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启了我国飞天之旅是1999年11月的 无人飞船完成载人航天成功
A.神舟一号 B.神舟五号 C.神舟七号 D.东方红一号
2、“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民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材料评价的是
A. 西藏农奴起义
B. 西藏民主改革
C. 西藏和平解放
D. 青藏公路通车
3、一位外国政要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 井冈山道路
B. 照搬苏联模式的道路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道路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某同学绘制了“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在图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
A.成立环渤海经济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有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B.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C.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
D.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总路线
6、下图是小超同学利用寒假预习中国历史时整理的学习卡片。请你判断卡片中信息属于的时期及领域( )
历史预习卡片 ★到1957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千米,比1952年增加22%。 ★新建铁路33条,恢复铁路3条,新建、修复铁路干线、复线、支线共约1万千米。 ★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万多千米,比1952年增加1倍。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交通运输业
D.三大改造时期;工业
7、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办。中国馆的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三十多年”指的是
A.尼克松访华之后
B.改革开放以来
C.“文化大革命”之后
D.中国重返联合国以后
8、2018年1月16日,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正满2周年之际,台湾网友专门为蔡英文作了一首打油诗,叫新版《台湾之光》。“陆客跑光,经济俩光,钱沾撒光,财政花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出现了倒退,让两岸关系走向正轨的政治前提是
A.必须坚持“九二共识”
B.海协、海基会的沟通
C.两岸“三通”的扩大
D.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
9、国际形势的变化所带来的共同安全威胁,促使中美达成某种战略互助的默契。数年后,中国开启改革开放,并同美国建交,促使“中美达成默契”的根本因素是( )
A.国际形势
B.国际格局
C.国家实力
D.国家利益
10、2020年6月23日,长征三号乙火箭托举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升空。1970年,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11、武汉长江大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这座大桥修建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2、在1956年1月25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陈云对毛泽东说:“公私合营以后,东来顺的涮羊肉嚼不烂了,芝麻酱不香了,糖蒜不甜了,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好吃了……”以上材料表明进三大改造( )
A. 很有必要 B. 效果极好 C. 违背规律 D. 后期出现问题
13、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 屠呦呦
B. 袁隆平
C. 邓稼先
D. 钱学森
14、“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姓资不姓社”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谈话的部分内容,这些谈话的目的在于指导人们
A.如何进行城市改革
B.如何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C.如何打开外交工作局面
D.如何开展民族工作
15、1956年1月30日,张謇的侄子张敬礼作为南通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毛主席高兴地说:“你是亲身体会到了,可以向大家多谈谈。”此后,张敬礼先后在浙江、山东等地做了30多场宣讲,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宣传( )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
B.互助合作的成效好
C.“大跃进”运动的发展
D.公私合营的优越性
16、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出台《决议》提出:要克服农民分散经营中发生的困难,使广大贫困农民迅速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同时要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工业品有广大的销售市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包产到户
17、路透社北京分社社长林洸耀这样评论中国:“从清一色的蓝灰色中山装,到牛仔裤、西服,再到各式各样的奇装异服;从柴米油盐的凭票供应,到可乐、汉堡、牛排以及各国美食遍布大街小巷;从集体宿舍到福利分房再到住房商品化……”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863计划”的实施
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改革开放的推进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8、2013年3月17日,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国人大代表发表自己的就任宣言。他9次提及“中国梦”,有关“中国梦”的论述更是一度被掌声打断。下列不属于中国梦内容的一项是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生态和谐
D.人民幸福
19、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施(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土地改革
C.推行土地承包责任制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20、下列四句话中,最能贴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句是
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__,全国已建立 _____ 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22、________作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2006年,________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3、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背景:在________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________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24、1971年9月,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1976年9月,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将“________________”隔离审查,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25、记载玄奘西行见闻的书籍是________。
26、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伟大的领袖是________,代替行使临时宪法的文献是《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_,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27、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联合国成立于______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______代表中国。
(2)1971年10月,第_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3)_________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28、科学发展观内容:
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观。
29、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国家的_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2001年,我国加入_______中文全称,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30、三大改造的完成:
(1)概况:到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的转变。
(2)意义: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_____。
(3)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_____、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31、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对整个世界也具有重大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实现民族独立梦,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具有怎样的世界影响?
(2)1953年底,周恩来提出的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它对推动国际关系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1955年召开的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是什么?周恩来提出了哪一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重要选择项,这里“中国道路”指的是什么?
(5)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的是什么地方?它的回归得益于哪一科学构想的提出?
(6)当今,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贡献了哪些智慧和方案?
3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结合所学回答: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时间召开的?确立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2)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又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
33、民主与法制是社会进步、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历程,并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我国在建国初期保障农民翻身成为土地主人的法律文件是什么?保障少数民族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我国的法制建没取得了重大成就,你知道是什么吗?
(3)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某一段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了践踏,这一时期是指?
(4)1986年以来,保障我们中小学生享受免费受教育机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邓小平审时度势,带领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摘编自刘文艺《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
材料二 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1992年)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摘自邓小平南方讲话
材料三 尼克松敬重邓小平,称赞他是“20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并称“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在邓小平的设计指导下实现的”。他高度评价中国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认为这应归功于邓小平。
——叶介甫《外国政要眼中的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的会议,概括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取得丰硕成果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的经济体制。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