题。

    离骚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①謇朝谇而夕(废弃、贬斥)②谣谓余以善淫(放荡)

    伫乎吾将反(久久)④回车以复路兮(皇帝的谦称)

    不入以离尤兮(到朝廷参政)⑥忍尤而诟(排斥)

    ⑦宁死以流亡(突然、忽然)⑧余情其信芳(苟且)

    A. ①③④⑤⑦   B. ①③⑤⑦⑧   C. ②④⑥⑧   D. ①③④⑥⑦

    2与“吾独穷困乎此时”中“穷”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吾闻穷巷多怪

    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D. 复前行,欲穷其林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偭规矩而改错②吾独穷困乎此时③何方圜之能周兮④忽反顾以游目兮⑤佩缤纷其繁饰兮⑥自前世而固然⑦宁溘死以流亡兮⑧伏清白以死直兮

    A. ①②③⑤⑥   B. ②③④⑤⑥   C. ①④⑤⑧   D. ②③⑤⑧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漪堂记

    袁宏道

    余既僦居东直房,洁其厅右小室读书,而以徐文长所书“文漪堂”三字匾其上。或曰:“会稽,水乡也,今京师嚣尘张天,白日茫昧,而此堂中无尺波一沼之积,何取于涟漪而目之?”居士笑曰:“是未既水之实者也。夫天下之物,莫文于水,突然而趋,忽然而折,天回云昏,顷刻不知其几千里。细则为罗觳,旋则为虎眼,注则为天绅,立则为岳玉;喷而为雾,吸而为风,怒而为霆;疾徐舒蹙,奔跃万状。故天下之至奇至变者,水也。夫余水国人也。少焉习于水,犹水之也。已而涉洞庭,渡淮海,震泽,放舟严滩,探奇五泄,极江海之奇观,尽大小之变态,而后见天下之水,无非文者。既官京师,闭门构思,胸中浩浩,若有所触。前日所见澎湃之势,渊洄沦涟之象,忽然现前。然后取迁、固、甫、白、愈、修、洵、轼诸公之编而读之,而水之变怪,无不毕陈于前者。或束而为峡,或回而为澜,或鸣而为泉,或放而为海,或狂而为瀑,或汇而为泽,蜿蜒曲折,无之非水。故余所见之文,皆水也。今夫山高低秀冶,非不文也,而高者不能为,顽者不能为媚,是为死物。水则不然。故文心与水机,一种而异形者也。夫余之堂中,所见无非水者。江海日交于睫前,而子不知,子则陋矣,余堂何病焉?”

    (注释)①天绅:形容瀑布。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渡淮海,震泽________________

    (2)而高者不能为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直线句主要表现出水的□□□□。

    3下列对“故文心与水机,一种而异形者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文章要用心作就能像水一样机敏,是相同的情况不同的表现形态。

    B.所以文章的创作与水的灵活多变一样,两者本质相同,表现形态不同。

    C.所以文章的中心应和水一样机敏,这两者是一种情况但表现形态不同。

    D.原先文章的创作和水的灵活多变一样,两者本质不变但形态可以多变。

    4简要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2018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是诗的故乡。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栏目从《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让古典诗词又一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只是人们关注的取向各有不同:不少考生怀揣《中国古代古诗文64篇》期待拿分,荣获《中国诗词大会》第三期冠军的快递哥雷海为背诗抄诗只是喜爱,支教老师梁俊为古诗词谱曲并领着孩子们吟唱是为传承……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结合自己的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立意自定;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