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地名“会稽”即是今天的浙江( )
A. 绍兴市 B. 上海市 C. 吴兴市 D. 南通市
2、下列诗句所写的历史人物依次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
①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③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④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
A.周瑜、刘邦、孔明、项羽
B.周瑜、项羽、孔明、刘邦
C.孔明、刘邦、周瑜、项羽
D.孔明、项羽、周瑜、刘邦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眼科医生证实,长期玩手机游戏,会对视网膜造成_______,如果不及时就医,可能会导致永久性视力减退_______失明,此时医术再高明的医生也无能为力。但一些手机依赖症患者依然_______,认为医生的说辞是_______。
A.损害 或者 不以为意 骇人听闻
B.损害 甚至 不以为然 耸人听闻
C.危害 或者 不以为然 骇人听闻
D.危害 甚至 不以为意 耸人听闻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拯救濒危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振兴已经迫在眉睫,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上行下效,全力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③适当运用古词语,可以使语言表达既简洁鲜明,又古朴典雅,但是如果理解有误,使用不当,反而会贻笑大方。
④正在加速发展的山西制造业,要形成一个轻重均衡的结构,不仅需要高科技产品,也需要老百姓日常使用的下里巴人。
⑤李贽的难言之隐在于他强烈抨击了这些人物之后,他还是不得不依赖这些被抨击者的接济而生活。
⑥日前,美国游泳队巴西里约奥运会选拔赛在美国奥马哈闭幕,美国游泳队在本届奥运会上的参赛阵容水落石出。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5、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下面理解“一代之文学”作品正确的是:( )
A.楚之骚——屈原《离骚》 汉之赋——司马相如《上林赋》
B.汉之赋——贾谊《吊屈原赋》 唐之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唐之诗——李白《忆秦娥》 宋之词——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宋之词——李煜《虞美人》 元之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射击
普希金
一
我们这个圈子,只有一个人不是军人。他大约有35岁,曾经在骠骑兵队供职。没人知道使他退伍、住在这贫苦小城的原因,他生活过得清苦。他永远步行,穿一件磨光的破旧常礼服,用手枪射击是他主要的运动。他屋子里的四壁全给子弹打穿了,全是小孔,好像蜂巢似的。他的枪法高明到使人无法相信的程度。我们经常谈论起有关决斗的事情,西尔维渥(这是他的名字)从不参与,如果有人问他是否决斗过,他只冷冷回答决斗过,但从不讲详情细节。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他的崇拜,有一种人,只要你看到他的相貌与神采,便会立刻消除对他胆识的怀疑。
有一天,西尔维渥收到一封信,他匆忙把信看了一遍,眼睛发亮了。“先生们,我今晚就走。希望你们不要拒绝到我家里来吃午饭。”
在约定的时间,大家都在他那里了。主人兴高采烈,他的快乐很快地感染了大家,变成大家共同的快乐……
“我要跟您谈谈。”他低声说。
客人们都走了。西尔维渥心神不安,他脸色惨白,眼睛发亮。
“也许我们永远不会再见面了。”他对我说。
“六年前,我挨了一个耳光,我的仇人现在还活着。”
这大大地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我跟他决斗过,”西尔维渥说,“这就是我们决斗的纪念品。”
西尔维渥从帽盒里拿出一顶镶着金边的红帽子,帽子离额上一俄寸的地方给子弹打穿了。
“我曾经在某骠骑兵团服务。我有逞强好胜的习惯,那时粗野算是时髦。我们以酗酒自豪,决斗是家常便饭:在那些决斗中我不是当事人,就是公证人。同事们个个崇拜我……”
“我正在泰然地享受我的荣誉的时候,有一个出身显贵、有钱的年轻人调到我们团里来了。我一生没有遇到过这样出色的天之骄子!我那优越的地位动摇了。有一天,在一个波兰地主家里的舞会上,我附在他的耳边说了一句老调子的粗话。他红了脸,打我一个耳光,我们两个人就在当天晚上决斗。”
“我应该先放枪,可是在我心里,愤恨的激动是那么强烈,我不敢信任自己手腕的准确,为了使自己有时间冷静下来,我把第一次射击的权利让给他,我的对手不同意。我们决定抽签,他抽到了放第一枪的签。他瞄准了,打穿了我的帽子,现在轮到我放枪了。他的生命终于落到我的手里来了。我贪婪地望着他,极力想在他身上找到一点儿惊惶不安的痕迹!哪怕只有一点点也好!他站在手枪面前,一面挑选帽子里熟透的樱桃吃,一面把核吐出来,他漠不关心的样子激怒了我,一个恶毒的念头闪过我的脑子。我放下了手枪。”
“您现在对死好像并不感兴趣,您请回去吃早点吧,我不想打扰您了。”我对他说。
“随您的便,您还有权利放这一枪,我随时准备听您的吩咐。”
“从那个时候起,我没有一天不想到报仇。现在我的时间到了……”
西尔维渥从衣袋里拿出早晨收到的信给我看。“我倒要看看,他在新婚时迎接死,是不是还像从前一边吃樱桃、一边等死那种毫不在乎的样子!”
二
过了几年,家庭的状况迫使我移居到H县一个贫穷的村子里。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属于某伯爵夫人的领地,我以最近的邻人的名义拜望他们夫妇。
仆人把我领进伯爵的书房,一张画引起我的注意。这是一张瑞士风景画;不过引起我注意的并不是画笔,而是画上两颗子弹打穿的小洞,一颗子弹正正打在另一颗上面。
“枪法太好了。”我掉过头对伯爵说。
“是啊,”他答道,“了不起的枪法。”
“我遇到过一个最好的射击手,他要是看到苍蝇停在墙上……啪地一枪,苍蝇打到墙壁里去了!”
“了不起!”伯爵说,“他叫什么名字?”
“他叫西尔维渥,伯爵阁下。”
“西尔维渥!”伯爵惊叫道。
“我们是好朋友,可是已经五年光景了,我得不到他的一点儿消息。您也认识他?”
“认识,还很熟呢。”伯爵带着很窘的样子答道,这张给子弹打穿的图画正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的纪念品。”伯爵把安乐椅移近我,我怀了极大的好奇心听完下面的故事。
“五年前我结了婚,在这里度蜜月。有一天黄昏,佣人告诉我,书房里坐着一个人。他不肯说出自己的名字。我走进那间屋子,在黑暗中看见一个满身尘土、满颊胡须的人。”
“伯爵,你不认识我了吗?”他用发抖的声音说。
“西尔维渥!”我叫起来,突然觉得毛骨悚然了。
“正是,”他接着说下去,“我还有权利放一枪。我赶来放出我手枪里的这一颗子弹。”
他拔出手枪,瞄准……我一秒、一秒地计算时间……我想到妻子玛夏……西尔维渥却把手放下来。
“我总觉得,”他说,“我们不是在决斗,是在杀人:我不习惯对没有武器的人瞄准。重新开始吧;我们来抽签,看谁先放枪。”
“我的头昏了……我好像并不同意……我又摸到了第一号。我到现在还不明白,他用什么方法强迫我这样……不过,我开了枪,打穿了这幅画。”
“我放了一枪,”伯爵接下去说,“谢谢上帝,我没有打中。那个时候,西尔维渥……那个时候,他实在可怕极了,西尔维渥向我瞄准……门突然开了,玛夏跑进来,她大叫一声,就扑过来,抱住我的颈项。
玛夏跪倒在他的脚跟前。“起来,玛夏,你不害羞吗!”我发狂地叫起来,“先生,您到底要不要开枪!”
“不开枪了。”西尔维渥答道,“我满意了:我看到你的惊慌,你的胆怯,我强迫你向我开枪。我已经满意了。你会永远记住我的。我把你交给你自己的良心去裁判吧。”
于是,他回头走了,可是他又在房门口站住,看一眼那幅被我打穿了的图画,差不多并不瞄准地朝它放了一枪,就出去了。
伯爵沉默了。这样,我知道了故事的结尾,它的开端曾经那样地使我吃惊过。以后我再也没有见到故事的主人公了。听人说,在希腊人起义的时候,西尔维渥率领了一队希腊独立运动的志士,在战役中牺牲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尔维渥在谈话时表现出的“心神不安”“脸色惨白”“眼睛发亮”,透露出他对决斗既紧张又期待的复杂心情。
B.“现在我的时间到了”,表现出西尔维渥认为仇人新婚是非常好的复仇时机,且自己一直苦练射击,成功的几率更大。
C.伯爵先生带着很窘的样子回答我关于西尔维渥的问题,表现出伯爵先生自认为枪术不如西尔维渥,因而很是失落。
D.西尔维渥临走前的这一枪,正正打在伯爵打穿的枪洞上,这既标志决斗的完成,也标志着他最终实现了复仇的目的。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分别从三个人物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多视角的刻画,使得小说人物形象更为丰富。
B.小说两部分结构对称,富有美感;“我”联结着西尔维渥和伯爵这两个人物,起桥梁作用。
C.小说两部分都采用嵌套式结构,由故事中的人物回忆往事、讲述故事,显示出层次性。
D.小说采用了逆时叙述与顺时叙述交替的方法,整体采用逆时叙述,局部采用顺时叙述。
【3】西尔维渥在两次决斗的最后关头都没有向伯爵开枪,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原因。
【4】小说中的两次决斗由两位当事人分别讲述,这种叙述方式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
7、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
(1)子曰:“志士仁人, , 。” (《论语·君子之风》)
(2) ,隰则有泮。总角之宴, 。 (《诗经·氓》)
(3)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 。 (晏殊《蝶恋花》)
(4) ,内无应门五尺之憧,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__,____”两句从内外两个方面指出了一个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
(2)李白《蜀道难》“___,___”两句,突出开辟蜀道的艰难,反映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两句,表现刘裕当年率军北伐收复失地的英雄气概,激励无数仁人志士献身保家卫国的壮伟事业。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写自己远离嘈杂的音乐、繁冗酌公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夜游赤壁,面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美景,于是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Ⅱ卷 表达题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尽抒历史兴衰更迭而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走向灭亡的深沉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
(2)在《逍遥游》中的鲲鹏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乘扶摇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____”一句揭示了即便如此,作者眼中的鲲鹏依然有所凭恃并非真正的逍遥。
(3)韩愈在《师说》中针砭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重门第高低,身份尊卑,而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的全新择师观念是“________,________。”
11、补全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诗人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感慨: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2)《卖炭翁》中体现诗人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师说》中体现“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解决疑惑”思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诗和词,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冲卿(1)除日立春(2)
王安石
犹残一日腊,并见两年春。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
迎阳朝翦彩,守岁夜倾银。恩赐随嘉节,无功只自尘(3)。
重叠金・除日立春
黄升(4)
银幡彩胜(5)参差剪,东风吹上钗头燕。一笑绕花身,小桃先报春。
新春今日是,明日新年至。擘茧(6)莫探官,人间行路难。
注释:(1)次韵: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冲卿:北宋人吴充的字。
(2)除日立春:除日、立春双节重合喜上加喜。但下一年就是“无春年”,古人认为不吉利。
(3)只自尘:出自《诗・小雅》“无将大车,只自尘今”意为用人力去推本应牛拉的大车,会让人沾染尘埃。
(4)黄升:宋人,科举不顺。
(5)银幡彩胜:用银箔或纸剪成的燕子、花朵形头饰。宋代立春时有互赠幡胜的习俗。
(6)擘茧:掰开。茧,宋时在面食中放置的用来卜测官运的纸签或木片。
【1】下列对上面的诗和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诗中的“翦彩”,写人们剪裁出各种形状的饰物,互赠佩戴,以示迎春。
B.黄词中的“钗头燕”,写伴着春风归来的燕子落到游人发钗上的轻盈姿态。
C.王诗和黄词生动描写了人们在除夕、立春重合的日子里辞旧迎新的场景。
D.王诗黄词从习俗风物写到了个人的感慨,体现宋代诗词追求理趣的特点
【2】诗词为了增强表现力,往往会使用多种手法。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犹残一日腊,并见两年春”用夸张手法,突出腊月最后一天与立春巧遇的喜悦心情
B.“守岁夜倾银”使用借代修辞,用天上倾泻的月光代除夕灯火,写出灯火的明亮辉煌。
C.“小桃先报春”使用拟人手法,写出桃花率先开放,作者由此感受到春天到来的气息。
D.“新春今日是,明日新年至”使用对比手法,引发了词人对明年是个无春之年的联想。
【3】除日立春,双节并至,王安石与黄升对此有不同的感触,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梓人①传
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②、规矩、绳墨,家不居砻③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值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注] ①梓人:木匠师傅。②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③砻:磨刀石。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善度材 度:计算 B.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货:财物
C.愿佣隙宇而处焉 佣:做佣人 D.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德:感激
【2】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梓人能力高于一般工匠的一组是( )
①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②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
③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 ④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
⑤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 ⑥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②⑤
【3】下列对文段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看到梓人在正梁上写上他的名字,感到很吃惊,因为他知道还有其他建造的工人。
B.作者认为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分别按照朝廷的法律规定来升降他们,一律按朝廷的制度来整顿他们,与梓人建造房屋的作法是一样的。
C.梓人虽然不会修理自己的床腿,但他在建造房屋中有很高的才能,是个能者,智者。
D.作者通过塑造梓人的形象提出了对宰相治国的美好设想:不要事事亲自去做,而要把握方针大计,善于用人,“相道得而万国理矣”;而且还要制定并坚决执行既定的法规,像梓人依绳墨规矩指挥匠人、建好房屋一样。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
(2)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3)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