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自贡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推(qiāo)          饰(zǎo)       难(jié)        咬文字(jué)

    B.揉造作(jiāo)   肾(gāo)       证(chǎn)     自大(wàng)

    C.统(chóu)        (xiá)       (chàng)     吹毛求(zī)

    D.碍(zhì)            (jué)       理(lún)        然贯通(huò)

  • 2、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朗,像拓宽了几尺。

    B. 在这本书中,他把对母亲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惟妙惟肖的陈述之中,像是自然流淌的感情。

    C. 在学校举办的爬山比赛中,九年级代表队的同学一鼓作气,率先登上山顶。

    D. 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赵雷将歌曲《成都》演绎得荡气回肠,这让导演喜出望外

  • 3、下列语法知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网络效应”“文化品牌”“感悟人生”“自行解散”,四个短语的结构完全相同。

    B. “一个人的心中如果没有爱的泉水,那也就不会有人生的绿荫。” 这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C. “这把锁锈死了”和“这把锁生锈了”中的“锈” 字都是名词。

    D. “为了更好迎接中考,她住在学校附近。”一句主干是“她住”。

  •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

    ①不因此一举,那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

    ②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③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终。

    ④我们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⑤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⑥它还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A.③②⑤①⑥④

    B.④⑤①②⑥③

    C.④②⑤①⑥③

    D.④⑥⑤①②③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枪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有删改)

    【注】①榛莽:指杂乱丛生的荆棘灌木。②茅茷:指长得繁密杂乱的野草。③箕踞:像簸箕一样地蹲坐着。④萦青缭白:青山萦回,白水缭绕。⑤培塿:小土堆。⑥万化:万物变化,指自然界万物。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心之;后天下之而乐

    B.潭中鱼百许头;撒盐空中差

    C.穷山之高而;担中肉尽,有剩骨

    D.不与培塿为;物以

    【2】对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B.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D.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4】面对宦海浮沉、人生变化,柳宗元选择到大自然中游历。甲乙两文分别写了作者的两次游历,其两次的感受是一样的吗?请你结合文中的句子来分析。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大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但李白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抒情开篇,渐而过渡到叙事,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

    C.三四句与一二句形成强烈的反差,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苦,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

    D.这首诗歌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苦闷、惆怅、徘徊、昂扬等复杂的变化,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请你简要谈一谈对“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的理解。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下表为某市关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对中西节日的认同度和快乐度调查表。请对表中提供的消息进行比较分析,回答问题。

    (1)分别写出不同年龄段人群对中西节日的认同度和快乐度的变化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表反映出的现象,提出一条关于保护传统节日的合理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②与君离别意,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⑥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赵师秀《约客》)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饮酒(其五)》一诗中,陶渊明借鸟儿结伴而归寄托了自己归返自然的人生理想的句子是“___”。 

    ②《岳阳楼记》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月亮的句子是“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现代文阅读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徐德新

    ①二十年前,我到县城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和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测试费,父亲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去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和我上路了。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叨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凉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甩手一模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这时,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明。

    ③不知不觉,县城到了。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地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父亲一眼。“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实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实。”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道远路滑,您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④我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钱,然后把那沓毛票从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钱往地上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⑤风裹着雪吹过来,5元钱落到父亲的脚边。父亲愣愣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捡地上的钱,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钱捡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零度角,头几乎触到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了一声:“多谢了!”然后拉着我默默地离开。

    ⑥“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出门时父亲穿得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⑦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测试。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可能保送上大学。”眼看就要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测试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⑧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还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如果也遇到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⑨“什么,爹?”

    ⑩“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故事的内容。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钱捡起来,揣在怀里。

    3父亲二十年前叮嘱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说说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4文中画线的句子两次提到父亲的喘息声,请结合语境揣摩父亲两次喘息时的不同心情。

    5联系实际,说说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多余的最后一句话

    ①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②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痩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

    ③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④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⑤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

    ⑥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

    ⑦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把地图收起来,准备下一站下车换车去。

    ⑧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

    ⑨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了北京人的形象。

    ⑩可大爷哪能就这么打住呢,他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⑪我心想,大爷这话真是多余,车上年轻人好多呢,打击面太大了吧。

    ⑫可不,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根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

    ⑬“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⑭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

    ⑮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声了。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大家说到这儿也就完了,大家该干嘛干嘛去。可不要忘了,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瞧你那样,一看就是不务正业的,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

    ⑯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

    ⑰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

    ⑱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⑲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锅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⑳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受不了了,他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㉑听到他这么说,当然车上的人都不好意思再吵,声音很快平息下来,少数人轻声嘀咕了两句也就不说话了。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㉒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㉓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

    ㉔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

    ㉕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蛋,和她计较什么呢?!

    (有删改)

    1初读课文,围绕“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说话者的内容

    听者的反应

    售票员姑娘指责小伙有地图不看明白,还走错路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时髦小姐说好多老人肚子里有坏水

    大姐批评时髦小姐没礼貌,恐怕父母都管不了

    车厢里各种吵闹,出人命的可能都有

    (3)__________

    整个车厢炸开了锅

    外地小伙怒斥北京人

    (4)__________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⑫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根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标题“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文章的一条线索,将人和事有机地联系起来。

    B. 第⑮段画横线句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对大姐的表现作了画龙点睛的评说,幽默风趣,有喜剧色彩和调侃意味,让人在忍俊不禁中产生无穷的回味。自然推进情节的展开。

    C. 文章中的外地小伙从开始的不在意到后来怒斥北京人,是因为他实在受不了了,怒火中烧,他的大叫终于使车厢里的战争平息了。

    D. “我”受伤是因为“我”的最后一句话激怒了售票员姑娘,被她用票匣子给砸伤的。

    E. 文章通过描写车厢内人们的吵闹,体现了“不要多管闲事”这一主题。

    4本文戏谑的情节引发人们思考与人相处的方式,请结合全文与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一位外国教授在礼仪课上,告诉他的学生“敲门是有讲究的:敲一声,代表试探;敲二声,代表等待对方应答;敲三声,代表询问。”接着,教授在课堂上做了一次互动,一个学生扮演餐厅的服务员,学生按照教授的指点表演了一次。教授当场指出了“服务员”的问题:“敲门声太重,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也没自带一次性鞋套套住鞋子,弄脏了主人家的地板。”可完成后,那名学生仍站在讲台上看着教授。教授提醒他可以下台了。这时,他认真地对教授说:“老师,如果有人给我送外卖,我不会让他换鞋,我宁可自己再拖一次地板,因为那样会伤害那个人的自尊心。还有,对方离开的时候,我会真诚地对他说一声谢谢。”教授愣了一会儿,继而真诚地说了一句:“你说得对,谢谢你。”这时讲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 11、①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沥尽心血雕刻出著名的大卫像。人们皆惊叹于大卫像的辉煌,可在此之前,很少有人对这块雕刻大卫的石材做出褒评。其实并非石头不美,只是无人赏识,而米开朗琪罗发现了它,并赏识它是一块用于雕刻的好石材,然后赋予了它新的价值。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赏识。

    ②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疏朗的表现;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凸显。没有赏识,自我多了一份自卑,他人多了一份挑剔;社会多了一份冷漠,世界缺了一份美好。

    ③学会赏识身份低于自己的人,因为“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都必定有值得喝彩的地方。”一位年轻人因一首情诗离开学校后,福楼拜给予他鼓励、赏识。终于,这个年轻人写出了著名的短篇小说《羊脂球》。这位年轻人,便是莫泊桑。是赏识唤回了迷途的羔羊,是赏识使其得到认可和肯定,是赏识激发其奋发努力的勇气,最终获得新生。

    ④学会赏识自己,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学会赏识自己,要有太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豪放,要有苏轼“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壮志,要有杜甫“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无私旷达。因为赏识自己,诸葛孔明才会自称卧龙,未出草庐而知晓天下三分;因为赏识自己,毛遂才会以锥自喻,在大殿上据理力争;因为赏识自己,陈涉才会石破天惊,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赏识可以给自己动力,使自己迈上新阶梯。

    ⑤“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生活中,我们更要学会赏识那些强于自己的人。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开始廉颇并不赏识蔺相如的治国才能,但之后因赏识蔺相如以大局为重的胸怀,才有了“负荆请罪”的美谈。学会赏识强于自己的人,才会看到别人的长处,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己。

    ⑥真正的智者,他们会在赏识的同时,把自己投入到铸就辉煌的熔炉之中,把自卑熔炼成自信,把不满锻造成竞争,把孤傲挥洒成谦逊,把萎靡升华成振奋,把失意挤压成动力,把挫折捶打成练达。

    ⑦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赏识。学会赏识,对己,是一种超越;对人,是一种幸福。

    1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请简述文章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第⑦段中“学会赏识,对己,是一种超越;对人,是一种幸福”这句话的?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   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书香”“爱”“挫折”“鼓励”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