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合作化运动
2、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结晶,形成了以“团结、友谊、合作、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等为核心的精神,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指明了有效路径,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并遵循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基本准则。这次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D.上海合作组织会议
3、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A.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B.新中国诞生,一五计划完成
C.新中国诞生,三大改造完成
D.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
4、2017年2月11日,上海市举办了“起步——中国现代出版”专题展,以纪念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创办120周年。下列图片中,适合展示的是( )
A.
B.
C.
D.
5、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是2019年中国最重大的主场外交之一。回顾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中日建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批判了此前经济建设中的“反冒进”,并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此后,全国掀起了( )
A.“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
C.“文化大革命”
D.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沦
7、35年前,张大伯结婚时,购买的“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今年,张大伯的儿子结婚时,购买的“四大件”是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电脑。和张大伯家现在的生活一样,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应该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B.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后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 D.中共八大召开以后
8、下图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成就。这些成就
新中国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
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一一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A.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B.使我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9、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是
A.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B.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 《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的通过
D.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
1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于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八大
11、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开始由农村转向城市,主要表现在
A. 国家对经济计划管理的权限逐步下放,缩小了指令性计划,扩大了指导性计划
B. 国家对经济计划管理的权限逐步下放,缩小了指导性计划,扩大了指令性计划
C. 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国营企业改变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进一步扩大
D. 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集体经济迅速发展
12、下边是摄于1971年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的珍贵照片《乔的笑》,照片中的“乔冠华”是盐城籍名人。当时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是
A.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 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C.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 APEC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
13、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承包经营责任制 B.增强企业活力
C.打破“铁饭碗” D.改革分配方式
14、用“春天”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块承包的田里精耕细作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美丽的海港城市厦门,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D.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引人注目
15、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6、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
09:00---10:00 | 朝鲜东学党起义 |
10:10---11:00 | 北洋海军的悲歌 |
11:10---12:00 |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
A.基督教与太平天国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C.西化思想与洋务运动
D.近代中国经济的工业化
17、导致下表中1950年和1954年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包产到户”的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8、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不包括
A.对农业的改造
B.对官僚资本的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对手工业的改造
19、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①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②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③“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④“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20、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高度关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 按劳分配制度
B. 社会主义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_______
22、______________为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获得的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23、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一一
(2)彻底催毁了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一一
(3)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一一
24、____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________、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________、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6、(1)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领并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_____________。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
(4)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良好开端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
(5)确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
(6)被誉为“铁人”的是——___________。
(7)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的人是——____________。
(8)“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实现了这个美好愿望的时期是_________。
(9)_______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10)__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积极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7、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最后被大火吞噬生命的战斗英雄是________.
28、“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内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全面________、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_____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和发展___________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各项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3)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_______是全党的共同任务,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5)新发展理念: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____、绿色、____、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6)2020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战略决策。“_________”战略布局的内涵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9、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____》,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198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布实施。
30、根据所学知识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
(1)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________
(2)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________的基本问题。
(3)我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
31、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成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我国为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成功收回哪两个地区建立特别行政区,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积累了成功经验?
(2)中国近代以来,饱受屈辱。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国的国防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新中国刚成立时,在有陆军的基础上,又分别建立了哪两个大的军种?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2015年更名为什么?
(3)在外交上,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成就显著,请写出两例。
(4)在文化、科技上,更是成果丰硕。我国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著名人物分别是谁?
(5)在中国现代史上,工业从无到有、国防的现代化、“两弹一星”的成功、航天工程的成就,”“863计划”“973计划”的实施等,都体现了中国的科技力量。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促进了我国社会的进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请问.科学技术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从我们中国各领域取得的成就看,我们应有哪些自信?(写一个)
3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间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时有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2年90%以上的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农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材料四 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
(1)结合材料一、二、三的内容,说说这三个时期我国在农村分别实行什么变革?
(2)在材料二的变革中,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怎样的转变?实行联产承包制之后,土地所有制是否再次发生变化?
(3)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在解决三农问题中不断探索,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4、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实现基础。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建设开启新中国富强之路。据材料甲归纳工业发展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征出现的主要原因。
甲: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2)国家富强之路历来难以一帆风顺。据材料乙,简评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58年我国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史实。
乙:一九五八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的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摘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全面开放是国家富强的根本出路。据材料丙归纳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图事件对我国所起到的作用。
丙: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笫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摘编自赀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