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取得自治权,产生了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到来准备了条件,并被誉为欧洲“中世纪之花”的是( )
A.查理马特改革 B.丕平献土
C.法兰克王国建立 D.西欧城市兴起
2、她发现青蒿素,成功攻克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致命的疾病疟疾,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了诺贝尔奖。她是
A.莫言 B.陈景润 C.屠呦呦 D.钱学森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 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 中共十四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 中共十九大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4、某地要举办一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展。下列有可能出现在“一五计划”展厅的是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5、制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从1962年12月到1964年5月,他在兰考工作了470多天。他依靠群众、团结群众战风沙、斗‘三害’,直至最后积劳成疾,不幸病故。”这里的“他”是指
A. 焦裕禄
B. 王进喜
C. 邓稼先
D. 雷锋
7、被誉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四坝”,除成都的华西坝外,重庆的“三坝”是
①沙坪坝 ②北碚夏坝 ③江津区白沙坝 ④渝中区菜园坝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在那个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的罪恶枪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该诗赞美的英雄人物产生于
A.解放战争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中华民国成立后,政府取消了前清规定的种种商业注册费用;商人承办厂矿企业,只要资本实业于民生、国计前途大有裨益,政府即予批准并力为保护。上述举措( )
A.完备了近代工业种类
B.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
C.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D.改变了人们思想观念
10、在进行的农村改革的措施中,最能体现其产业结构调整的是(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实行乡镇管理体制
C.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D. 多种经济成分并举
11、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据此可知这个决定是
A.863计划的实施
B.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
C.义务教育的实施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12、“中国要搞现代化,绝不能搞自由化,绝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邓小平强调必须坚持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两个凡是”的思想
C.社会主义制度
D.四项基本原则
13、从1985年开始,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少数重要农产品实行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对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合同收购以外的产品可以自由出售或者按照协议的价格卖给国家
B. 其余的农产品可以在市场上自由地交易
C. 形成了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的双轨制
D. 标志着农村经济开始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
14、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
A.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B.川藏公路通车
C.宝成铁路建成 D.沈阳机床厂投产
1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是
①有助于维护民族团结
②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
③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④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6、下图是小卯老师为同学们整理的提纲,该提纲和哪一重要的理论有关
A. 科学发展观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毛泽东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17、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举办上海世博会
D.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18、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典型事例是
A. 土地改革
B. 实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进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地主”一词从我国政治生活中完全退出是在( )
A.1949年 B.1979年 C.1952年 D.1956年
20、下表是1957年中国粮、棉、钢、煤、电产量增长表。造成这种增长的直接原因是
品种 | 1957年产量 | 比1952年产量增长 | 比历史最高产量增长 |
粮 | 1.95亿吨 | 19% | 30% |
棉 | 164万吨 | 26% | 93% |
钢 | 535万吨 | 296% | 580% |
煤 | 1.3亿吨 | 96% | 580% |
电 | 193.4亿千瓦时 | 166% | 320% |
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1、图二是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卫星名称)。我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第_______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_______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实施: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______,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意义: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_______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3、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堡垒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他是____。
(2)“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____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
(3)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____。
(4)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____
(5)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____
24、请写出与下列荣誉称号相对应的人物名称。
(1)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2)杂交水稻之父——
(3)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4)两弹元勋——
(5)解放军好战士——
(6)党的好干部——
25、科技成就:
1967年6月我国成功的爆炸了第一颗_______、
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_______。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_______。
2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________制度;建国后,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和基本的政治制度是________制度。
27、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8、1964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____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_______________的试验,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29、改革开放前后变化:
衣:
(1)买衣服要凭____,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2)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成为人们____、____的方式。
食:
(1)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
(2)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____、____,____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住:
(1)住房比较____,室内设施简单。
(2)人均住房面积扩大,____和___明显改善。
30、会议内容:
①思想上: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______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上来,实行______的决策。
③组织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______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1、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遇到巨大损失,却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请举两例说明。
32、简要回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33、请简答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材料二
(2)图中两个“最可爱的人”参与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他们所在的军队被称为?
材料三 深圳特区人民大胆解放思想,锐意改革进取,把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深刻印证了改革开放是改变贫穷落后的正确抉择,是实现富国强兵的关键一招。
——摘编自人民政协网
(3)材料中“实现富国强兵的关键一招”是什么?这“关键一招”是在党的历史上的哪次重要会议做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