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一结(jiē)果公布后,海地多个城市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抗议执政党在大选中循私舞弊(bì),要求取消选举结果。
B. 到了肖邦之家,会亲眼看到,而且确信,作为民族的最坚韧(rèng)的钮带,作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的伟大艺术具有何等不可估量(liáng)的威力。
C. 将来有朝(zhāo)一日天文学家们可能会接收到外星人发出的信号,这种想法现在天文学家们不再认为是荒诞无稽(jī)的了。
D. 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篇,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shú)的作品。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宛如船歌的一串琶(bà)音。
2、“弄璋之喜”所指的喜事是?( )
A.考试通过 B.搬家
C.生男孩 D.升官
3、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枫叶狄花 添酒回灯 转轴拨弦 低眉信手
B.杜鹃啼血 间关莺语 凝决不通 银瓶乍破
C.整顿衣裳 秋月春风 暮去朝来 曲罢悯然
D.忧愁暗恨 年长色衰 飘沦憔悴 恬然自安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北宋词人。他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有“词家之冠”之称。
B.李煜,字重光,继承其父李璟为南唐主,世称李后主。他的词前期反映的多是帝王荒淫颓废的生活,后期则多是倾诉亡国失家的巨大悲痛。
C.高适,唐代诗人,他曾在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幕中掌书记,因而熟悉边塞生活,写了许多边塞诗。他的诗与岑参齐名,称为“高岑”。
D.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在散文和诗歌的创作方面有着很高造诣。他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5、汉武帝时期实施的( )首次将“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
A.《大衍历》
B.《太初历》
C.《授时历》
D.《大明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桂梅:大山里的女校
张桂梅,筹建了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该校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建校12年,1645名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张桂梅一直坚守教育岗位,把用文化摆脱贫困的理念带进大山。2019年该校的综合升学成绩位居当地第一。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的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记者:学校目前取得的成绩,您满意吗?
张桂梅:不满意。我想让孩子们全部上一本或者是双一流,我想要山里的孩子走进最好的学校。
记者:这是专门给贫困山区的女孩子上的高中吧?
张桂梅:我们没提贫困两个字。贫困对女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隐私。我们就叫大山里的女孩儿。
记者:您为什么想筹建这样的学校?
张桂梅:我在民族中学时,常有女生从课堂上消失,这些姑娘被家里定下婚事,要出嫁了。华坪儿童之家成立,收养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遗弃的健康女婴,这让我萌生了筹建免费的女子高中的想法。
记者:为什么不男女生一起招收呢?
张桂梅:女孩子受教育后,可以改变三代人。如果她有文化,她会把孩子丢掉?我的初衷就是解决低素质母亲和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
(画外音):2002年起,张桂梅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2007年,《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让张桂梅和她的女高梦在全国传开,来自爱心人士的捐款以及当地政府的出资共同汇聚在华坪,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张桂梅担任校长,并吸引来了16名教职员工。首届共招收女生一百名,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成绩始终提不上去,这点是张桂梅始料未及的。
张桂梅:他们说,能够考上职大就行了,我说,要读职大,用不着读这所高中。去山里家访,好多人家祖祖辈辈第一个高中生在我们这儿,因为我们这不收费。有学生的爷爷奶奶说,孙女读高中了,我们可以放心地死了。想想知识在山里人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回来我对老师们说,好不容易人家把孩子给我们了,我们至少要让他们上二本。
(画外音):当时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不少教师打了退堂鼓。加之学校条件简陋,建校才半年十七名教师中就有九名提出辞职,学校工作近乎瘫痪,学生将被分流到其他高中。心灰意冷的张桂梅整理资料,准备交接。但老师们的资料让她眼前一亮。
张桂梅:整理资料我才发现,剩下的八人中有六个党员,一下子我底气就来了,我把他们找来开会:如果在战争年代,阵地上剩一名党员,这个阵地都不会丢掉;作为党员,我们不能把这块扶贫的阵地丢掉!我说咱们重温入党誓词。没有钱,我们就画了一面党旗,把誓词写在了上面。没宣誓完,我们全都哭了。
(画外音):从那之后,张桂梅以校为家,成了学生们眼中的“魔鬼”,从洗漱、吃饭到自习,每件事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
张桂梅:我们要付出的远超过一般学校的老师。老师结婚,办完了婚礼,第二天就回来上课。我们的孩子开始刷题,人家说这个方式对孩子不好,我们没办法呀,尽管苦一点、累一点,但大山里的学生也可以考到名校,这一切都值了。
记者:每天每夜都跟着这些孩子在一起,您没有自己的生活吗?
张桂梅:事实上也不是说自己不想要自己的生活,只是一天做着,就把时间做没了,把自己的生活忘了。
记者:那您觉得这辈子的价值在哪儿?
张桂梅:不管怎么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们后面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摘编自中央电视合《面对面》节目《张桂梅:大山里的女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华坪女中目前取得的成绩,张桂梅并不满意,她希望孩子们能进最好的学校,这是她创建免费女子高中的初衷。
B.华坪女中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张桂梅觉得贫困对女孩子来说是一种隐私,应该给于保护,于是称学生们为大山里的女孩。
C.在学校工作近乎瘫痪之时,张桂梅召集愿意留下的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词担当起党员责任,投身到华坪女中艰难的教育工作中。
D.张桂梅坚守教育岗位,整天忙于工作,这让她忘记了自己的生活,她把学生们以后能过上比她更幸福的生活,作为自己最大的安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次专访中,记者从张桂梅学校取得的成绩引发对话,从筹建学校的缘由谈到了张桂梅人生价值观等问题,这将采访引向深入。
B.中央电视台这次对张桂梅的专访,让大家了解到贫困山区的教育现状,暗含希望爱心人士捐献善款,更好办好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之意。
C.张桂梅在与记者的对谈中,重点介绍了办学的坎坷,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不惧艰难、扶弱济困的精神品质。
D.在这篇电视专访稿中,有几处介绍张桂梅工作情况的画外音解说,这可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被访者,也能使本专访稿的结构更为紧凑。
【3】张桂梅筹建这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有哪些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两句表现了宋濂不辞辛苦赶赴远方拜师求学的艰难。
8、(1)古典诗词中常有“落日”意象,如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出唐代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耻于从师的心理。
(3)《红楼梦》中的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和屈原《离骚》中“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建造阿房宫所使用的铁钉数不胜数的句子是____,____。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作者选择帐内人物的居住、睡眠等日常生活场景来表现塞外雪中奇寒的句子是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人生志向。
(2)《出师表》中,诸葛亮陈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描写月亮正升起时美妙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古代对人的称呼大有讲究,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字称人,表其德行,表达词人对英雄豪杰的赞叹之情。“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小名称人,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京口当地百姓对于该人物的亲切与自豪之感。
(2)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一句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之高。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则用星宿给月亮定位。
(3)“红旗”以其鲜艳的色彩、独特的意象,被很多描写边塞、表现军旅生活的古代诗歌使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八声甘州
张 炎
辛卯岁,沈尧道①同余北归②,各处杭越。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赵学舟。
记玉关③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抬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注]①沈尧道:张炎之友,下面的“赵学舟”也是张炎之友。②北归:1290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张炎与沈尧道、赵学舟等人赴元都为元政府书写金字《藏经》,1291年从北方回归南方。③玉关:玉门关。此处泛指北方。
【1】简要概括词人赴北途中的景与情。
【2】选出对这首词分析不确切的一项。( )
A.“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是说,自己虽身处北方,但却无限思念江南故乡。
B.“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意为自己并非不想借红叶题诗赠友,实在是提不起任何兴致。
C.作者以“芦花”自喻,表现自己“零落一身秋”的凄况,又饱寓着“生不逢时”、“家破国亡”的痛感。
D.“却怕登楼”表现出了词人的矛盾心理,既期望登楼望远,排遣愁情,但又不堪再见伤心景色。
【3】这首词表达的感情与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有什么不同?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芾,字明可,台州仙居人。举进士第,迁秘书正字。是时秦桧已专政,芾与桧旧故,退然如未尝识。公坐旅进,揖而退,桧疑之,风言者论罢。通判处、婺、越三郡。何溥荐芾材中御史,除监察御史。时金将败盟,芾劝高宗专务修德,痛自悔咎,延见群臣,俾陈阙失,求合乎天地,无愧乎祖宗,则人心悦服,天亦助顺,上韪其言。迁殿中侍御史。两淮战不利,廷臣争陈退避计,芾言:“今日之事,有进无退,进为上策,退为无策。”既而金主亮毙,上疏劝亲征。车驾至建康,芾请遂驻跸,以系中原之望,又言:“去岁两淮诸城望风奔溃,无一城能拒守者,此秦桧求媚媾和之余毒也。能反桧壅塞言路、挫折士气之歧途,则士气日振,而见危授命者有人矣。”知婺州,劝民义役,金华长山乡民十有一家,自以甲乙第其产,相次执役,几二十年。芾舆致十一人者,与合宴,更其乡曰“循理”,里曰“信义”,以褒异之。
知绍兴府。会稽赋重而折色尤甚,芾以攒宫在,奏免支移折变。鉴湖久废,会岁大饥,出常平米募饥民浚治。芾去,大姓利于田,湖复废。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改吏部侍郎,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内侍家僮殴伤酒家保,芾捕治之,狥于市,权豪侧目。执政议以芾使金,复除吏部侍郎,且议以龙大渊为副,芾曰:“是可与言行事者邪?”语闻,得罢,不行。下迁礼部侍郎,力求去,提举太平兴国宫。时芾与陈俊卿俱以刚直见忌,未几,俊卿亦引去,阎安中为孝宗言:“此非国之福也。”
后起知太平州,造舟以梁姑溪。历阳卒久戍,溃归,声言欲趋郡境,芾召而厚犒遣之,然密捕倡乱者系狱以闻。诏褒谕。芾前后守六郡,各因其俗为宽猛,吏莫容奸,民怀惠利。屡告老,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后十年卒,年八十。尝曰:“视官物当如己物,视公事当如私事。与其得罪于百姓,宁得罪于上官。”立朝不偶,晚退闲者十有四年,自号湖山居士,为文豪健俊整,有表奏五卷,诗文三十卷。
(选自《宋史•吴芾传》,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风言者论罢 风:通“讽”,暗示
B. 上韪其言 韪:认为对
C. 权刑部侍郎 权:兼任
D. 立朝不偶 偶:结党
【2】下列对文中画短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驻跸:“跸”,古代帝王出行时,先要派兵沿路戒严,禁止行人经过称为“跸”,“驻跸”指帝王出行,途中停留暂住。
B. 义役:宋代役法之一。南宋乡村民户为了减轻保正、保长的重役,自行结合,割田出粮,帮助当役户,称为“义役”。
C. 攒宫:古代皇帝、皇后暂殡之所。宋南渡后,帝、后茔冢均称“攒宫”。表示暂厝,准备收复中原后迁葬河南。
D. 致仕:“致”,获得;“仕”可解释为官职、职位。致仕即获得官职。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表达这一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芾忠君爱国,积极主战。吴芾虽与秦桧故旧,但他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他还上疏请髙宗亲自北伐、抵抗金人、驻跸建康。
B. 吴芾心系百姓,体恤民情。在绍兴知府任上,吴芾上书为百姓免除支移折变。鉴湖久废,恰巧碰到收成不好闹饥荒,他就命令拿出常平米募饥民来浚治鉴湖。
C. 吴芾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在临安知府任上,有皇宫内侍的家童打伤了酒家的酒保,吴芾抓捕凶手治罪并在市集示众,权豪因此对他十分敬佩。
D. 吴芾明于吏治,颇有谋略。吴芾先后在六个州郡担任知府,他根据各地民风习俗采取或宽或猛的策略,使官吏无法作恶,让百姓受益。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芾劝高宗专务修德,痛自悔咎,延见群臣,俾陈阙失。
(2)能反桧壅塞言路、挫折士气之歧途,则士气日振,而见危授命者有人矣。
14、微写作。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计划举办以“埋下一颗智慧的种子”为主题的校园读书活动。请你为这一活动设计一幅宣传海报,并简要说明设计的意图。要求:富有创意,条理清晰,理由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