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残留固体
C.清澈的泉水
D.铝合金
2、关于电解水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从现象上判断:负极产生的是氧气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3、下列防锈措施合理的是
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链条
B.在铁制暖气片上刷“银粉”
C.用“钢丝球”打磨铝锅表面
D.用过的菜刀及时用盐水清洗
4、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
B.某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D.向等质量的铁片和锌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5、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C.图c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图d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6、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氧气、液氧
B.石墨、金刚石
C.水、过氧化氢
D.干冰、冰
7、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N
B.O2
C.CO2
D.Zn
8、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则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由碳、氢气和氧气组成
B.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
C.葡萄糖由24个原子构成
D.葡萄糖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9、如图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氧气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
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会污染空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反应
10、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H2+ CuOCu + H2O
B.2Mg + CO2 2MgO + C
C.CO + CuOCu + CO2
D.2NaBr + Cl2 =2NaCl + Br2
11、金属、金属材料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B.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于制造炊具
C.铝合金轻而坚韧,可作汽车、飞机和火箭的材料
D.铅锑合金的熔点较低、电阻率较大,常用于制成发热体
12、2010年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迎来了八方游客.空气中弥漫着油菜花而甜津津的气味.人们能够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橡胶、纤维、塑料都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B.用水可以灭火,因为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为增加肥效,把硝酸铵和草木灰混合使用
D.气味能闻得到却看不到,说明分子很小
14、下列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15、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 )
A.运输海鲜时用甲醛浸泡保鲜
B.拌凉菜时加少许食醋调味
C.种植蔬菜时喷洒剧毒农药杀虫
D.加工火腿肠时放入过量亚硝酸钠防腐
16、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
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石油、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
17、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与之原理相同的是( )
A.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B.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C.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D.森林着火时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18、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
”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该反应( )
A.有单质生成
B.是化合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两种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
19、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b溶解并产生气泡;把a和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则a、b、c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c>b>a
B.b>a>c
C.a>c>b
D.b>c>a
20、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CO与Fe2O3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后固体的颜色由红棕色变成了银白色
B.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C.NaOH溶液应改为Ca(OH)2溶液以检验产生的CO2气体
D.该实验装置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21、化学与生活、健康、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
B.霉变大米含有黄曲霉素,用水洗净后再煮饭
C.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
D.垃圾分类,有利减少废弃污染,变废为宝
22、足量的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一段时间内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①铁钉上的铁锈消失②铁钉上有气泡③溶液呈黄色
A.①②
B.①②③
C.③
D.①③
23、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24、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大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生石灰
D.氢氧化钠
25、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
A.CO2
B.2H
C.2H2
D.Fe
26、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液体,生成白色沉淀。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滴入的可能是硝酸银溶液
B.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
C.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盐酸
D.该反应可能是中和反应
27、如图中A是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B~E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2)锡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______。
(3)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变成______(写符号)。
(4)B、C、D、E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
28、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 (填 “甲”或“乙”) .
(2)某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溶液,在A、B、C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将t2°C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乙 (填“<”“=”“>”)
29、酸和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许多物质中,请将下列酸或碱的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①CH3COOH ②Ca(OH)2 ③H2CO3 ④柠檬酸 ⑤乳酸
(1)存在于食醋中的酸是__;
(2)存在于酸奶中的酸是__;
(3)用于中和酸性土壤的是__;
(4)大量存在于汽水中的是__;
(5)剧烈运动后,感觉肌肉酸疼的原因是人体内产生了__。
30、(1)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两个氮原子________; ②小苏打_______; ③铁离子_______;
(2)M元素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是,若x=7,M元素的这种粒子可与下图中的一种粒子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该化合物由离子构成。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
(3)酒精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1、科学小组的同学从微博上看到了一则“电池锡纸取火”的视频:用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口香糖“锡纸”接在电池的正负极(如图所示),随即“锡纸”燃烧起来。
(1)从本质上来说,电池是将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观察口香糖“锡纸”表层,科学小组从金属共性角度判断是某种金属箔,判断依据是_。实验过程中,将“锡纸”的两端直接接入电池正负极,造成短路,产生热量,“锡纸”燃烧起来,这说明“锡纸”具有_______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电池短路在“锡纸”燃烧中的作用是________。已知该“锡纸”为铝箔,写出“锡纸”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电池锡纸取火”体现金属的许多性质,下列不属于金属的共性是_______(填字母)
A 延展性
B 导电性
C 可燃性
32、(1)按要求从浓硫酸、氢气、硝酸钾、氢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理想的清洁高效能源:______。
②常用作干燥剂的一种酸______。
③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
④易溶于水的一种盐______。
(2)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我县积极响应号召,努力推进社会绿色发展。
①垃圾分类能有效节约原生资源,改善环境质量。我县已全面实施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如图是街边常见的垃圾桶。图中不锈钢属于______(填写“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现有一废旧报纸,应该投放在______(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桶内。
②共享电动小黄车的引入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方便,小黄车的轮胎使用无毒环保橡胶制作,具有缓冲好、不怕扎、可回收再利用等众多优点。已知合成橡胶是由不同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经聚合而成的品种多样的高分子化合物。单体有丁二烯、苯乙烯、丙烯腈等多种。其中丙烯腈(CH2CHCN)一个分子中共有______个原子。电动单车的使用也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在二氧化硫(SO2)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自来水厂通常用高铁酸钾(K2FeO4)作为净水剂和消毒剂来处理天然水,以确保广大居民“喝上干净水”。在高铁酸钾中,铁、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④为检测长清河水质情况,兴趣小组的同学用pH试纸检测该水样的酸碱性强弱,发现该河水的pH约为5,为使该河水达标,你认为可以在该河水中洒入适量的______(选填“稀盐酸”、“熟石灰”之一)作为减少污染的手段之一。
33、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也要填入“ ”内)
(1)__Mg + __N2 __Mg3N2
(2)__Fe2O3 + __C __Fe + __CO2↑
(3)__KClO3__KCl + __O2↑
(4)__C2H4 + __O2 __H2O +__CO2
3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的溶解度____乙的溶解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只填一种);
(3)甲、乙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在t3℃时所得乙溶液为_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5、化学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和创造物质,试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CO2。
(1)分类角度:CO2属于___(填字母序号)。
A 单质
B 氧化物
C 有机物
(2)微观角度:构成CO2的粒子是______。
(3)性质角度:三百多年前,人们发现一些洞穴内有一种能使燃烧的木柴熄灭的气体,后来该气体被证实是CO2。据此推测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4)变化角度:绿色植物通过____能将CO2转化为O2。
(5)应用角度:Al-CO2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电池的工作原理:在O2的催化下,A1与CO2生化合反应生成Al2(C2O4)3。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36、随着水资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请参与讨论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能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水的蒸馏 ②水的蒸发 ③水的电解 ④水的净化
(2)若要测定井水的酸碱度,可选用________来测定。
(3)学校附近的某工厂近期排出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铜,对人体及农作物有害。为帮助工厂治理废水并回收铜,同学们分别提出了一些方案:
A.向废液中加入铁粉 B.向废液中加入稀盐酸
C.向废液中加入氢氧化钠 D.向废液中加入活性炭
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___(填序号)。
(4)水是常用的溶剂。若要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进行如下的操作:①计算(需要氯化钠2.5g);②用托盘天平称量2.5g氯化钠;③用___________(填“10mL”或“50mL”)量筒量取 _____mL水;④将两者置于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37、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A装置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对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_____,利用A装置制取的气体有H2、O2和_____。
(2)B装置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用途。
①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可在B装置中装满水后,使氢气从_____(填“a”或“b”)口进入。
②若想得到干燥的氢气,可在B装置中加入_____,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口进入。
38、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某兴趣小组将样品溶解后进行如下实验:
(1)A溶液中溶质可能为_________(只写一种);
(2)从无色溶液得到固体物质C的操作②的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3)因为A溶液过量,此方案得到的固体物质C中混有新的杂质,为了既能除去杂质碳酸钠,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可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后,直接进行操作②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39、铁是常用的金属材料。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铁制品中铁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 称取3 g铁屑,缓慢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直到过量(假设除铁以外的物质都不与硫酸反应),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请计算:
(1)该铁制品中铁的质量分数(最终结果保留到0.1%);
(2)所用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要求有计算的过程)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多少?
40、酸雨是pH小于5.6的降水。我国南方某些地区所降酸雨主要原因是由居民和工厂燃烧含硫的煤以及某些化工厂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有许多植物如广玉兰、枫树、夹竹桃等,在它们能忍受的浓度下,可以吸收这些有害气体。
(1)你认为这种有害气体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2)为减少酸雨对该地区的危害,请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