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3-2024年学年云南省昭通市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的一天或两天。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只吃冷食。

    B.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因此也叫“年三十”,那一天人们往往通宵不眠,有除旧迎新的意思。

    C.古人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或元旦,正月十五称为上元或元宵。

    D.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和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厢房   针砭   甘拜下锋   安之若素

    B.避讳   伶俐   礼尚往来   终南捷径

    C.振动   鱼翘   幅员辽阔   残羹冷炙

    D.尺牍   砥砺   细枝末节   倍受观注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河南农民何刚拒绝了文物贩子的巨额现金,将 19 件从自家院里挖出的珍贵文物悉数交给故宫博物院,填补了博物院藏品的空白。

    B.事实证明,中美新能源战爆发的原因是由新能源产业发展逻辑、政府政策、公共态度和投资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差异共同所导致的。

    C.广东不仅GDP等经济指标飘红,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24元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8.9%。

    D.在北京大学 2017 届本科毕业典礼上,校长林建华寄语毕业生:宁可自己吃点亏,也不要为了一时便宜,丧失对原则和底线的坚守。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的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B. 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C. 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D.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黑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的作品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得到极高的评价,并于1946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不久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医师配置不低于本机构医师总数的60%,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这将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今年7月1日,我国中医药法实施5年。中医药法第七条规定:“国家发展中医药教育,建立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规模适宜、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培养中医药人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关意见的出台也是对中医药法的落实。从更大视野来看,在为经典名方的审批“松绑”、放宽中医诊所的准入门槛、打通民间中医依法转正的路径、强化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中的作用等方面,作为我国中医药领域的基础性、纲领性法律,中医药法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摘编自《依法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22年7月8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材料三: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少数民族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共扶持建设了139个少数民族医药专家及流派传承工作室(含基层)。不仅新增设置本科回医学专业、专科朝医学专业,还将藏、蒙、维、傣、朝、壮、哈萨克等7种民族医药纳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并自成体系,单独制定考试大纲、单独组卷考试、单独划线,截至2021年12月,少数民族医师资格考试累计通过32661人。

    少数民族医药,不仅是卫生资源,也是经济资源。为有效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国家鼓励中药企业到全国218个贫困县建设中药材基地,在这些县的1309家企业推广应用中药材追溯体系,支持建设175个扶贫示范基地、275个定制药园,培训技术人员240余万人次。在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民族地区的中药材种植已初具规模,云南近800万亩,贵州超过600万亩,广西约700万亩,少数民族医药产业有了较为扎实的基础。传承多年的少数民族医药,如今在药农手中从“神奇百草”变成了“致富良方”。

    (摘编自《让少数民族医药绽放华彩》,2022年10月22日《中国中医》)

    材料四:

    “华踪医迹——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以下简称“华踪医迹展”),近日通过实物、文字、图片、视频等展品,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回顾了东南亚华侨华人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发展的历程,讲述了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出海”的不解之缘。

    通过200余件展品,以“相邻相望互通共融”“赤子之心明明如月”“一饮一啄血脉相连”“如琢如磨令闻今望”4个篇章,展现了华侨华人推动中医药在东南亚传播交流、落地生根的累累硕果。

    目前,华侨历史博物馆还在筹备“云游侨博”网上直播活动,带全球观众一起“云端”看展,同时探索用粤语、闽南语等海外华侨华人的“乡音”直播,用马来语、印尼语等东南亚国家语种直播,让更多海外听众了解“华踪医迹展”。

    (摘编自《东南亚侨胞与中医药的不解之缘》,2022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部门联合出台有关意见,是对中医药法的落实,这将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B.图一2013到2016年,全国中医类床位数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说明床位数在负增长。

    C.在政策支持和鼓励下,民族地区中药材种植得到了发展,这为少数民族致富找到良方。

    D.华侨历史博物馆筹备的网上直播活动,形式多样,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华踪医迹展”。

    【3】请结合材料,简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的做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的忠君思想的。

    (2)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设想了曹操赢得战争的后果。

    (3)《逍遥游》中列子“御风而行”,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水”在古诗文中是一个能引人浮想联翩的重要意象,既有鲍照《拟行路难》中“______,各自东西南北流”的以“水”喻人;又有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的以“水”喻愁;又有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清流激湍,映带左右,______,列坐其次”的文人雅趣;又有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的诗情画意;又有《荆轲刺秦王》中“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还有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曾记否,______,浪遏飞舟”的豪迈气概。

  • 9、名篇名句默写。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侧面描写来体现天姥山高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李白蔑视权贵、不苟合于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诗人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时空来感受秋天的气息,他眼中的落叶、江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表现琵琶曲由婉转流利到滞涩艰难的变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借助对听者和江中月影的描写来侧面表现琵琶音乐动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表现诗人与琵琶女同病相怜的诗句,也是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用行路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绵延山峰、倒挂松树的描写,表现了蜀道高险奇绝,给人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感。

    (3)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扬州城昔日长街繁华的景象与今日野草丛生的景象进行对比,表达痛惜之情。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一句,写出琵琶女半夜醒来满脸泪痕的凄苦;“__________”一句,写出诗人听闻琵琶女饱含身世之感的演奏,泪洒衣襟。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规定能受下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苏 轼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

    久废山行疲荦确,尚能村醉舞淋浪。

    独眠林下梦魂好,回首人间忧患长。

    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注】(1) 疲苶(niè):困惫。(2)《后汉书·周燮传》载:一个叫冯良的人,三十岁,为县尉,奉命去迎接上官,他“耻在厮役,因毁车马、裂衣冠”遁去,跑到犍为跟一个叫杜抚的学者学习去了。家里人以为他死了,过了十多年他才回到家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点明时令、景物。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重阳将近,溪边野菊已开出耀眼金花。此景与后文的捕蝗之事形成巨大的反差。

    B.“人间忧患长”是由捕蝗而产生的感慨,诗人身处逆境,身心疲惫,但也不忘民生的疾苦,体现其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C.“杀马毁车”之意源于“人间忧患长”,想到今天这种疲于奔走、形同厮役的处境,诗人真想像冯良似的杀马毁车,从此遁去,至于所谓用行舍藏那一套,不必再去管它,你也用不着再来和我讨论了!体现诗人与官场的决裂。

    D.这首诗写的是现实生活给诗人思想感情上的一次巨大冲击,用事精切,写出了内心深处的难言之情,也是亲兄弟间推心置腹的肺腑之言,真切动人。

    【2】这首诗抑扬顿挫,感慨遥深,请结合中间两联对其抑扬进行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九渊,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寝食。及总角,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登乾道八年进士第。至行在,士争从之游。教人不用学规有小过言中其情或至流汗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初调隆兴靖安县主簿,服阕,改建宁崇安县。少闻靖康间事,慨然有感于复仇之义。至是,访知勇士,与议恢复大略。因轮对,遂陈五论,帝称善。未几,除将作监丞,为给事中王信所驳,诏主管台州崇道观。还乡,学者辐凑,每开讲席,户外屦满,耆老扶杖观听。光宗即位,差知荆门军。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而多所劝释。唯不可训者,始置之法。其境内官吏之贪廉,民俗之习尚善恶,皆素知之。荆门为次边而无城。九渊以为:“郡为四集之地,荆门固则四邻有所恃,否则有背肋腹心之虞。”乃请于朝而城之,自是民无边忧。罢关市吏讥察而减民税,商贾毕集,税入日增。逾年,政行令修,民俗为变,诸司交荐。丞相周必大尝称荆门之政,以为躬行之效。绍熙三年卒,会葬者以千数,谥文安。初,九渊尝与朱熹会鹅湖,论辨所学多不合。及熹守南康,九渊访之,熹与至白鹿洞,九渊为讲君子小人喻义利一章,听者至有泣下。熹以为切中学者隐微深之病。

    (节选自《宋史·陆九渊传》)

    人之所喻,由其所习,所习由其所志。志乎义,则所习者必在于义,所习在义,斯喻于义矣。志乎利,则所习者必在于利,所习在利,斯喻于利矣。故学者之志,不可不辨也。诚能深思是身,不可使之为小人之归。其于利欲之习,怛焉为之痛心疾首。专志乎义而日勉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笃行之。由是而进于场屋【注】,其文必皆道其平日之学、胸中之蕴,而不诡于圣人。由是而仕,必皆供其职,勤其事,心乎国,心乎民,而不为身计,其得不谓之君子乎!

    (节选自陆九渊《白鹿洞书院讲义》)

    【注】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又称科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教人不用学规/有小过/言中其情/或至流汗/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

    B.教人不用/学规有小过/言中其情/或至流汗/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

    C.教人不用学规/有小过/言中其情/或至流汗/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

    D.教人不用/学规有小过/言中其情/或至流汗/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字面意思是儿童束发为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与《项脊轩志》中“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的年龄不同。

    B.行在,文中指陆九渊路途中居住的地方,也称行在所。北宋沦亡后,宋高宗在杭州设立临安府,也称之为行在。

    C.主簿,字面意思是管理文书簿籍,属各级主官属下的佐吏。唐宋以后职任渐轻,陆九渊初为官吏时,官位较低。

    D.丁忧,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后世往往用于拥有官吏身份之人,文中也可称“丁内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九渊天资聪颖,勤于思考。他三四岁的时候,就提出天地的尽头在哪里这样的问题,未能得到父亲回答,于是苦思冥想,以至废寝忘食。

    B.陆九渊关心国事,胸怀谋略。少年时就有为国报仇的理想,为官后曾寻访智者勇士,与他们共商恢复中原的方略;上殿陈奏五论,赢得好评。

    C.陆九渊传道授业,受人景仰。他还乡讲学,求学的人很多,甚至有长者拄着拐杖来听;到白鹿书院为学子讲授《论语》,听者深受感动。

    D.陆九渊治理有方,政绩显著。他修筑城池,消除边患,罢免稽察,关闭集市,减少税额,荆地民风民俗为之改变,他也因此受到各部门的举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为四集之地,荆门固则四邻有所恃,否则有背肋腹心之虞。

    (2)诚能深思是身,不可使之为小人之归。

    【5】朱熹请陆九渊将讲稿写成《白鹿洞书院讲义》,作为学子必读之文。从节选内容看,怎样做才能成为文中所说的利国利民的君子呢?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论语》中的精彩思想,寓意深远,极具启迪意义。读了下面六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则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论语·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②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请你展开想象,以“当不同的文明相互碰撞”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写出不同民族、国家的文明相遇时发生的故事。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